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子路篇第十三(1)

37.子路篇第十三(1)

00:00
12:53
子路篇第十三(1)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自己身体力行,做在百姓之前,再
让百姓辛勤劳作。”(子路)请求(孔子再)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懈怠。”

【知识链接】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中非常有政治才华的,他在孔子的推荐下曾做过卫国蒲邑(今天的河南省长垣县)的邑宰(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在子路做邑宰之前,蒲邑民风刁悍,生活困苦。子路到任后,修整田地,深挖沟渠,加固房屋,让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蒲邑临近黄河,易暴发水灾,为了赶在洪期到来前修好堤坝,子路不仅身先士卒率众筑堤,而且拿出自己的俸禄为百姓们补贴吃食。
子路治理蒲邑可谓十分成功,孔子来到蒲邑见那里秩序井然,认为自己所主张的“德治仁政”得到了实行,所以在还没见到子路之前就夸奖了他。

【原文】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
仲弓担任季氏的总管,问怎样处理政事。孔子说:“先派定具体办事的
人,宽容他人的小过失,举用贤德的人。”
(仲弓)说:“怎么才能识别贤才而去举用他们呢?”孔子说:“举用你了解的人才,那些你不了解的人才,别人难道会舍弃不用吗?”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
子路说:“卫君等着您去治理国政,您打算先做什么呢?”
孔子说:“首先必须辨正名分。
子路说:“先生竟然这样迂腐了。为什么要正名呢?”
孔子说:“仲由,你真粗野啊!君子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一般会采
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合理,事情就很难做好;事情做不好,礼乐也就不能得到推行;礼乐得不到推行,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所以,君子做事一定要有正当的名分,有了名分,说出的话必定顺当、合理,也一定能付诸行动。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一点儿都不马虎、草率就是了。”

【故事链接】
名正则言顺

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也非常注重“正名”。一天,一个名叫史疾的人代表韩国出使楚国。楚王在接见史疾时问他说:"你最近在研究什么学问呀?”
史疾回答说:"我在研究列子的学说。”
楚王又问:"他的主张主要是什么呢?”
史疾答道:“正名”。
“正名?”楚王有些不解了,"这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吗?”
"当然可以。”
"楚国现在盗贼成患,难道也可以用正名来清楚吗?”楚王显然不太相信史疾的话。
这时,宫殿外面恰好飞来一只喜鹊。史疾对楚王说:"请问大王,楚国管这种鸟叫什么?”
"叫喜鹊。”
"那我们叫它乌鸦可以吗?”
"当然不行。”
史疾于是说:"你的国家设有令尹、司马、典令等官职,在任命官员时,你都会要求他们廉洁奉公,认真履行职责。现在贵国盗贼横行正是因为官员们不能胜任各自的职位啊。这岂不是`乌鸦不叫乌鸦,喜鹊不叫喜鹊'吗?大王要想清楚盗贼,还是应当好好约束官员,让他们能够各司其职,这样才能名正言顺的治理国家啊。”

【原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
樊迟(向孔子)请教怎样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
(樊迟)又请教怎样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出去了。孔子说:“樊须真是个小人啊!居于上位的人重视礼仪,
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恭敬;居于上位的人重视道义,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居于上位的人讲究诚信,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诚实。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四方的百姓就会背负儿女归服而来,哪里还用自己种庄稼呢?”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
孔子说:“熟读了《诗经》三百篇,把政务交给他,他却搞不懂;派他
出使其他诸侯国,又不能独立应对外交事务。读书虽然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统治者自身品行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品行不端正,就算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故事链接】
曹操割发代罚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枭雄。有一次,他正值麦子成熟的季节带兵出征,如果任由大军从外地走过,那些还未来得及收割的麦子必定被踩踏的满地都是。要是那样,农民们一年的辛苦就全都白费了。想到这里,曹操给大军下了一道命令:行军过程中,如果有践踏麦田的,一律斩首示众!

可命令刚下达没多久,曹操所骑的那匹马就突然受惊,东一下西一下地乱跑起来,不小心踩到了很多麦子。

待止住了马,曹操立即叫来了负责军纪的官员,让他治自己的罪。那官员为难的说:"丞相的坐骑是因为受惊了才踩踏了麦子,属于无心之失,哪有什么罪呢?”

曹操说:"如果连我自己都不能遵守刚刚下达的命令,那还有谁会心甘情愿的遵守呢?”说罢,他就要拔出佩剑自刎。

有个机智的随从见状忙劝阻他说:"丞相,你为一军统帅,切不可如此啊!人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如你割发代首吧。”

曹操于是挥刀割断了自己的一缕头发,并展示给大家看。士兵们见曹操都能如此严格的遵守军令,个个心悦诚服。他们走过麦田时,全都下马用手扶着麦子,且一个传给下一个。就这样,数万大军从麦田经过,竟没损伤一个麦穗。

【原文】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
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事,像兄弟一样。”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说:“他善于管理家业。当他刚有些财产时,便说:“差不多够了。'稍微增加一些时,(他就)说:差不多完备
了。'(当他)富裕时,(他又)说:差不多是完美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