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四川方言》第31集 攀枝花话

《志说四川方言》第31集 攀枝花话

00:00
08:37

《四川方言》第31期:攀枝花话

 

各位听众,各位网友,欢迎收听《四川方言》节目。我是浩岷。

你觉得最难懂的四川方言是哪一种?有人说是攀枝花方言。真的有那么难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攀枝花市原名“渡口”,由金沙江上一渡口而得名,现在叫作“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攀枝花外地人口多,口音种类繁多。

    攀枝花本地人说攀枝花话,主要在米易县、盐边县、仁和区、东区银江镇和西区格里坪镇,使用人口70余万人。米易县撒莲、垭口、丙谷、头碾等地和盐边县安宁、和爱、红格、新民等地,略带凉山州会理口音;米易县湾丘等地略带凉山州德昌口音;盐源县黄草、梅雨、藤桥、树河、甘塘等地,带攀枝花市盐边、米易口音;仁和区同德、新生、新华、民政、福田、太平、前进、务本、西区格里坪镇、东区银江镇等地,属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攀枝花市盐边口音;仁和区平地、大龙潭、啊喇、永富、大田、总发、金江镇马海达村、银江镇啊署达村、盐边县益民乡鲊石村、红格镇普隆村、金江村等地,属于云南楚雄州永仁县口音。

攀枝花有很多移民方言,比如南充话、重庆话、内江话、泸州话、广安话、遂宁话、东北话、达州话、资阳话、巴中话等。在攀枝花市城区出生长大的移民后代主要说攀枝花四川话和攀枝花普通话两种。

同期:攀枝花四川话大多没有翘舌音声母,口音和成都、重庆接近;攀枝花普通话俗称“攀普”,四川话没有翘舌音的声母、四川话方言词语、东北话的声调杂揉在一起。比如:攀枝花山上的树长得很差劲,用“攀普”就说成pan1 zi1 hua1 san1 sang4 di1 su4 zang3 de2 hao3 pie4 o2(攀枝花山上的树长得好敝哦)。

因为现行攀枝花话有卷舌音声母,加上攀枝花市周边临近地区的凉山州会理县、会东县、德昌县、盐源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宁蒗县、楚雄州永仁县等地都有卷舌音声母,加上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现在的中小学生、年轻人口音已经悄然改变。未来攀枝花城区语言只需要把声调转换为普通话声调,就可以成为标准普通话的一种语言了。

米易土著人口较少,多数是明清时期和建县后迁入的,因此语言较为混杂。县境内各地区的方言各有特点。安宁河两岸与县城话差别不大,靠近会理县的地区和会理话近似,靠近德昌县的地区有德昌话的语音,靠近盐边、盐源地区的有两盐话的味道。县内各地区之间语言交流没有障碍,都能通话。

米易县全县23个少数民族都会说汉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傈僳族、回族3个。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历来都学汉语,说汉话。米易彝族属于凉山彝族的支系,凉山彝族分为“什扎”“日洛”“所狄”3个土语区,这3个土语区的彝族米易都有,说“所狄”土语的彝族比较多。这部分彝族是彝区民主改革前定居米易的土著彝族。“什扎”“日洛”土语区彝族主要是民主改革后,特别是80年代迁入的。3个土语区差别较大,但仍有共同点,发音多鼻音、浊音,很难准确翻译成汉语。傈僳族语言属藏缅语族彝缅语支,但绝大多数彝族都听不懂傈僳话。汉族除杂居在傈僳村寨的少许能听懂一点以外,几乎不能和傈僳通话。米易傈僳族和云南省怒江、丽江及四川省德昌、会理、盐边、仁和等地的傈僳族语言基本相同,能说汉语,懂彝族话。分平翘舌,有4个声调。

如此说来,你是不是就理解了为何有人说攀枝花话是最难懂的方言?不过,攀枝花话浓缩了多个地方方言的精华,来自其他地区的四川人总能在这儿听到自己家乡的土话,也不失为另一种亲切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顾问/审听:周及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四川省语言协会副会长,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省汉语方言保护工程首席专家)

审稿:周亚欧(四川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

撰稿:申  焱  刘  心

主播/制作:李申建(播音名:浩岷,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在读硕士研究生)

统   筹: 陈  奎

制片人:罗  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唐唐6776

    既有趣,又涨知识,赞👍,希望再出点讲四川民俗的

  • Juliaqianqian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