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语|我的合理要求,凭什么被你当矫情

菩提心语|我的合理要求,凭什么被你当矫情

00:00
12:33
昨晚看到这个新闻,心痛得倒吸一口冷气:

11月2日,湖南师大一名女大学生在宿舍内自杀。

这个女生生前曾在学院兼职学生工作。寻死动机疑似因被强塞工作任务,多次提辞职被拒。
第一次寻死被男友劝阻,第二次寻死只留下遗书。

据女孩家人所说,女孩最近几个月在学院工作,经常熬夜到凌晨,身心饱受折磨,老师却不同意她辞职。

或许,真的有人把这当成“锻炼”,以为多参与社会实践,早点适应工作压力,是有益的。

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学生社会经验相对浅薄,世界观没有社会人那么成熟,很容易把一件微小的事情放大。

面对老师“不合理”的要求,又不能辞职,对她来说有多煎熬。

女生的离世,让人惋惜。

同时,也让人深思:有多少人,还在“理直气壮提要求”这件事上独自挣扎?

知乎一名网友评论:

“‘强硬表达自己的合理要求,甚至有时是不合理要求,以满足自身利益’,这按理说应该是一项必修技能。

但多年观察,大多数同龄人不具备这项能力,据理力争的人还要被扣上‘斤斤计较’的帽子。”

“理直气壮为自己争取应得的权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人际鸡肋:一种被现代社交所唾弃轻视的“矫情”。

它无处不在:

朋友总是找你帮忙,你事情多到实在忙不过来,朋友却说着“最后一次拜托了”硬塞给你

老公要求你每天煮他爱吃的食物,你偶尔也想做点自己爱吃的菜,晚上喜滋滋摆一桌子,却被老公嫌弃“都不好吃”

上司把自己的工作强加给你,每晚加班熬夜身心疲惫,想把多余的任务还回去,却被他指责“工作态度差劲”

你知道“拒绝”是你的权利,也知道没有人能逼你做不爱做的事。

道理,你都懂。

可每次只要听到这些话,你还是会妥协:

“就你事多”

“差不多就行了”

“你怎么这么事精”

“别人怎么不要求这些”……

前几天坐高铁,看见这样一幕:一对情侣各自提着行李,拎着几包东西,女孩说,想吃男友口袋里的面包。

男友嘟囔了一句“现在很难腾出手,拿不出来,等会再说”,她便再也不说话了。

她一会玩手机,一会看看男友,见对方还是没有行动,悄悄叹了口气。

她或许在感叹:我只不过想吃个面包而已,怎么那么难?

吃面包一点也不难,如果她非要吃,男友肯定会想办法拿,难就难在这个“非要”。

在“高情商”“以礼待人”的社会文化约束下,比起得罪自己,我们更怕得罪别人。

仿佛只要自己不吃大亏,优先照顾他人的感受,永远是更正确的选择。

有这样一则童话寓言:

小白兔和小灰狼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路程很远,小灰狼饿了,他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央求小白兔给他肉吃。

小白兔于心不忍地说:请你吃掉我吧。

然后,小灰狼就吃掉了小白兔。

小时候,会有人说:要学习小白兔的奉献精神,为他人无私地付出。

长大后,我成了寓言中的小白兔,总是在为他人付出,却很少顾及自己的得失。

但天知道,我多么羡慕小灰狼,他能够理直气壮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哪怕并不合理。

你不得不承认,人际交往的很多情境,确实是一场零和博弈,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博弈之父”约翰.冯.诺依曼认为,参与零和博弈的人,为了争取利益,不得不考虑两点:

如何自己利益最大化。

如何让对方利益最小化。

两全其美看似很难,但诺伊曼实验发现,参与者想要两全,有时候一种策略就够了:虚张声势。

用气势和权威包装自己,狐假虎威,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迫使对方最大程度交出权益。

比如:

“我想要的一切都要弄到手”

“我让你做什么你必须做什么”

“你必须听我的,即便不合理”……

是否虚张声势,将社交群体分割为两派:剥削者,被剥削者。

剥削者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总是在理直气壮提要求:帮我做这个……给我完成那个……

被剥削者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一场零和博弈关系里——对方并不打算跟他合作,只想一门心思榨干他的利益。

他们被虚张声势震慑,来不及深思就听从剥削者的话,乖乖奉上利益;

