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11)德行第一(11)裴楷、王祥

《世说新语》(11)德行第一(11)裴楷、王祥

00:00
05:19
【千年士风骨,傲气与时存】

(18)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①。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②。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③裴曰:“损有徐,补不足,天之道也④。”
   【注释】
   ①梁王、赵王:梁王,司马肜(róng),司马懿的儿子。晋武帝(司马懿的孙子)即位后,封梁王,后任征西大将军,官至太宰。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的儿子。晋武帝时封赵王,晋惠帝时起兵反,自为相国,又称皇帝,后败死。
   ②裴令公:裴楷,字叔则,官至中书令,尊称为裴令公。二国:指梁王、赵王两人的封国。国是侯王的封地。恤:周济,中表:指中表亲,跟父亲的姐妹的子女和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
   ③或:有人。
   ④天之道:自然法则;天理。
   【译文】
   梁王和赵王是皇帝的近亲,贵极一时。中书令裴楷请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赋税钱几百万来周济皇亲国戚中那些贫穷的人。有人指责他说:“为什么向人讨钱来做好事?”裴楷说:“破费有馀的来补助欠缺的,这是天理。”
   (19)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①。及与之言,理中清远②。将无以德掩其言③!”
   【注释】
   ①太保:指第14 则中的王祥。王祥曾任太保之职,这里以官名代人名。正始:三国时魏帝曹芳年号。能言:指能清谈。魏晋时士大夫崇尚清谈,主张不务实际,专谈玄理,这形成了一种风气。
   ②理中:恰当的义理;正理。按:《晋书·王祥传)作”理致”(义理和情致)。
   ③将无:恐怕..吧,用来表示猜测而意思偏于肯定。
   【译文】
   王戎说:“太保处在正始年代,不属于擅长清谈的那一类人。等到和他谈论起来,原来义理清新深远。他不以能言见称,恐怕是崇高的德行掩盖了他的善谈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