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剧】达芬奇传奇画作《蒙娜丽莎》的诞生

【有声剧】达芬奇传奇画作《蒙娜丽莎》的诞生

00:00
07:23


金句


(一)求知欲驱走了感官享受。

(二)一日充实,一夜安眠,医生充实,含笑安息。

(三)我原以为我在学习如何生活,其实我一直在学习如何死亡。



上官文露:各位好,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达芬奇传》的有声剧。在这一集里讲述《蒙娜丽莎》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我们已经在前两集带大家领略了达芬奇职业生涯里的各种奇思妙想,他这一生都在致力于完善融汇艺术与自然,《蒙娜丽莎》是其当之无愧的巅峰作品。早在1503年,达芬奇已经开始绘制这幅巨作,但直到达芬奇1519年去世,《蒙娜丽莎》这幅画仍旧保存在他的工作室里,本是作为委托创作的作品,达芬奇为何迟迟不愿交付?向来以拖稿闻名的达芬奇,为何会愿意接受这份工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到底如何在岁月的打磨中渐渐成型?我们将以对话的形式,从传记作家艾萨克森这,找到蒙娜丽莎微笑背后的秘密。

【场景一】

【记者】:(女,青年)艾萨克森先生,你好。

【艾萨克森】:(翻译腔,中年男声,磁性)你好。

【记者】:今天聊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大家最为关注的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展开,对于画中的女性到底是谁,其实这些年来一直有不少争议,有人说是丝绸商人的妻子,有人说是达官贵族的情妇,最离谱的说法是,蒙娜丽莎其实就是萨莱的化身,不知道您作为《达芬奇传》的作者,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艾萨克森】:关于达芬奇的传记其实出版的非常早,他是一个在同时代就已经足够出名的天才人物。1550年作家瓦萨里在关于达芬奇的传记里非常生动的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相关信息,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蒙娜丽莎的原型来自于丝绸商人之妻这个说法。从两点可以佐证,第一,达芬奇的家族与该丝绸商人的家族是世交的关系,他们彼此之间并不是陌生人,第二,达芬奇死后,与他同时代的很多人还活着,留下来的文字便是最好的考证。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这是出自达芬奇的本心,毕竟同时期,他正在躲避更富有更显赫的贵人没完没了的恳求,死活不愿意拿起笔作画,突然接受一个籍籍无名的美丽女人肖像画的委托,或许是因为在这幅画上,他能够随心所欲的描绘和创造,这比画那些达官贵人要来的痛快多了。

【记者】:原来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谢谢您的分享。我们都知道,虽然达芬奇接受了委托,但直到他去世,蒙娜丽莎这幅画都没有给到过委托人,那么十几年来,达芬奇对这幅画进行了怎样的修改和完善呢?

【艾萨克森】:我甚至觉得从一开始,达芬奇就不是为了完成肖像画而接受这个委托,当时的银行流水也显示,达芬奇从未拿过这幅画一分钱的酬劳。开始动笔后的十六年里,达芬奇带着这幅画辗转于弗洛伦萨、米兰、罗马和法国,在此期间不断润饰,方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蒙娜丽莎》。

【记者】:我是不是可以理解《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另一种形式的笔记?因为在相关资料里,我们可以看到蒙娜丽莎可不是单纯的画作,在其背后包含了光学的研究、三维的概念,解剖学的肌肉走向等等。

【艾萨克森】:这是自然。《蒙娜丽莎》最著名的微笑,值得我们再去翻看达芬奇笔记中留下的那副不同寻常的解剖图,上面是一张嘴唇张开的怪象,达芬奇细致的研究了上下嘴唇的肌肉,发现无论上唇是否参与,下唇都可以噘起来,但上唇无法单独噘起。这给正在绘制蒙娜丽莎的达芬奇,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帮助,在那些草稿线条里,我们已经能够看到蒙娜丽莎微笑的雏形,达芬奇简单的两三笔,即便嘴角是向下的,但仍旧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正在微笑的错觉。

【记者】:我记得您在书中《蒙娜丽莎》这个章节里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永远无法从外在表现中完全了解真实的情感。对于他人的内心,我们总有一种朦胧感,永远隔着一层薄纱。

【艾萨克森】:是的。这种感觉,当你站在法国卢浮宫近距离观看《蒙娜丽莎》时,会有更强烈的感受。当你直视她的嘴唇时,你的视网膜捕捉到的轮廓和细节,会让她全然没有微笑的意思,但当你移开视线,看向她的整体或者其他局部,你又能清晰的感受到,这个女人在冲着你微笑。她似笑非笑的模样,将每一个观看者都卷入进她的内心世界,这么多年来,最终成了一个谜题。

上官文露:相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英国人需要联系他们在法国抵抗组织的盟友时,他们使用的暗语,就是简单的一句:蒙娜丽莎保持微笑。这幅画到底有多么的深入人心,由此可见一斑。瓦萨里说,这幅画令每一位勇敢的艺术家都感到颤抖和气馁。正如丽莎坐在她的凉廊里,背靠着年代久远的地貌,端庄而优雅的冲着世人微笑,隔着这幅画,跨越五百年的历史,达芬奇与我们遥遥相望,这背后,是达芬奇十几年如一日的沉思,是他这一生的智慧精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