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提出一个观点:我们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
写这本书的是一个3人组成的教育团队,他们分别是塞西·高夫,本书的主要作者:戴维·托马斯,还有梅丽莎·切瓦特桑。3人合伙开了一所“家长咨询”机构,专门针对那些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困惑的父母,实战经验很丰富。
接下来,我们就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谈一谈,当家长,究竟对家长有什么好处?第一个好处:治疗自己的童年;第二个好处:拥有和孩子一样的年轻心态;第三个好处:拥有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人生。
父母养育我们长大,子女或多或少都会继承成一点来自父辈的缺点。但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改正这种来自原生家庭的问题,并防止它传给下一代呢?
第一步就是发现问题。有些家长一直没有从过去的时光中走出来,自己在童年未被满足的需求还在纠缠着他们,所以转而把自己曾经缺失的加倍还给子女。自己当局者迷看不清,但孩子无疑是最佳的发现者。
想要避免伤害持续到下一代,家长们不妨问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幼年时代,我有哪些要求没有得到过满足?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我有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像个小孩子或青少年?
如果有,该如何描述这种行为?
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孩子的时候,是哪些因素出发了幼年的记忆?”
根据你的回答,可以把自己对号入座到下面五个类型的家长中,并且努力根据“药方”来治愈自己。
如果你是“彼得·潘式不愿长大的家长”,那就要让自己勇敢起来,成为一个让孩子可以依靠的家长。家长靠谱了,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信心。
如果你是那种什么都管的“直升机式家长”,对什么事都忧心忡忡,充满恐惧,那不妨对孩子,对这个世界都多一点信任,放平心态,不是所有人都怀着一颗害你的心。
现在比较多的,可能是“潮人式家长”。父母在社交网站上晒自己子女很“潮”的照片,无非是为了显摆。这样的做法,会让子女缺乏安全感,因为这些潮人父母很多都有着缺乏安全感的青春期。这样的家长要明白:孩子需要的是得到父母的帮助,和他们一起探索未来,而只有有着成熟自我和独立意识的父母才能提供这一点。性格培养才是对家长更应该注重的地方。
还有一种是复制粘贴式家长。这类家长有两种教育孩子的方式,第一种是子承父业,孩子是家族教育的延续,另一种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纠正自己成长经历中曾犯的错误。这类家长应该先了解孩子,再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方式,让家庭每一个成员都能够独立成长。
最后一种家长是“无痛型家长”。无痛型家长往往受伤很深,导致他们远离爱意,以免遭受伤害,厌恶软弱,以免想起自己曾经的脆弱。这样的家长,需要直面痛苦,并大胆地将它表露出来,向值得的人倾诉痛苦,解放自我。
原生家庭的影响确实很深,但不会决定我们的未来,也不会决定我们的个性,它会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意愿。
所以,在教育好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既能摆脱童年的影响,也能明白为人父母并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和孩子是一起成长的。
养育孩子的第二个好处,就是“拥有和孩子一样的年轻心态”。那如何同时拥有呢?很简单,和孩子一起玩耍。
养育孩子对家长的第三个好处就是让家长拥有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人生。要做好这一点,家长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获得这个好处的一个核心方法就是“做父母的要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懦弱”。
孩子需要看到父母懦弱的一面,从而才能看到父母“宽以待人”的一面。这个“宽以待人”不仅仅是指别人,也是指自己。坚强,并不是父母唯一的选择。人生本来就是由喜怒哀乐构成的,五味杂陈,一味都不能少,我们总是说“为母则强。”但这种“强”也只是人生的一味罢了,没必要让它时刻充满父母的人生。
父母教孩子坚强,也可以展露自己的懦弱,教他们“宽以待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