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收回了他的手,作别属于马拉多纳的足球时代 | 睡前聊一会儿

上帝收回了他的手,作别属于马拉多纳的足球时代 | 睡前聊一会儿

00:00
06:04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对于中国球迷而言,普斯卡什像未曾谋面的传说,贝利是一段黑白影像的传奇,而马拉多纳,是足球世界第一位活生生的英雄。当地时间25日中午,一代球王马拉多纳因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全世界的球迷为之惋惜,共同追忆他的传奇以及争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马拉多纳。

 

得益于电视的普及,1986年和1990年两届世界杯,无数中国球迷在荧屏前见证了一位1米65的小个子在球场上超凡的表演。人们脑海中总能浮现起1986年阿根廷夺冠后,马拉多纳光着上身在更衣室挥舞着球衣,并不停高喊“Argentina,Argentina”;也不会忘记1990年决赛失利,他眼含热泪拒绝与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握手的悲情一幕。当然也包括4年后,他因尿检结果呈阳性而告别世界杯,电视台专门为他制作了MV,用“我终于失去了你,在拥挤的人群中”的歌为之作别。

 

现在,球迷真的失去了他,很多中国球迷也为之泪目。犹记得1996年,已近职业生涯暮年的马拉多纳随阿根廷博卡青年队访华。在北京和成都,座无虚席的体育馆里,中国球迷在现场看到了他的表演。此外,“老马”还在北京逛故宫,在成都蹬三轮,让人看到他的平易近人。2012年,马拉多纳最后一次访问中国,他再度提起,中国足球发展的关键是培养青少年的热爱,足够有信心的球员才能组建一支强大的球队。因为马拉多纳,因为足球合作,远隔万里的两个国家及其球迷的形成了更加亲密的联系。

 

马拉多纳的一张照片,相信有让很多球迷记忆犹新:面对6名眼神肃杀的防守队员,得球的阿根廷队球员留给世界一个10号的背影。绿茵赛场,舍我其谁。球场上的马拉多纳永远不会循规蹈矩。用一人之力击破整道防线是他的拿手好戏,但不同于其他突破大师的以快制胜、闪转腾挪、乘虚而入,马拉多纳的选择大都是正面硬刚,“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无人可挡。

 

这就是马拉多纳,拥有让全球同行叹为观止的优秀技术,拥有出自潘帕斯高原的坚韧个性,将个人英雄主义在球场上释放到极致。他的光芒过后,球场上仍有群星闪耀,但随着足球世界逐步走向工业化和体系化,靠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超级英雄恐将难得一见。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马拉多纳的告别,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就像光明与黑暗并存,球场之外,马拉多纳展现了他的另外一面。多数了解马拉多纳的人,都从耳闻“球王”称号开始,然后一边从经典回放中看他在绿茵场上令人目不转睛的表演,一边听闻他在生活中的各种荒唐事。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很多阿根廷人总是宽容这个并不完美的偶像。也许,因为他不只是足球明星,还用自己的励志岁月鼓舞着,除了球迷之外的那些在生活中奋争的草根人群。这种宽容,很难区分是因为足球让人们原谅了马拉多纳,还是因为他是马拉多纳——那个斗士,那个激情无限、狂傲不羁但却无比真实的人。这就是马拉多纳,让人爱恨交加、欲罢不能。

 

看过马拉多纳踢球的各国球迷,大多都已人近中年。就像在中超赛场里,大部分球迷都贴着“70后”和“80后”的标签。足球,在这个年龄段引起了更多共鸣。马拉多纳已经不止是球场上的偶像,或许,球迷们在他身上寄托着自己的青春时代和美好回忆。

 

马拉多纳曾说:“如果我死去,我想来世再做球员,我想再做马拉多纳。我是一个给了人们快乐的球员,对于我来说,这已足够。”有人问他:“如果在自己墓碑上刻一句话,你会说什么?”马拉多纳回答:“感谢你,足球。足球给予我最大的快乐和自由,就像我用双手触碰到蓝天。”

 

现在,球迷心中的“足球之神”离开了,感谢马拉多纳在球场上所做的一切。

 

这正是: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青春永不回,世间无球王。

 

(文|陈晨曦 主播|殷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