中国历史真相 | 005.元圣周公旦

中国历史真相 | 005.元圣周公旦

00:00
21:59

本期内容:

1. 周公平乱、迁都

2. 周公所定宗法制包括哪些内容?

3. 周公所定封建制的内容,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正含义

4. 周公所定礼乐制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 井田制及其他

 

上集我们说孔夫子是周公姬旦的脑残粉,那么为什么周公姬旦这么牛呢?

 

                                                        


在我来看,他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就是平乱,前文说的武庚等人造反,周公用了三年时间,不仅平定了这场叛乱,而且进一步开疆扩土,把今天山东和东北的大部分土地也纳入了周的版图。这里有一件小事要说一下,武庚、管叔、蔡叔、霍叔四个人被抓住之后,武庚这个前朝余孽自然不用说,咔擦一刀剁了脑袋。但是管蔡霍三人的命运却不一样,蔡叔被流放,霍叔被废为庶人,都没死,而管叔却得到了和武庚一样的待遇,脑袋搬了个家。

 

这就要问一问了,一样是周文王的儿子,一样是造反,为啥你能活下去,我就要死?史书里没说,但是原因也不复杂,和他们兄弟之间的排序有关系。管叔、蔡叔、霍叔和周公都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排第三,周公排第四,而蔡叔是老五,霍叔是第八。前面说过,大禹和他儿子弄出来的世袭制度有两种方式,除了最正宗的父死子继,还有兄终弟及,哥哥死了弟弟接班。

 

在周朝以前,这两个方式的地位是一样的,也都是合法的,甚至兄终弟及的还多一些。那现在周武王死了,虽然他的儿子周成王已经上位,不过要是有一天他的一个弟弟跳出来说,我才是武王哥哥指定的合法继承人,那是很危险的,因为老百姓和其他贵族也认可这种接班方式。

 

那么因为管叔在弟弟中排名最靠前,他就最危险,无论于公还是于私,周公都必须杀他。于私来说,他死了,下面顺位就到了周公,他就会成为最有资格继承天子位置的人;于公来说,干掉管叔,等于是为武王的儿子周成王清除了一个隐患。我想呢,周公还是为公的成分可能更大一些,而且这件事也刺激到了周公,他在深思熟虑之后,还做了一项影响几千年的变革,一会儿我们就会说到。

 

周公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东边为周朝建造了一个新的首都,成周洛邑,在今天洛阳附近。周朝原来的首都镐京,比今天陕西西安还要靠西边,这个地段儿以前在黄土高原上种地的时候还可以,现在陡然暴富,拥有了广大的领土,那位置确实有点偏西。

 

5-1 周朝迁都图 


那时候不像现在,买张票上了高铁,早上还在西安吃羊肉,下午就可以在青岛大海边洗澡,别说那时候,就是到了秦朝的时候,出门旅游一次也很费劲,秦始皇同志旅游了两次就累死在路上的故事,很能说明古时候交通是个大问题。而新建的成周不仅在当时部分解决了领土控制问题,几百年后,当镐京被少数民族占领之后,周朝靠着这个新首都硬是又撑了500多年,当然,这个附加的功能周公当时是想不到的。

 

                                                              二

 

周公做的第三件事不仅仅对周朝有影响,毫不夸张地说,它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当孔子无比向往地说出那句“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时候,他指的就是这件事,也就是周公完善和制定了周朝的四大制度。对于后世的中国人,他的这四个制度是极其重要的,为什么?我说完你就明白了。

 

刚刚我说过,为了解决王位继承的隐患,周公深思熟虑之后,搞了一项改革,这就是他的第一个制度,宗法制。

 

啥叫宗法?宗就是祖宗的那个宗,祖宗这两个字,我们往往都连起来说,实际上,祖一般是指家族的第一代,比如唐高祖李渊;宗呢,一般就是第二代之后的家长,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所以,宗是祖的接班人,确定谁是接班人的法规制度,就是宗法制。

 

在周公看来,以前那种由领导人快咽气时候,指定某个儿子或者弟弟做继承人,甚至死了之后大家再集体推荐的办法会导致混乱,莫不如制定一条规则,早早地确定接班人,大家谁也别争。按照这个思路,他老人家的宗法制的核心思想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嫡长子是接班的第一人选。

 

那么什么是嫡长子呢?说到这里,必须指出一点,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是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的。你别急着反驳我,我稍微改动一下,你马上就会点头说是了,它的全称叫一夫一妻多妾制。

 

老婆可以有无数,但是正房只能有一个,也就是妻只有一个,这就叫嫡,这个嫡妻正房大老婆,生的第一个儿子就是嫡长子,她生的所有孩子们也都被称为嫡出,至于说其他老婆生的孩子,只能叫庶出。

