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怎样才算是顺势而为?

第58章 怎样才算是顺势而为?

00:00
30:23

先复习下庄子「认知等级」的六个层次:


①追名逐利的俗人,等级最低,基本可以看做是无知的蠢人,包括惠施这类自以为聪明的人,辩论家;

②道德高尚的君子,比俗人强一点;

③畸人:与众不同的人,看透世间的人。

④至人:无用之用的人。

⑤神人:有特异功能的人,掌握世间秘密,顺势而为,能腾云驾雾的人。

⑥真人:修炼到很高境界的神人。不仅与自然融为一体,还能超脱尘世,羽化登仙。

姑且可以把上述六个境界当做是道家修炼的六重境界,所谓道家「六道轮回」。




一、顺应自然之理

《庄子》里有个著名故事:庖丁解牛,这篇入选了高中语文教材。

在庄子语境里,庖丁能算「神人」。

魏惠王闲来无事,想看丁大厨师如何切牛肉。按说分筋解骨的过程应该很恶残忍,用孟子的话说:君子远庖厨也,吾不忍见其觳觫。

但说来奇怪,丁大厨师的手法相当精巧,节奏很巧妙,在抠牛的每个关节时就像演奏音乐一样美妙。魏惠王惊呆了,追问缘由。

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顺应牛的文理下刀,不强求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切割。梁惠王听完之后长叹:听了你的话,我终于领悟到养生的秘诀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既可以说明养生之道,也有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庄子在《刻意》篇里说过这样一番话:「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 ,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庄子》的文章都是有对象感的辩论文,《刻意》篇的内容是为了讽刺儒家。庄子认为仁义礼智信那套是钝刀割肉,越割越锈。

庄子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天养」,是养生最高境界:即用大自然滋养生命,不需其他人为方法。天养,授之于自然,自然不需要人为。

具体而言有四种方法:

把智慧看做祸根;把盟约看做禁锢;把推行德行看做是交接外物的手段;把工巧看做是商贾的行为。

庄子把孔子那类追求道德的人叫「天刑之人」,即老天爷加以刑法之人。我们做人不妨也学庖丁,把生命当做刀,顺应自然之理,不强求,最终做到游刃有余。


二、顺势而为,知易行难

顺势而为永远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很多人不理解无为的价值,总觉得无为就是懒惰。其实在投资界有一句名言: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会空仓的才是祖师爷。

世界上很多东西存在即合理,你以为多余的实际存在自有其道理。非按照你以为好的方式来改变,最终很可能害人害己。

雍正的几次改革:火耗归公和养廉银,还有那本《大义觉迷录》都是画蛇添足的败笔。




庄子觉得:看一件事好不好,就看到底是天生的还是人为的。如果是人为的,大概率是坏的。

在这点上,庄子和老子是一脉相承。所谓顺势而为,即不用钝刀割肉,而是按牛本身的结构来,不要强求改变。

顺势而为说到底,就是天道智慧,老庄的观点再次合二为一了。具体不妨一读《道德经》相关章节:



我们在生活中不妨学习庖丁的智慧:游刃有余,顺势而为,尊重并理解事物本来的样子,这样才能成为一代宗师。

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以试试什么都不去改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