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我们另一个自己

孩子,就是我们另一个自己

00:00
17:22

这个世界很小,我们就在这里遇见。青丝弦,烟雨轩,脂粉淡容颜,桥边有梦,似初逢,记当年!当岁月悄然流走,想留住岁月淡淡的香,漫漫长路,这淡淡便以足够温暖你我。读读书,柏阅静听,在花开云落流转里,与你共度!公众号:dudushu423

我们离开孩子的状态太久,

久到忘记了孩子最单纯最基础的渴求。


        过春节,大批单身狗忧虑着即将回家被催婚。

        你以为我们这些已婚已育拖家带口的人就万事大吉了吗? 

        虽然三姑六婆早已不再聚焦我们,但对我们的下一代有兴趣啊—— 

        长的真快啊!几岁了?

        喜不喜欢上幼儿园啊?

        你觉得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啊?

        你喜欢奶奶还是姥姥?

        学习成绩怎么样?这次考了第几名?

        你最喜欢学什么啊?都报的什么特长班啊?

        给我们表演个节目吧!唱个歌还是跳个舞?

        ……

        难怪有人在网上发了个段子:

        过年回家,我最爱做的事就是,专挑亲戚家的小孩开开心心嗑瓜子看动画片的时候,走过去摸着他们的头,语重心长地说:这学期考得怎么样啊,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哈哈,这绝对是被深深伤害过的人儿啊!

 

        我家刘小宝拒绝这样的问题,从来都是简单粗暴:“不想说”“不知道”“不想回答你的问题”。

        有一次,一位八卦邻居喋喋不休地逗他:“你家谁做饭好吃啊?我上你家吃饭吧?怎么最近没见你姥爷?你爸爸又出差了吗?”

        刘小宝不耐烦地回了一句:“你怎么那么多事?”

当晚,他被我以“没礼貌”为由训哭了。

        其实我内心也很纠结。

        我无数次在他身上,看到我自己的影子。内向、敏感、倔强、固执。他认定的事,任你威逼利诱,从不轻易低头。

        刘小宝上幼儿园的第一年,始终不合群,不和别人交流,不跟小朋友一起玩,总是坐在角落的小板凳上。

        这种状态持续了整整一年。我再也坐不住了。

        我上班请假偷偷去幼儿园门外看他做课间操,孩子们追逐嬉戏,他默默跟在后面,不发一言。有小女生过来拉他的手做游戏,他厌烦地甩开,躲到一边……

        晚上我试探着问他幼儿园的情况,他马上转过脸去,绕开话题。

        我开始恐慌焦虑,担心他有性格问题,担心他有社交障碍,甚至忧心是不是自闭症前兆。我不断地向老师询问,向身边的妈妈们咨询,听了各路建议:

        “这不行呀,是不是幼儿园有什么问题?”

        “你得给老师表示表示,让老师多关照呀。”

        “不用管他,长大自己就好了。”

        “在家太娇惯了吧,多带他出去见世面啊。”

        听得越多,我越迷茫。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台湾著名的早教创始人张瑞麟教授到青岛开讲座。我托朋友联系,专程拜访了他。他在听完我的讲述后,没有给我任何招数,只对我说了一句:“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你不改变原件,复件印就永远不会改变。”

 

        我终于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

        我带他去游乐园,习惯性地先跟他强调不允许做什么。

        我带他上英文绘本课,不按外教老师的要求做,我马上递出一个严厉的眼神。

        我给他玩iPad,一到睡觉时间我不由分说地夺过来关掉,命令他上床。

        他委屈大哭,我不耐烦地要求他闭嘴。

 

        刘小宝,其实就是一个儿时的我自己。我敏感又好强,胆小又固执,易怒又爱哭。因为犟嘴,不知挨过多少打。因为倔强,被母亲扣上“自作主张”的罪名,无数次被强制服从。

        我长成了一个外表温顺内心叛逆的孩子,自己与自己不协调地拧着,整个童年和青春期都在灰暗中度过。

        而我,又把这一切重复到我的孩子身上,让噩梦成了轮回。这是多么严重的错误和失职!