 

《红楼梦》里面贾宝玉的兄弟好有几个,为啥只有他最金贵,让贾母这个老太太天天搂在怀里叫心肝儿,原因之一就是人家贾宝玉是嫡出,大老婆的孩子。虽然是老二,不过老大贾珠早就死了,他是当之无愧的接班人,未来的家长,从这个角度来说,贾宝玉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周公姬旦。

 

我们都知道周朝的最高统治者不叫皇帝,叫做天子,也叫做周王,比如说周武王,在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和重婚罪的年代,这个最高统治者就有可能有很多儿子,因为这些儿子都是王的儿子,所以都被称为王子,以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但周公确立了新的宗法制度之后,这一大堆王子里,嫡长子就和大家不平等了,只有他是合理合法天经地义的继承人。

 

同样道理,天子下面公侯的儿子,也就是公子们,也只有大老婆生的第一个孩子是合法继承人。推而广之,一个卖豆腐的农民家庭,也是用这个制度,死了之后一律由嫡长子继承土地、财产和爵位,要是嫡长子先死了,那就是嫡次子,也就是大老婆的第二个儿子,来继承。如果大老婆没生儿子,那就由庶子里面年纪最大的儿子继承,这就叫“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周公的这个制度决定了,能不能接班只看一件事,就是你投胎的技巧,算好时间,跑得够快,当上嫡长子,出生就可以接班。你投胎的时间错了,就只能自认倒霉,既然是老天爷决定的事儿,那大家只能认命,避免了很多纷争,这其实和周朝的天命论是暗中契合的。

 

                                                     

 

你要是问,那其他王子、公子、乱七八糟的儿子们就没有好处吗?当然有,虽然人家在投胎的时候不够快,但大的方向没错,也都是天子的床上,贵族子弟,怎么能没好处,这就是周公的第二个制度,封建制。

 

啥叫封建?是封土建国的简称,也就是在出生竞赛里失败的王子和公子们可以在老爹那里得到一块土地。王子,也就是周天子的儿子们,可以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一个国,然后获得一个爵位。爵位分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所以,他们的统称就是公侯,也叫诸侯,比如齐桓公、晋文公等。这些公侯的没有继承权的儿子们,也就是公子们,也可以在老爹那里得到一块地。这块地就不能叫国了,要叫采邑,或者家,他们也不能叫公侯了,要叫卿大夫。

 

5-2 西周分封形势图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左传》上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诸侯的土地称为国,卿大夫的土地称为家,合起来就是国家。

 

但是到了卿大夫们的儿子们,除了嫡长子可以继承土地和爵位,其他儿子就没啥可封的了,只能自己去学门手艺干活养活自己,但这些人也算是贵族,他们是最低一级的贵族,而且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士大夫,简称“士”,学算卦的叫“术士”,学武的叫“武士”,学文的叫“文士”等等。

 

你可能替这些士大夫们感到委屈,不就是投胎的时机没掌握好吗,至于这样吗,啥也没有还得自己养活自己。实际上,在孔子他老人家提出“有教无类”之前,周朝是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进学校学习的,换句话说,这些士大夫虽然没有物质遗产,但他们有受教育的特权,而且就因为他们在物质上毛也没继承一根,反而更加激发了这些家伙刻苦学习的热情。

 

《论语》上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那绝不是普通的鸡汤,而是这些家伙真实的感受。后面我们会说到春秋和战国时期兴起的诸子百家,那基本百分百都是这些叫做“士”的家伙。而且,后来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来也是针对这些士大夫阶层说的。他们学习的过程是修身;帮助卿大夫治理采邑,就是齐家;干得好了,能够帮助诸侯治理国了,那就是治国;最后就是帮助周天子管理天下,即为‘平天下’。

 

现在你看到了,在周公这个封建制下,诸侯是天子的哥哥弟弟,卿大夫是国君的弟弟哥哥,大家都是血亲关系,那自然就天下一家,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很可惜,三代之内,这个亲戚关系还好,百多年后,血亲淡漠,该翻脸的时候比仇人都狠,那也是没法子。

 

必须指出的是,周朝分封的公侯里,除了王子王孙们,还有很多功臣,甚至还有原来商朝的遗老遗少,这种事在现在有一个说法,叫统战。比如姜子牙老头儿弄到山东地区,封了一个大国叫齐国。

 

再比如原来商纣王的弟弟微子启因为叛变的早,周朝人很喜欢他这个投降派,把他封到新首都也就是洛阳附近,叫宋国。顺便说一句,这个微子启后代里有一个人叫墨翟,是春秋百家里墨家创始人,而和他一起投降武王的,另一个商纣王的弟弟,微子仲,也有一个后代,也是春秋百家里的,名字叫孔子。

