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3 镇江古街巷朕句、诗词、童谣

附13 镇江古街巷朕句、诗词、童谣

00:00
12:08
附13 镇江古街巷朕句、诗词、童谣、民谚拾撷(xié)

江苏大学现在的京江学院, 老底子是镇江文庙的所在地, 后来, 最初那地方被政府改成镇江师范、镇江师专、江苏大学的梦溪学院。20世纪70年代初文庙大殿还完好存在, 当时我在那里读师范, 文庙大殿是学校的大音乐教室, 环绕大殿一圈, 放置了许多风琴, 镇江当时最好的音乐教师在里面教我们音乐, 汪秋逸、张善之两位老师主讲, 当时汪秋逸先生已经超过60岁了, 嘴里的牙齿都没有了, 我的风琴就是在那里面学的。那大殿真是雄伟气派, 在清代, 真可以算是镇江的伟大建筑, 可惜, 几年以后, 师范变成师专, 那大殿给拆除了。

大殿正门的石屏上, 刻写着一副用镇江地名和桥名制作的对联:

石婆婆磨刀劈竹竿万家箍桶

范公公拖板搭浮桥千秋太平

镇江最后的这座文庙, 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这楹联的作者已经无从考究了。

这对联的上联, 用了镇江当时的五个巷子的名称, 它们是石婆婆巷、磨刀巷、竹竿巷、万家巷、箍桶巷;下联用了镇江市区的五个桥名, 它们是范公桥(又名清风桥)、拖板桥、石浮桥、千秋桥、太平桥。此联句对仗工整, 平仄协调, 相映成趣, 朗朗上口, 易读易记, 写出了箍桶匠人和婆婆、桥匠公公辛勤忙碌的劳动情景。这符合古代镇江这个城市的居民勤劳、淳朴、善良的民风, 是镇江人都知道这副有趣的巧联。

我的老朋友苏先生退休以后研读《三国志》《汉书》, 他写了一副地名联句:

王家巷九如巷板壁巷巷巷通贤达惠

余福里吉庆里中华里里里显峥露嵘

乡土诗人杨晓东是土生土长的镇江人, 发表的诗集《漫旅云梦》几年前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16年他读了我写的《镇江古街巷地名掌故》, 他提笔填写了 “水调歌头” 赠我 。我在当天的微博中写道: “ 珍贵的礼品 , 恐怕比不过友人的写的诗, 它可以保存很久很久 , 只要想起它, 就能够触摸到友人对你的情
感, 想起朋友的情谊。‘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那都是古人赠给今人的礼物。真是让中国人喜欢了千年。诗人杨晓东先生赠我诗集, 我回赠我写的《镇江古街巷地名掌故》, 他填写水调歌头赠我。恐怕此是今年端午节最珍贵的礼品了。”

水调歌头

弃疾神州叹, 巷陌不寻常。英雄何处寻觅? 无数隐斜阳!
老沈东门笔梦, 米老西迁书胜;柳永未还乡。
谁记得张丞相, 只道寄奴强。
冰仓巷、王家巷、米粮仓, 三山五岭安在? 八寺已难彰!
世海沧桑巨变, 古迹烟云残照,此事两茫茫。凭得友人著, 传后好文章。

镇江有许多民谚、歌谣, 最有影响的是 “一人巷 , 二马路 、山(三) 门口、四牌楼、五条街、六摆渡、七里甸、八角亭、九如巷、十步桥”

一人巷: 老镇江的城区, 取名一人巷的地方有好几个, 以前, 城市建房一家挨着一家, 为了方便路人, 在两座房子中间留下一条宽狭只能容纳一人行走的巷道, 故人称 “一人巷”。

二马路: 东端是日新街, 西至迎江路, 属于城外地段, 清末形成此路 ,原来称东二马路、西二马路, 1957年统称二马路。

山门口: 位于中山路中段, 南北走向。山门是指元代道观 “崇福观” 的山门。据清 “丹徒县志” 记载:崇福观在大市西南 , 元代至元三十一年 (1294年)建, 以后屡毁屡建; 到清末, 只剩一个山门, 原址已经成为放马场; 民国时期形成街道, 取名山门口街。

四牌楼: 元代称 “十字街”, 到清代, 改称 “四牌楼”, 主要是每逢城市有庆典、集会, 篷匠会在街的四端扎四座彩楼,故称 “四牌楼”。

五条街: 为古城闹市, 泛指南门大街、梳儿巷、中街、中山路交叉处 。坊间有 “五条街、挤不开” 的民谣, 元明清三朝为城市集市贸易的市场。元代记载古城当时有七条街, 其中就有 “五条街。”

六摆渡: 明清时候, 镇江沿江有许多官设渡江码头, 四摆渡为其中一个 , 西津渡码头名气最大。官方在江河湖泊设立码头, 秦汉就有, 唐韩愈《木芙蓉》诗: “采江官渡晩, 搴(qiān)木古祠空。” 唐韩偓(wò)《早起五言三韵》: “依依官渡头, 晴阳照行旅。” 前蜀韦庄《建昌渡暝(míng)吟》: “月照临官渡, 乡情独浩然。”

七里甸: 城市西南郊区, 古代镇江城每年都有送、接财神的盛大活动, “送财神向南七里”, 故名 “七里甸”, 它应该说的是财神庙向南七里。清代, 这里是镇江驻军的许多战马的寄养地。

八角亭: 清代地方志上记载, 这地方曾经建有一个亭子, 故称 “八角亭”。

九如巷: 该巷子在清代就已经形成, 到民国时期, 许多企业家、商人、银行家聚居在此, 坊间有 “金九如(巷)、银薛家(巷)” 的说法, 清楚地点明了在这里聚居的人群身份。这九如二字取自诗经《小雅·天宝》:天宝定尔, 以莫不兴,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

十步桥: 明清时期, 镇江城里除了关河、运河外, 还有许多沟渠, 居民喜欢沿河建民居, 一家一户在自家的后门搭建新的便桥, 有木头的、竹子的、有砖石混建的。那地方旧称十步桥。

贾叙伦先生是著名儿歌、童话剧、童谣作家, 先生为人正直、善良, 在同事中享有盛名。他酷爱书法、绘画、音乐, 是我教书时候的同事, 我非常敬重他, 他也把我当成他的好朋友。前年他在公交车站看见我, 跑过来和我打招呼, 让我把《镇江古街巷地名掌故》赠送他一本。他非常喜欢这些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地名故事, 他把这些地名故事写成了童谣, 前些日子发表在报纸上, 我现在摘录一些, 以飨读者:

板壁巷
笃笃笃, 一声声, 盲杖敲打把路问。小巷深处有人家, 装修一新收盲人。走道拐角蒙木板, 盲人行走不碰身。发善心 , 做善事, 点亮盲人心上的灯。

尤唐巷
红灯笼, 亮晶晶, 尤唐两家是近邻, 修房子, 起纷争, 尤家京城来信了。
来了信, 让三尺, 和邻利民心安宁, 尤家让、唐家让, 六尺小巷走到今。

银山门
银山门, 银山门, 银山里头深又深。藏金银, 藏珠宝,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