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小海豚他问我,你既然喜欢大闹天宫,为什么我大闹天宫的时候,你还说要教训我?
这个当中当然不仅仅是我们做家长的,对于熊孩子要大闹天宫、打砸抢的这种恐惧,还是他背后这还牵涉到两个重要的一个文化问题。第一就是《西游记》对于大闹天宫的评价,全部是正面的。第二,这样的一个对于大闹天宫的双重评价,它有什么复杂的文化原因?
我们先看第一个,我们都赞扬大闹天宫,但是《西游记》这对大闹天空是不是全部是正面的评价?那还真的不是这样。你比如说《西游记》里面,他也在某种情况下批评了大闹天宫,要从把神话故事跟现实历史对接起来,你要去算大闹天宫究竟发生在哪一年呢?《西游记》的原文是这样介绍的,是王莽篡汉的时候,唐僧把孙悟空救出来,不是遇到一个猎人吗,猎人跟唐僧说,传说我听我们家祖先就说王莽篡汉的时候天降此山,压着一个神猴。当然他这么说,一方面是为了天人感应,孙悟空大闹天宫被镇压了,所以就像王莽篡汉一样,是大逆不道之举。他把这两个现象罗列到了一起,天上有大乱,人间有大恶,听讲的是这种天人感应。另外一方面,无论如何,王满创汉被我们主流文化理解为那叫篡汉,那就是一个非主流的,甚至是一个背越礼教的僭越之主,不是一个光彩正当的事情。所以《西游记》用这个说法,这些表达了对大闹天宫一种复杂的评价,它是一种正统跟叛逆的混杂。
那么同时再比如说在《西游记》很多诗歌当中,他有很多对于孙悟空进行批判的这种说法,比如说孙悟空被镇压到五行山之后,元素马上给他送了一首诗歌,说是自为新高独往及不分向下乱归真。说你现在自得其果了吧?因为你大闹天宫,不讲规矩,所以现在把你镇压了。那么包括如来佛,压住他以后还有另外一首诗,叫痴天望相思高位,临幸偷丹乱大伦。 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所以他完全把孙悟空描述为一种恶有恶报的一种形象。
那么这种说法当然它有比较复杂的一个原因,是在于我们之前介绍了《西游记》是一个历代累计成书的,他不完全是吴承恩原创的。在《百回本西游记》之前,他民间有很多瓶画,诗化。那么包括这些诗歌韵文,有很多是前人的东西流传下来的,还有那些作品,它更注重所谓正统性,对于大闹天宫这种挑战理法要进行批判,吴承恩进行了一些改编,但是改编的不够彻底,所以他就流传了下来。这是第一个原因。这是《西游记》主张个性解放,但是它也混杂了那样的所谓封建正统的东西。
那么第二个包括吴承恩本人,他也有思想上的混杂性。吴承恩他不考科举,他叫胡海浪人,追求个性解放,但是他无论如何,他作为统治阶层的一员,他作为封建士大夫阶层,他也有很多正统的思想,比如说他的名字叫承恩,他的祖上就渴望他上承皇恩,这就是一个非常正统的名字。那么再比如说吴承恩本人也创作过《明堂赋》这样的作品,就是吹捧封建王朝的,吹捧帝王的赫赫功德的。所以在当时的时代这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人都是戴着镣铐在跳舞。
所以这样的一种不仅仅是在《西游记》当中,事实上在其他得很多演义小说都存在。比如说《封神演义》,这本书被认为比《西游记》还大的。《西游记》这是讲个神话故事,《封神演义》是直接讲到了一个现实例子,五王伐纣,作为一个商的分城把商纣王讨伐了、推翻了。这改天换地、改朝换代,这是革命。说这本书是非常大胆的,在意义上来说《封神演义》是非常伟大的。
那么同时你会看到五王伐纣的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封神榜》当中它也有非常正统性的一面。比如说周文王总是要劝周武王,你不要做这种欺君罔上的事情,所以他不同意去讨商纣王,他有这种矛盾。那么这是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个演绎小说它都存在思想的正统性跟叛逆性的一种混杂。