 

所以,儒墨这两个百家争鸣里最重要的学派,居然都是商朝王族的后代,实在令人惊奇。

 

据《孟子》这本书说,周公一共封了71个诸侯,其中18个不是王子王孙,叫异姓国,剩下53个都是他们老姬家的人,名副其实的家天下。

 

                                                              四

 

制定了宗法和封建制度,用什么来保障它们的顺利执行呢?这还是一个大问题,你可能会回答用法呗,制定刑律,不服从的一律砍了脑袋,但周公姬旦老先生和你想的不一样。《尚书召诰》里面记载了周公说的一句话,是“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意思就是我们要以夏朝和商朝为鉴,不可重蹈他们的覆辙。商朝重鬼神,周朝就说天命;商朝用酷刑来管理人民,周公就决定放弃刑罚,用一种新的制度来治理天下,这个制度就是周公的第三个制度,礼乐制度。

 

关于礼乐制度,有两点我们要了解一下,一个就是它的复杂性。《礼记》上面说,“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也就是大的礼仪有三百种,小的礼仪有三千种。你可以这样认为,早上起来洗个脸这种事它都规定到了,这绝不是瞎说。

 

春秋的时候,晋文公重耳在外面流浪,到了秦国,娶了秦国的公主,第二天早上起来洗手,洗完了之后,这老先生就随便甩了甩,估计是流浪的日子过久了,还当是在野外呢。他新婚老婆,秦国的公主当场就指责他不守礼仪,我是你明媒正娶的妻子,你怎么能当着我的面甩手?这是一种违反礼仪的举动。结果呢,重耳只好对自己老婆赔礼道歉,寄人篱下自然是一个方面,但是周礼的细如牛毛,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却也是清清楚楚。

 

另一个要了解的就是这个礼乐制度它影响了我们三千多年,甚至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下面举两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人死了,亲人要披麻戴孝,这个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习俗,起源就是周公制定的周礼,简单地说,叫五服之礼。就是根据死去的人和你的亲属关系,来决定穿什么衣服,穿多长时间,这五种服装都是用麻制成的,所以叫披麻,这个可以理解,死了人,你穿着不灵不灵亮闪闪的绫罗绸缎就去了,不太合适。

 

五种服饰都各有各的名字,最高的一级叫斩衰,拿那种最粗的生麻,不用剪刀裁剪,用大号菜刀砍吧砍吧,砍出来乱七八糟的线头都不能剪掉,所以叫斩,然后往身上一披。除此之外,腰外面还要系一根麻绳,表示悲伤得吃不下去饭,瘦得原来的裤腰带都不能用了,手里还得拿一根哭丧棒,表示悲伤得站不起来,只能拄着棍子站立。

 

那这个最高级别的斩衰是谁死了的时候穿呢?四种情况,君主死了臣子们要穿;父母死了,儿子和没有出嫁的女儿要穿;丈夫死了,老婆要穿;最后一种情况你绝对想不到,就是儿子死了父母也要穿,这不是瞎扯,不过呢,这个儿子不能是一般的儿子,而是嫡长子。也就是这个家族最合法,最正统,最嫡系的继承人死了,父母也要用最高的丧礼来表示悲伤。

 

从这个小细节上,你可以看出,周公的这个礼乐制度,就是为了维护他的那个宗法制度,继而巩固他的封建制度。斩衰一般要服丧三年,也叫守丧三年,这里的三年是25个月,并不是真的三年。

 

五服里面的其他四类服装感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这里就不说了,我们中国人现在经常说,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正是从这里来的,所以五服的制度实际上也是定亲疏远近的一种制度,隔壁老王死了,你就不能穿五服,最多去拜祭一下,心里面说大哥啊,你总算死了。

 

这里顺便再提一句,古代丈母娘死了,女婿要穿什么衣服,那是五服里面最轻的一种,叫缌麻,古时候,岳父岳母没那么重要,远远比不上其他亲戚,不像今天中国的丈母娘,那地位,杠杠滴。

 

除了五服丧礼,另一个关于礼乐制度的例子,就是成年礼,它规定男子到二十岁要举办加冠礼,把头发束起来,戴帽子,表示成人,女子十五要举办及笄礼,梳好头发,插一根簪子,表示可以嫁人了。

 

除了繁琐的仪式,还要由父亲或者尊贵的客人给取一个字,我们今天说名字名字,总是连在一起,古代不是这样的,在古代,名是名,字是字。名出生就有,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随便起,但是成人之后,必须要再取一个字。

 

