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5:煮大米粥加碱,可以让粥熟的更快更浓稠吗?

误区15:煮大米粥加碱,可以让粥熟的更快更浓稠吗?

00:00
04:33

现在,刷短视频的人越来越多。在各种繁琐杂的短视频当中,关于厨房妙招、美食技巧等有关烹饪的视频向来都深受喜爱,并且有很多人都开始付诸行动,把在短视频上学到的美食技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有一次一个朋友就跟我说,他在一个短视频里就看到,在煮大米粥的时候往里面加点碱,粥不但熟得快,而且会变得更更浓稠更好喝。

 

那么,这种方法到底科不科学呢?我们先来看看,在煮大米粥时加碱会不会真的能让粥熟得快,变得更浓稠。

 

碱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钠,能溶于水,平时主要作为一种疏松剂来使用。如果在煮粥时加入的话,它就会跟谷物皮层中的纤维素、果胶等发生反应,使其中的分子结构“肢解”,从而缩短烹煮的时间,并且因为谷物中的纤维素等已被“肢解”了,煮出来的粥也更软烂、黏稠。所以如果你经常在外面喝粥的话就会发现,很多饭店里售卖的粥都很黏稠,里面的米、豆等也都煮得特别烂,但我们自己在家煮的话,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把粥煮得又软又烂又黏稠。原因就在于,外面的很多粥中可能都加入了碱,既缩短了烹煮时间,降低了成本,又让粥吃起来口感更好。

 

但是,相对于煮得快、口感好的粥,我们更关注的是,这样煮出来的粥营养价值怎么样呢?

 

实际上,在煮粥过程中加入碱会破坏掉大米、小米、豆类内最宝贵的营养元素。我们知道,米类、豆类等食材中都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维生素C等,这些都是米类、豆类中含有的主要维生素,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在其中加入碱后,这些不耐碱的营养素就会遭到破坏,使米粥的营养流失很多。同时由于碱的成分是碳酸钠,那就相当于在粥内增加了钠元素,使我们摄入的钠元素量因此而增加了。

 

现在大家清楚了吧?煮大米粥、小米粥时都不要加碱,否则会使其中的营养损失掉。面粉也是如此,在蒸馒头、蒸花卷时,传统的方法都是用碱来中和发酵后的面团,但加碱制作的面食同样会令面粉中的B族维生素被破坏掉。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平时做馒头、花卷类的发酵食物时用鲜酵母来发面,不仅能保留面粉内的营养素,鲜酵母中本身还含有B族维生素,可谓是一举两得。

 

那在煮粥的时候,如果我们想让粥更容易煮烂,吃起来更黏稠,可以事先把食材浸泡一段时间,煮的时候再用小火多熬一会儿,这样就既缩短了煮粥的时间,又能让煮出来的粥更加黏稠、好喝,关键是营养得到了全面的保留,不会被浪费掉。这才是煮粥的正确方式哦!

 

不过,也有一种粥例外,在煮的时候可以在其中适当加点碱,就是煮玉米面或玉米渣粥。因为玉米中含有的尼克酸为结合型,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如果长期食用这种玉米,就可能会出现尼克酸缺乏症,也就是癞皮病。为了能让其中的结合型尼克酸分解,我们在煮粥,或做玉米面饼、玉米面窝头时,在其中加点碱,就能使玉米中的结合型尼克酸转变成游离型的尼克酸,便于人体更好地吸收利用。

好,这就是今天我为大家解答的问题。我是谢佳妤,你最贴心的营养顾问,下期我们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