        对于一个孩子,母亲就是他的全世界。他儿时与母亲的关系,就决定了他将来与全世界的关系。

 

        我开始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再轻易发火和抱怨。

        我停止对他的呵斥和说教,和他拉着手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我不再对他强制命令,尊重他的意愿,再提出合理建议。

        因为写公号,我每天晚上要在微信上阅读文章。

        刘小宝很不服气:“你不让我玩iPad,你为什么天天晚上看手机?”

        从此我和他约定好,每天晚上我们都有30分钟的时间,他可以玩iPad,我可以看手机。我给他下载了两款小游戏,给他设置了时间,每隔十五分钟就暂停,休息一下眼睛。

        时间一到,我们不约而同关掉iPad和手机,一起洗漱上床。

 

        后来我发现,孩子其实有超出我们想象的自律性和执行力。我们只需帮他建立基本的秩序,让他自由生长,他自有奔流到海的天赋,也有落地生根的能力。孩子也有超级敏锐的洞察力,他分得清他的父母是在敷衍了事,还是在认真努力。

        刘小宝现在仍没有时间概念,但一直执行我们约定的半小时iPad时间。只要两个十五分钟一结束,他自觉地关掉动画片,退出APP,合上iPad,伸手与我击掌,喊一声give me five,愉快地去洗脸刷牙。

        现在的刘小宝,仍然是个个性宝宝。不满意会直接表达,有质疑会展开辩论。他也会给我讲述幼儿园的新鲜事,会主动牵别人的手做游戏,会在周末邀请他的好朋友来家中做客。

        而我,再也不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与他比较。

        他生来是一个橘子,就不必成为一个人人喜欢的香蕉。

 

        生儿易,养儿难。这个难点,不在养育,而在教育。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学会了抚触、按摩、小儿推拿,学会了基本医学常识,掌握了辅食配比,看懂了血常规化验单。

        而教育孩子的过程,却是我们一路的自我审视与反省。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都和家长有着纠结又矛盾的亲子关系。

        想去依偎,又不得不去对立,想去温暖,却无意间已在伤害。

        我们总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身上总有旧日讨厌的家长影子。

        我们对孩子的隐忧,其实就是对自己的焦虑。

        孩子,就是我们从前的自己。

        他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曾经的渴求、童年的期冀、儿时的盼望。

        我们曾经渴望得到的,就是我们的孩子现在需要的。

        我们现在身体力行的,就是我们的孩子未来去做的。

 

        我们离开孩子的状态太久,久到忘记了孩子最单纯最基础的渴求。

        我们成了我们的父母,说教、强迫、专制、唠叨。

        我们对自己不作要求,却对孩子百般苛求。在这样的不自知里,我们的孩子,只会长成我们另一个焦虑的自己。

        教育孩子,是我们与TA同步成长的过程。

        因为孩子,我们愿意不断地自律、精进、修正,成为一个更优质的人。

        因为如此,我们的孩子,才不会陷在糟糕的重复里成为与我们一模一样的人。

 

        人生根本不是一场与别人的竞赛,而是一场属于自己的马拉松。我们不必要求孩子跑得早、跑得快,只需要踏实、认真、笃定地跑完他的全程。

        所幸我们的孩子,生长在一个比我们当年更好的时代。开放,自由,多样,平等。他们将面对一个信息化的世界,将接收更多全新的知识,将得到更多元化的体验。

        他们更勇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他们更有勇气反抗专横与粗暴的教育。

        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这一切,都是我们曾经热切渴望的、被修复了的童年。

        爱,榜样和努力,才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者:李爱玲,情感作家、职场女性、80后妈妈,百万读者心中铿锵犀利的桃花姐,白天奔波在职场,夜里流连于文字,与万千女性一起在情爱中成长脱变。

摘自:《你才在自己的过来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