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整个唐代以后,中国的思想史有两大分支,一个就是程朱理学,程就是程颐程颢,尤其以程颐和朱熹为代表,就开启了整个理学的思潮。第二个就是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作为代表。应该说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它既是中国宋代以后思想史的两个高峰,同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今天开始,给大家分享,陆九渊的思想。
陆九渊字子敬,江西福州人,曾经在贵溪县象山讲学,因此后人多半称陆九渊为陆象山。历史记载他在讲学的时候,来者甚众,甚至有很多人在窗户上趴着,门口挤着,有些老人甚至拄着拐杖去听。可见陆九渊在讲学的时候学风之盛。陆九渊小的时候,有点儿神童的气象,四岁左右他就问他父亲一个问题, 叫“天地何所穷计”。比如星星上面有星星,星星上面还有星星,有头吗?也就是说我们生活的这个时空有没有头(尽头)?
历史记载他的父亲笑一笑也没说什么,不知道说什么,这个问题是个很哲学的问题。古往今来、古今中西,所有的哲学家都在思考人生和宇宙终极性的问题。比如说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恩培多克勒、赫拉克利特,他们都在思考类似于“天地何所穷计”的问题。有人也这样说,说人这一生,小的时候往往是个哲学家,问我从哪里来啊?到长大以后基本上都很现实了,就问钱从哪里赚,怎么买房子,怎么结婚。
陆象山四岁的时候有一点儿哲学家的气度,十多岁读书的时候,就读到一句话,叫“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我们老说宇宙,宇是什么,四方上下,这是个空间概念,那么古往今来,时空概念,有空间、有时间合在一起叫宇宙,宇宙实际上把整个时空都概括了。当他读到这句话的时候,陆九渊张口说了一句话,“宇宙事就是自己的份内事,份内事就是宇宙事”。心胸所思考的范围有多大,全宇宙四方上下、古往今来所有的事,都在我内心里观照着。反过来讲,宇宙空间所有发生的事,都应该在我的观照之内。这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思想家,所有的极大气魄,所以说真是虎豹生来自不群。
他在立志的问题上,说过一句话,他说“学者先立志,人为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他这个话,从强调立志的角度非常伟大。当然光立志还不够,还有一个怎么去行的问题,怎么样是永不懈怠,一直踏踏实实为自己的志向付出努力。但是如果单纯从强调立志的角度,陆九渊讲了“学者先立志,人惟患无志”,人最大的忧患,或者是最大的问题和毛病就是没有志。什么叫有志?这个有志还不是一时冲动,是发自内心愿意一生去践行它,他的原话叫“有志无有不成者”。他的这个话来自于他自己,他从小就是立志,四岁多的时候,“天地何所穷计”;十多岁他就说宇宙事是分内事,分内事是宇宙事。言外之意,陆九渊一辈子要把人生和社会的究竟问题,当作毕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所以他这一生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必然,用他的话说“有志无有不成者”。
还有一件事特别需要跟大家交流。他在读书的时候,有一天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说了几句话,第一个他说“东方有圣人出,西方有圣人出,此心同此理同。南方有圣人出,北方有圣人出,此心同此理同”。一个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已有相当高的境界。不管哪个时空阶段有圣人出,宇宙的真理或者宇宙的真相就这一个。所以不管是欧洲的圣人、中国的圣人、印度的圣人,不管哪一个民族的圣人,他只要证悟到一定层次了,他可以说不同的名相,但是他背后的那个理是一致的。
这个结论在《周易》里面有清楚的说明,“天下何思何虑,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说天下的学问看起来,张家的思想、李家的思想、古希腊思想、中国的思想、印度的思想、尼泊尔的思想等等,但实际上每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修证的路径不一样,方式不一样,但是他最终,会合点都是一个,都是那个宇宙的实相。
所以我们为什么说儒家、道家、佛家是一不是三,原因何在呢?你读儒家的书,读到一定程度以后,它讲的理,和道家讲的理,和佛家讲的理,其实是一个。当然了,证悟的层次也许有差别。比如说儒家、道家、佛家都看到了天安门城楼,可是有的人到了天安门边儿上有的人已经上了天安门台阶儿上了,有的人已经坐在天安门上喝茶了,也就是说他看到的地方是一个,但是每一个人证悟到的层次和境界可能有点差别。
在立志的问题上,陆九渊 说立志分两个,一种是势力,一个是道义,那就看你立什么志。什么(是)势力,什么是道义?势力,就是为己之志,就是在自己的利益上下功夫。道义不是,道义这种志向就是愿力,真正为国为民、利益天下苍生,这种志才叫道义。
有人问我佛家说一个人要超越欲望,但是观世音菩萨非得救众生,这是不是欲望?我说你一定要注意欲望和愿力它们之间的区别。什么是欲望?为了自己的小算盘去考虑,那个叫欲望。为了天下苍生为众生去打拼,那个叫愿力。它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就是为自己去打拼的人,他会有患得患失,他会有得陇望蜀,他会有求不得苦。但是一个为天下众生去打拼的人,他就会有随缘和自在。
所以我就给那个同志说,我说你一定要分清楚什么叫愿力,什么叫欲望。我说大菩萨去度生,那叫愿力,如果有个别的苍生就不愿意他帮,那菩萨也没办法,菩萨也不会痛苦,随缘来去。可是如果你就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那得到了会狂喜,得不到会极大的痛苦,这就是欲望所带来的,叫做痛苦的深渊。