第二个原因,当然从《西游记》它的写作意图来说,它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创作意图。你比如说有一些批判孙悟空的话,是出现在什么时候?双方在西天路上他打不赢妖怪,他要到玉皇大殿内去搬救兵的时候,那个时候孙悟空对玉皇大帝特别虔诚,真假美猴王那一回,他就去找玉皇大帝帮忙,他就说万岁万岁。曾经贵宾,禀教沙门,再不敢痴心妄想。 他这个时候你看孙悟空特别乖,我以前挑战玉帝犯了欺君罔上之罪,我现在改过了,他跟以前满不在乎的孙悟空完全判若两人。这可能也是作者为了故意对应这样的一个情节的需要,以要求人家了,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以他有很多这样的一个章节上的需要。
那么包括狮驼国,传说大黄金把唐僧给吃了,孙悟空就在那痛哭,他写了一首诗,说恨我欺天困网罗,师来救我脱沉疴。就是说我以前犯的错,多亏师傅就我出来,这个时候他觉得师傅是指点迷津,让他改过从善的引路人,也表达了他对于他大闹天宫的某种忏悔。他是为了渲染他对师傅的感恩的时候,用了这样的一个批判的语气。
那么除了这几点原因以外,第三个还有更重要的思想的原因。大闹天宫表达了自由,但是我们知道自由是有边界的,自由也需要规范。所以在明代他追求个性解放。当时的王学左派非常迅速,主张这种专禅精神的解放,逢佛杀佛、逢祖杀祖,消解一切,但是它也会带来价值标准的混乱。说吴承恩应该说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是有反思的。
所以明代你会看到有很多主张性情解放的市井小说,包括像《金瓶梅》这种。那么总按这个路子写,可能会带来某种社会价值的失去。所以《西游记》界宗教教化的名义,给思想定了一个规矩,所以你看唐僧说这个紧箍咒叫什么名字?叫定心箴言。这是给你安心的定心的。
所以在《西游记》之前,《二郎宝卷》当中收服孙悟空,那里面有两句诗叫:练佛若不双意马,走了心猿闹天宫。就大闹天宫,他就是人心猿意马不定心,心乱的一个体现,所以最后要在佛教当中寻求禅定。
说在《西游记》当中,凡是看到白马受到了惊吓,孙悟空离开唐僧的时候,妖怪都会趁势而入。这是一个佛教的寓意,所谓心猿意马,你的意念奔驰了,你就会守不住正念。那么在《西游记》当中你也会看到孙悟空的这种个性解放,只有追求自由的酣畅淋漓,但也有包含杀戮的恐怖后果。
唐僧就觉得你太过了,比如说蟒蛇精把孙悟空装到它肚子里,整个帮往下一冲就成了帆船了。猪八戒说你帆船没有尾杆,怎么可以把金箍棒捅出来,把蟒舌针折磨的生不如死,他有一种暴力审美在里面。所以如果你顺着你的这样的一种暴力的意志,无边无际的释放,风风火火闯九州,它真的可能会闯下滔天大祸。所以有人讲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只是还有人主张读西游,你也要适当地反思的他的这种暴力文化。
一小朋友一熊孩子,他特别喜欢大闹天宫,我们家小海豚今天砸电视机,明天砸鱼缸,这个也需要规范规范。所以《西游记》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他表达了对于一味追求解放,没有边界的一种反思。
所以你还看他火焰山的悲剧是谁带来的?土地告诉孙悟空,是你自己闯出了大火,你一脚把太上老君的单独打翻,这一块金砖掉到人间,就成了危害人间的火焰山。也就是说大闹天宫给世界其实也带来了某一种伤害,所以孙悟空戴上金箍,表达反思,不仅仅是全书的叙事框架的需要,他更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任何自由都要紧守他的边界,也要遵守别人的自由,所以网上有一副对联,把《三国》跟《西游》串起来叫: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但人生事项要悟空必先八戒。你要追求你的解放,同时也守住你的借条,所以这是孙悟空形象带给我们的双重启示,谢谢大家。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