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的时候,我们都做过一类蓄水池的题,题目是这样子的——一个池子,如果只开进水管大概需要5个小时把水池装满。如果只开排水管,把装满水的池子放空,需要10个小时。问,如果同时注水和排水,需要多少小时才可以把池子灌满?我第一次看到这类题目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也太浪费水了吧!随后的想法则更是有点儿小邪恶,干嘛不先把排水管堵上再注水呢。这样,5个小时之后不就可以把池子注满水吗?
其实,我们的资产就好像这个蓄水池,不断的有钱进来,也不断的有钱要出去要被花掉。实现财务自由的过程,就是把池子注满水的过程。显而易见,开源和节流共同决定了我们资产增加的速度。开源就是要增加我们的职业性收入,增加我们的投资收益率。节流就是要控制我们的支出。
所以,在正式讨论怎么让更多的水流进来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怎么能让更少的水流出去。
大家有没有发现,每次去银行被推销最多的除了保险理财就是信用卡。信用卡看起来确实带给我们很大的便利,不仅能透支未来的收入,而且还是免息的!那银行鼓励大家办信用卡,难道是想当活雷锋么?当然不是!刷卡会大大刺激我们的消费欲望,因为刷卡消费与现金消费相比,让我们更难感知到付出金钱的痛苦,更何况信用卡还是提前消费呢。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是到期按时全额还款,那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早就关门大吉了。那银行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呢?
我们先来算一下银行信用卡分期的利率。
银行信用卡分期的广告总是很诱人——0首付0利息只要超低手续费。事实真的如此么?我们以某银行透支12000元分12期还款为例,每期手续费为0.7%,也就是84元,12期的手续费是1008元。
简单来看,这笔消费贷款的年利率是8.4%。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你每月都还掉了1000元本金,但是84块的手续费并没有随着本金的减少而减少,也就是说,只有第一个月的年利率是8.4%,而后逐月增加,最后一个月的年利率则高达100%!!!
综合算下来,手续费是0.7%的信用卡分期的年利率是15.16%!!!
听到这里,你就知道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赚的是什么钱了吧?就是很多使用信用卡消费但是没有节制的人,最终不得不使用分期的方式,而付给银行一大笔利息。
那使用信用卡的正确方式是什么样的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充分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占用银行的信用额度,在还款前把钱放在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中获取收益,最后在信用卡到期日全额还款。
还是回到我们开篇关于资产蓄水池的例子。信用卡分期的高利率等于一下子加大了我们资产蓄水池排水管的口径。而与此同时,我们又很难把资产收益率,提高到15%以上,相当于我们无法增加进水管的口径。消费贷款其实是在不断的消耗我们蓄水池的资产,使里面的水越来越少。
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选择消费还是投资呢?这个问题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古老。这个困境,其实就是在现在消费,即时享乐,还是,储蓄投资,延迟满足之间的选择。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心理学史上非常有趣的棉花糖实验。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歇尔,曾设计了一个关于“自控力”的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米歇尔从一所幼儿园里,找来数十名3~5岁的小朋友,然后往每个小朋友的盘子里放了一块棉花糖,并告诉小朋友她会离开15分钟,如果15分钟后,小朋友没有吃掉自己的棉花糖,那就会再得到一块奖励,获得两块棉花糖;但如果棉花糖被偷吃了,那就没有奖励了。
接下来的场景,非常有意思。最夸张的小朋友还没等米歇尔说完规则,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抓起棉花糖开吃了;有的小朋友盯着棉花糖,艰难地熬了30秒,也忍不住吃了起来;有些小朋友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停地敲桌子、踢腿、摸头、唱歌;有的拿起棉花糖来,摸一摸、闻一闻、舔一舔,然后又放了回去……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小朋友成功抵御住了诱惑,等到米歇尔回来,拿到了两块棉花糖的奖励。
这个实验后来又进行了多次,总共大约有五、六百名小朋友参与了实验。十几年后,研究者对当年参与实验的小朋友们进行了跟进调查发现,当年那些成功抵抗住了诱惑的孩子们,在学业上更为优秀,注意力集中、性格开朗、抵御挫折的能力较强,甚至连身体素质都不错;而那些当初提前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们,总体表现差强人意,很多人成绩不佳,因管不住嘴而患有肥胖问题,有些人甚至有吸烟、酗酒等陋习。根据这一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自控力比智商更重要,能预测孩子未来的成就大小。
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赚的就是这些忍不住提前吃掉棉花糖的小朋友们的钱!虽然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没有经历过棉花糖实验,但现在是否能坚持储蓄,就是我们每个人正在面临的棉花糖实验。我们是愿意立刻花掉现在的一块钱即时享乐呢,还是克制住消费的冲动,累积资本,延迟满足,以在未来通过投资得到两块钱呢?
如果你的自制力还是不够,那就记住这句话:唯一比死去更糟糕的事情就是你还活着,但是钱没了……
我想已经有太多的理财分享在强调储蓄的重要性,强调尽早储蓄的重要性。在此我不打算过多的赘述,只分享一些我自己的观点。对待消费,我认为,可以分成这么几类。
对于基础性消费,比如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应该尽量保持。毕竟生活不是苦行,不能因为储蓄而影响了我们最基本的生活质量,影响了我们的健康和社交需求。
对于纯物质上的消费,比如买车、购买奢侈品等,不妨延迟满足一下,尤其当我们还处在财富的积累阶段时。
只有两类消费,我会毫不犹豫:
第一类是提升自己的。不管是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为未来增加自己的职业收入做准备,还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是培养兴趣爱好。
第二类则是事关人生体验的。因为有的事情,如果现在不做,也许今后就没有机会做了。比如,我曾经登顶海拔5900米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花了13天徒步尼泊尔的珠峰大本营环线,用十二天的时间完成台湾环岛骑行。
总之,对于消费和储蓄,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下次再冲动消费前,不妨想想那个棉花糖实验吧。
在本期节目的最后,给大家留一个小作业,如果你还没有记帐的习惯,那就先开始记帐吧,然后可以把自己的日常消费归类,看看有多少是纯物质上的享乐是可以避免的。
感谢大家收听本期节目,这一期,我们主要聊了信用卡分期的陷阱和储蓄的重要性,听完这期节目,我相信你不会再轻易的使用信用卡分期了。下一期,我们来聊聊银行理财产品,如何货比三家。
想打印出来好好学习,有什么办法吗
声音好,干货!
声音还好,内容一般
开源节流,用这个蓄水池进水管、出水管的比喻非常生动!
花钱最多的是提升自己和健康方面,孝敬父母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