陆九渊先生,在朝中任职的时候,曾经提出四君子汤,什么是四君子汤呢?大家学中医知道,这叫汤头歌。汤头歌四君子汤,这一般是男性用药的时候打基础的,就是补人的脾胃。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有了后天之本之后,一般的疾病都能抵抗,所以四君子汤就是汤头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者基础的一个汤剂。
四君子汤这个名字,就表达了陆九渊对于治国理政的基本看法。他认为第一个任贤,国家想治理得好,一定用贤人。
第二个任能(使能),有能力的人。德行好,但是不会做事,那不行,所以任能(使能)是指的能力大。任贤和任能(使能)合在一起,用今天的话四个字,德才兼备。
第三个叫赏功,赏功就意味着公平,就意味着任何一个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必须给人家做出安排,每一个利国利民的人都不能伤心。所以赏功,就是公平,让每一个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都有所安排。
再就是罚罪,就是惩恶,惩恶其实也是底线。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把底线守牢了,每一个伤害社会的人都,相应的惩罚,这对止恶,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和底线特别有帮助。
任贤、任能(使能)、赏功、罚罪,这叫四君子汤,这是陆九渊先生在任职官差的时候,提出的一个治国理政的想法。
陆九渊先生他这一生以心学的创始人,或者心学的集大成者,载入史册。心学,陆九渊他的核心思想,就是“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有理”,人皆有心,我们都有心,而且这个心跟西医里边的肉团心,不是一个概念。这个心是指的我们内在都有的灵灵觉觉,可以认识世界,可以思考辨别的那个能力,就叫心,叫认知能力。
下面是心皆有理,天理,所谓宇宙的这个道在哪里呢?都在心里面。当陆九渊先生有这样一个判断的时候,他的结论就是如果想证悟大道,应该往哪里证?就不是朱熹讲的,通过一个一个的格物,然后豁然贯通,明白所谓的天理,那陆九渊走的路就是要发明本心。所以陆九渊说证悟的这条路,就是通过内求的方式,让自己内心不断净化的过程中,天理(道),在内心中就像水中的月一样,自然就呈现出来,所以陆九渊被称作心学。
一个人内在的理一旦证悟到了,这个理和宇宙的理是什么关系呢?是一个理,人心中的理和宇宙的理是一个理。所以陆九渊就认为朱熹那种一个一个的格物太琐碎了,应该直接发明本心,向心中去求。这个和孟子讲的“仁义礼智信我固有之,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异曲同工,或者说是陆九渊深受孟子思想的影响。
当然这个也和禅宗的思想具有一致性。禅宗里边讲道在哪里?即心即佛,是心是佛,磨砖不可能做镜,打坐也不可能成佛,哪里去成?在心地上成,要从内心里边去下功夫。所以陆九渊先生的心学,和程朱理学形成明代以后思想的两个高峰。他的思想绝不是说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中国思想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逻辑。
当一个人体味心学,发明本心,他证悟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出现什么呢?这种人在陆九渊看来,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翁,一个人真正证悟了道,发明了本心,体会到真理之后,这个时候一切的判断不依赖于别人,依赖于一个自己,这个时候自己就成为大写的人,一切的是非都可以让自己去做主。
所以中国文化心学的逻辑最具有主体性。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哲学一个极大的特色就是现代性的生成,现代性的核心就是主体性的觉悟或者主体性的确立。就是人要用自己的思考来做出自己的判断。康德有一篇文章叫《什么叫启蒙》,启蒙就是不需要外在的什么力量挟持或者帮助,就可以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做出判断,自己为自己负责,这是康德对启蒙的定义,这也称作主体性的一个精准表述。在中国比康德要早得多,在心学这里,他就清晰地指出一个人如果自己一旦觉悟之后,自己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翁,一切的判断不依赖于别人的教导,是自己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说,中国的心学在主体性上有鲜明的特色,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现代性的一种表现。
购课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做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立志”,志不立,无以为撑!立志又是很难的,立什么样的志向,境界不同,为实现志向所付出的行动更是差别巨大。用人,任人唯贤是根本,任人为能是必须,德才兼备之人又少之又少;赏功罚罪有轻重!事情要做好,还得唯心修。发愿力,积德行善、利益众生!
老师好!
老师辛苦啦!讲的提纲契领,听得满心欢喜。 欲望是为己的心,私心;愿力是利他、利于大家之心。心的力量在生命中太大了,为此我们要观照好这个心,存善心,说好话,行好事,做个好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虽然一路会有懈怠和困难,但是初心在,始终能到达彼岸!就如同母鸡孵蛋,偶尔母鸡也会出去遛弯觅食,但是它心里总记得一件事情,那就是还有蛋要去孵化。在求得始终的过程中,自己要学会制定中长期规划,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到达终点。阿弥陀佛!
一个时代的开创者。
大哲陆九渊的“四君子汤”真是治国良方!大力推广!
老师用不同的人走到天安门的位置不同诠释证悟的不同境界通俗易懂。感恩老师!
做自己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