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改革 1

结构性改革 1

00:00
09:56

结构性改革1: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什么又是三去一降一补?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来看看国内经济改革的问题,找来一本比较权威的书,就是中信出版社出的,黄奇帆写的结构性改革,黄奇帆是唯一一个既有过实践,又懂理论的学者型官员,或者现在叫做官员型学者,其他人七嘴八舌出了很多建议,但只有他,真正做到了,在控制重庆房价的基础上,仍然推动重庆经济大发展。更明显的是,他一走,重庆房价就报复性反弹,所以这要在西方,就叫做双反对比测试,很显然就是人不行。所以我们看看,黄奇帆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思考。当我们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究竟该怎么做。本书分为七大章节,1是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第二章,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第三章新时代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第四章数字化重塑经济社会生态,第五章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第六章是国企资本运作和地方营商环境改善。第七章全面开放,应对国际新格局。这本书看完,你应该对于当今之中国,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而黄奇帆也是能够接触到高层思想的人,他的理解,可能多多少少也代表了一些高层的共识。


 


我们先来看,第一章,供给侧改革,这是2015年由领导提出的,具体的公式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的研究出发,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我们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也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我们的供给侧改革跟西方供应派改革是有区别的,美国70年代也发生了大滞胀,当时美国经济增长低迷,接近于0,另一方面通胀率高达了15%,里根总统之前,是美联储沃克尔在通过不断提高利率来遏制通胀,名义利率已经加到了20%,但利率越高,经济越差,81年里根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削减税收和社会福利,刺激经济增长,减少政府干预,最后在80年代成功扭转了滞胀的局面。但我们国家跟他们还不一样,我们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增长和结构调整遇到瓶颈,经济的可持续性遭遇挑战,这主要是因为,追赶的时候,一些因素会起到优势性作用,但是当你与世界经济越来越收敛之后,意味着后发性优势逐渐消失殆尽。其他国家也大多如此,拉美,日韩,都有过高速增长后,逐渐放缓的阶段。我国经济,也在2010年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开始放缓。老齐解释下,就是说原来的路,现在已经走不下去了,不可能再去靠着廉价劳动力给别人打工赚外汇了,现在我们都追上别人了,劳动力也不廉价了,所以必须得想点别的办法。给经济增长找到全新的动力。


 


西方供给学派主要有三大流派,一是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二是拉佛曲线,认为高税收会抵制供给,三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用制度经济学来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增长。但我们跟他们都不太一样,首先,美国学者认为经济增长唯一源泉在供给侧,强调供给侧自动创造需求,主要是美国人太能造了,只要生产跟的上,美国人就能消费掉,所以他们不需要管理需求,而我们不行,我们必须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咱们还是个储蓄国家,所以对于消费这个事,远没有美国人想的那么开。所以说白了就是,我们的供给侧改革,需要给消费者找到一个花钱的理由,而美国人则不需要这个理由。


 


另外,美国人认为,私有化才能提高效率,而我们的制度性质必须还得顾及公有制。最后美国强调减少政府干预,但我们则强调的是让政府更好的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我们习惯了大政府主义,你让政府靠边站,这也不太现实。


 


鉴于这些不同,美国的供给学派侧重的是减税,特别是对那些累进税制的高税率进行削减,而我们只强调结构性减税,作者特别提到,所谓结构性减税,是要让税收更为合理,而不是减少税收总量。所以我们也能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我们不断提出减税,还总说在某些方面减税几万亿,但是年底一看,税收和财政收入依然是增长的。一开始老齐也很不解,但是后来慢慢的理解了,这就叫做结构性减税。但效果怎么样,我持保留意见。有些地方确实不错,比如企业所得税,从55%降到了25%,甚至有些地方降到了15%,但另一方面,有些税种,还依旧有很多不足,税率太高。甚至完全打击投资和创富的积极性。还有些地方,该征税,却一直没舍得下手,比如房产税,相信这些大家心里也都有一杆秤。所以,结构性减税,依然还要持续的改革。


 


总之,供给侧改革,着眼点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这些东西我们在西方是找不到经验的,只能自己摸索。而领导多次强调,供给侧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魂,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上下功夫,打通,城乡之间,地域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的资源要素瓶颈,通过供给上的创新,创造新的需求。这话大家可能不理解,举个例子,比如iPad就是典型的供给创新,创造新需求,在乔布斯打造平板电脑之前,大家根本就没有平板电脑的需求,而现在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标配。


 


在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上,我们有几次改革,释放了巨大的制度红利,1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一下就刺激了劳动的热情,迅速实现了农业大增产,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2是发展民营经济,扫除把民营经济作为资本主义尾巴的极左错误认识,刺激了民营经济大发展,形成了5678的巨大成就,也就是民营经济贡献了50%的财政税收,60%GDP70%的研发投入和80%的劳动力就业。3是扩大开放,引进外资,40年来,引进了2.9万亿美元的外资,现如今外资总资产,占全部工商企业资产量的30%,这些外国人不仅带来了资本,还带来了商业模式和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和人才,4是国企改革,简政放权,让一批国企,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作者说,在转轨的过程当中,制度要高于技术,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就是一场伟大的制度变迁,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啃下难啃的硬骨头才行。如果讲的更具体一些,三去一降一补,成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和关键点。


 


先看去产能,具体有3点,1不能笼统的讲产能过剩,我们要去的是落后产能,也就是那些低效率,重污染的产能,2要大力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要断奶,拔掉这些企业的输液管和呼吸机,这个工作是比较困难的,重要的就是僵尸企业的认定,有的企业只是暂时困难,我们可能反而要帮助他渡过难关,所以度的把握很关键。如果弄不好,就会变成腐败的温床和寻租的猎场,最后变成有背景的妖精都被带走了,没背景的妖精都被打死了。第三去产能的主导机制,应该是依靠政府维持公平竞争和制度环境。让市场发挥作用,实现优胜劣汰。杜绝行政命令中的一刀切。


 


去库存主要指的是房地产,经过2018年以前一系列的骚操作,搞了一把棚改货币化安置,涨价去库存,三四线楼市高库存的堰塞湖基本缓解,但现在又搞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居民杠杆率过高,各城市不均衡,甚至冰火两重天,有5万块钱一平米的, 也有5万块钱一套房的。未来还要加大落户的改革力度,把农村人口引入城市,把小城市人口引入大城市。提高三四线城市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去杠杆要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我们倡导的是结构性去杠杆,宏观上,全局去杠杆,但不排除局部加杠杆的可能。保持财政货币基本稳定,采取预调微调的方式,为实体经济争取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而微观上去杠杆,则要降低企业负债率,从分子上减少债务,改善债务结构,消除高息负债。从分母上还得注入长期有效资本。增加股权份额。分子分母同时发力去杠杆。


 


降成本重要的是降低制度性成本,比如之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就是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沉默资产的制度成本,通过部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去除国有企业的社会化功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另外,当前大力推动的自贸区建设,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推行清单管理,大幅降低行政管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明天我们再来看看,补短板方面,我们都做出了哪些努力,未来在土地改革上还要怎么操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