名是长辈或者自己称呼自己的,可是字就是平辈之间交往的一个尊称。关羽关二爷的全称是姓关名羽字云长,他自己可以说我关羽如何如何,但别人一定要叫他云长,你叫他关羽等于是骂人,他拿起大刀劈死你,你也活该。

 

可是女孩子的这个字呢,有点特殊,一般来说,只有在她定了亲,找到了婆家才会被长辈赐予一个字。没找到婆家,即使成年,大多数时候也没有字,所以中国有一句成语“待字闺中”,就是说这丫头已经成人了,但是还没找到婆家。

 

我们说周公制定的这个礼乐制度,除了这些繁琐的礼,他还有乐。我们现在都知道《四书》《五经》,《五经》原来应该是《六经》,那都是孔老夫子吭哧吭哧废了好大力气整理出来的,但一直到汉代,孔子老爷子的地位都不高,也不知道是秦始皇焚书坑儒,还是项羽火烧咸阳,反正《六经》里面有一经就失传了,变成了五经,这本失传的经书就是《乐经》,也就是周公为了和礼相匹配制定的音乐。

 

周公为啥要做音乐?原因并不复杂,一群人来参加婚礼,各个等级的都有,总得找点东西让大家都高兴高兴,如果是葬礼,那就一起悲伤一下,什么玩意能起到这个作用呢?两个字,音乐。一曲《婚礼进行曲》能让所有人都感受到结婚的气氛,换句话说,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已经认识到,音乐可以调节每个人的情绪,让大家和谐,就这么简单。

 

“礼者为异,乐者为同”,用礼来区分贵贱亲疏,用乐来保证大家在一起和谐相处,这就是周公的目的,从那之后,中国历朝历代都以礼乐之邦自居。

 

                                                          五

 

周公的最后一个制度和今天的关系不是很大,那就是井田制,是周朝的经济制度。简单说一下,把一块大概边长是400多米的正方形土地划为九块,就像在里面写了一个井水的井字,找来八户人家,每家分一块,算是私田,中间剩下那一块就是公田,大家先耕种中间的公田,养活贵族老爷们,然后再种各自的私田,养活自己和家人。

 

不复杂,也容易操作,但这个制度在春秋后期基本就废除了,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像“井井有条”“井然有序”这样的成语。

 

以上呢,就是周公,也是周朝的四大制度。今天我们很多人都提倡国学,或者说汉学,我们也都知道,他们指的都是以儒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和学术,儒学也就是孔老夫子的学问,那么孔老夫子的学问又是继承谁的?我相信听到这里,你已经知道了,他的学问来自周朝。

 

《论语》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孔子是“述而不作”,也就是他只是转述了周朝的文化,而没有自己创作的,所以,某种程度上,国学其实和周公有很深的渊源,甚至可以说周公大姬旦就是我们国学的奠基者。

 

在周公执掌政权的七年之后,也就是大概公元前1037年左右,周成王举行了成人礼,然后周公就把政权还给了周成王,史书上说“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又过了三年,我们的姬旦同学就死了,死之前,他要求以臣子的身份把自己安葬在新的都城洛邑,那就是死了还要服侍周成王的意思,但周成王也很够意思,还是把周公葬在原来的首都,长眠在周文王周武王旁边,表示自己不能把周公当作自己的臣子对待。这件事,要是两人有朋友圈的话,值得大家去给双方都点个赞。

 

虽然周公以绝对的智慧和魄力为周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知道,几百年后,周朝还是由盛转衰,最终灭亡了,这没办法,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的。不过周王朝的覆灭绝对不像它的前辈商朝和夏朝那样,在短短一个月内就烟消云散,它从衰落到最终消失居然用了500多年的时间,这五百多年在中国历史上称为东周。这个东周本身又分为两段,那就是中国历史上群雄并起,百家争鸣,精彩纷呈的春秋和战国,我将在下面二十几集里为大家奉上这段精彩的历史,咱们下集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慧莲心理

    枫落白衣真是宝藏主播,每一集都是大型解惑现场

  • xlpxtq

    终于等到你,学习中国历史最好的专辑

  • 1336215cnvk明明

    再来一部世界史呗。

  • 回到最初学习

    成为会员只为听您的史话

  • 听友371727566

    白衣老师对历史的解读如同春秋战国那般精彩纷呈!

  • 董大ye

    比旧版好多了

    莫萧嫌 回复 @董大ye: Yes

  • 听友278251119

    含金量太高了,历史线,典故,还能学到成语,牛!

  • purple_uM

    有文稿对照着边看边听真好

  • 3w66k8k3o9vq130go4h0

    不错,有点意思

  • 听友322201155

    不服不行,学霸理工男能文能武,就是有水平

    枫落白衣 回复 @听友322201155: 谢谢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