又或许,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被剥削,但无力抵抗这种剥削关系。因为他们倾向于对外界抱有依存心理,容易过度依赖,责任转嫁。

生活本该由自己把控,他们却将主动权交给别人,下意识讨好控制他们的人。

《自在力》作者山下英子真实的捕捉了这种人的心理——不懂得断舍离,生活中的负面因素越堆越多。

比如性格优柔寡断,自我没有轴心,面对剥削懦弱怕事,总是被他人利用驱使;

比如厌恶真实自我,内心有一个不被爱的小孩,通过剥削自己,作出自我挫败行为。

剥削者是真的很可恶,而被剥削者,也是真的很惨。

山下英子在著作《自在力》里总结说,这世上有三种人:

在地面匍匐的人(不堪重负)

在树上爬的人(偶尔争取)

乘飞机的人(总是争取)

世上总是三种人并存,但如果可以选择,我想成为乘飞机的人:

不要的事物,果断拒绝;

想要的事物,勇敢争取。

活得自由,率真,痛快。

但是,做到人际关系的断舍离谈何容易。

庆幸的是,社交并不需要太复杂的准备,只要掌握好话术,推动人生往前走,并不难。

a. 说一句“我能力有限,抱歉”

“当你想摆脱病态依恋关系,不断重复拒绝,是掩盖心虚的好方式。”这是苏珊福沃德在《执迷》一书中提出的观点,对人际关系同样有用。

“我能力有限,抱歉”。当你不想做一件事,或者想抛开无关紧要的任务,给自己更多自由时间,真诚道歉是首选。

你想认真读书,学校和老师却给你安排过多任务。“我能力有限,抱歉”。无论对方如何劝你接受,再三重复这七个字。

它们的潜台词是:我不准备割让我自己的利益。

如果对方意识到,自己在博弈关系中占不了上风,慢慢就会“知难而退”。

b. 引导对方换位思考

如果关系比较亲密,还可以引导对方换位思考:

“我白天要读书,晚上要做功课,一天24小时,只有6小时睡眠。如果你是我,你会给自己额外再增加负担吗?”

c. 对方强硬,就明确立场

要是对方不懂换位思考,态度蛮横,用强权压迫你,不妨清楚地表达立场:

“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不想因此给自己造成损失。”

想要给自己争取权益,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权益。除了看得见的物质收益,还有看不见的健康,时间,自由,感情……

这些都是你谈判的资本,也是说服对方停止剥削的有力论据。

d. 找帮手

人际关系里有个“鸡蛋法则”:当鸡蛋和石头撞在一起,人们总是会对更柔弱的鸡蛋产生同情心,并且伸出援手。

哪怕对方一时不肯放弃剥削,只要你在情在理,就可以发动周围的人站在你这边,帮你争取权益。

女大学生离开人世,留给我们的,是偌大的遗憾,和关于“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反思:

想吃面包,想做喜欢的菜,想只完成份内的工作,想给自己更多时间休息玩乐……这些都是你应得的权益。

没有任何人,能够以任何理由夺走。

如果有人,试图以各种目的剥削我们,钻进心灵的空子,操控我们的人生。

请记住:为自己争取权益不是错!

不害怕得罪别人,你的生活就自由了一半。

“得罪”得越多,你活得反而越洒脱。

只要态度够坚持,就没什么不能得偿所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清灵淡雅雅

    职场上这些问题都是历史遗留的坏风气

  • 国产小xian女

    妈妈:做人要善良,但别人有不合理的要求,干他就完了 我:但我是女孩子啊…… 妈:那就拿粉色的砖头干他 我:好的妈妈!😎😎

    苍海一飞鸿 回复 @国产小xian女: 妈妈有暴力倾向

  • 南征北战_2f

    听的我想从工地跑路了

  • 翰儿的外婆

    个人认为:生在人世间,其实每个人都是剥削者和被剥削者。要想摆脱被剥削,唯有跳出红尘,遁入空门。心态放平和些,心胸开阔些,遇事别钻牛角尖,自然烦恼就会减少些。

  • Lily安安

    这篇文章太深入我心了。

  • Lily安安

    感冒了吗?飞鸿老师。

    苍海一飞鸿 回复 @Lily安安: 偶尔有点瞬间鼻塞,被你听出来了

  • 淡泊与明志

    谢谢主播……说的非常好,!

  • 来听份快乐吗

    长大以后 就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

  • 1383701smlg

    重音!重音!!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