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1| 史家之绝唱 | 张国庆

《史记》1| 史家之绝唱 | 张国庆

00:00
11:53

华夏五千载,数不尽风流人物;

诗书三千年,阅不尽沧海明珠。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大语文的老师张国庆。


从先秦时期到今天,中国已经经历几千年时光洗礼,留存下来的经典著作可以说是浩如烟海。我举个例子,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总计有将近8万卷,近10亿字,几乎包括了清中期以前所有的文献典籍。这些典籍就放在乾隆建的专门用来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津阁里,整整摆满了128个巨型书架。


而在这么多的经典著作之中,如果说有哪些书口碑极佳、流传极广、故事极精彩、含义极丰富,《史记》就一定在首选之列。那么,为什么《史记》一定是首选的那一批呢?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大原因,《史记》是空前绝后的史学高峰,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集先秦各类历史著作之大成,又是“二十四史”之首,如果在古代这么多历史书里你只能挑一本来读的话,那肯定就是《史记》了。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呢,无论是叙述事件还是刻画人物,无论是浓郁的悲剧气氛还是强烈的传奇色彩,《史记》都写得相当棒。所以鲁迅才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二大原因,《史记》首创了纪传体的叙事方式。在《史记》之前不是没有史书,《史记》之后也有许多史书。但一般的史书只记载一段时间或一朝一代的历史。但《史记》不一样,司马迁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整理,直到汉武帝太初四年之间,整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时间纵轴是非常长的,而他也考虑了空间上的广度,除了记录中原汉疆土外,还记载了朝鲜、匈奴、西域等国家地区的历史。这种时间和空间上都兼顾的史载方式前所未有,也就注定了,《史记》不能依照它之前那些史书的方法来写历史。


在《史记》之前的史书,或以时间为线索记录历史,称为“编年体”,比如《春秋》;或按国家分别记录历史,称为“国别体”,比如《国语》。但这两种题材都不能满足《史记》的需要。于是《史记》并不走之前的老路,司马迁别出心裁,开创了一种新的体例,也就是“纪传体”。

 

“纪传体”好在哪儿呢?为什么司马迁要采用这种方式呢?


首先,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乃至殷商历史,它不适合国别体。这段时间,国家这个概念并不明确,而文献也非常少。司马迁想给华夏民族的历史做传,他就不能放弃这个文献记载少,却已经深入民族信仰的远古时代,所以他需要换一种文体记载这段时间的故事。


第二,编年体也不合适。编年体看似逻辑严密,适合记录历史事件的脉络,但司马迁想要塑造的是时间和空间大跨度的史书,他要写很多国家、地区的事情,有些事情难以确定其发生的具体时间点,各个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若是间隔很远,也难以完整地关联起来呈现给读者。所以,编年体也必须放弃。


而司马迁采用“纪传体”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纪传体”以人为中心,由许许多多的人物共同编织出历史的长卷。既不受国家地域的限制,也方便说清某一时间究竟都有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


第三大原因,《史记》中的各个部分既各有特色,又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史记》中共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与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十二本纪,记录的是十二位“宰执天下者”,也就是执掌天下权力的人,以帝王居多。十二本纪是纲领,直接展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年的兴衰沿革。


十表,是十篇各自记载了在某个时间段内天下之中发生的大事,从而理清国家兴亡的规律,明白一时得失的文章。


八书,用来专门记录各种典章制度,以及自然、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历史。


三十世家,是专门记载围绕在那十二位“宰执天下者”周围的重要臣子的事迹。用司马迁自己的话说,本纪和世家的关系就是“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gǔ],运行无穷”。意思就是,如果本纪是北斗七星,那么世家就是环绕北斗七星的二十八宿;如果本纪是车轮的中心,那么世家就是车轮的辐条。


而七十列传,记载除了那些手握天下大权之人以及他们身边的辅佐臣子外,尽管身为平民百姓,却也应该在历史留下名字的人。


以本纪、世家、列传记录人物,表和书作为事件年表和制度补充,共同构建起了生动、详实的三千年兴亡起落。

 

第四大原因,《史记》不仅体裁新、跨度大、内容丰富、文笔雄逸,还妙在三观正、思想深。

俗话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所看到的记载的历史未必就是真正的历史,其中很可能有统治者色彩在作祟,也有隐讳歪曲的内容,却不被你所知。但《史记》好像在历代人眼中有不太一样的地位,很多人认为,它并不因为谁身份高贵就隐瞒他的缺点过错,也并不通过贬低对手来抬高自己。


比如,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最大的对手当属西楚霸王项羽。对汉朝而言,项羽是“贼”,这个是政治上的天然卓越感,毕竟成王败寇嘛,项羽输了,刘邦赢了。按理说,司马迁作为汉朝的官员,《史记》里应该把项羽写的一无是处才对。可是,偏偏《史记》用波澜壮阔的笔墨将项羽塑造为一位英雄豪杰。


再比如,汉武帝是《史记》成书时的当朝皇帝,司马迁在《史记》中却犀利如刀,直指汉武帝的过错和缺点。还有许多并无官职、身为布衣百姓的人物,这些人的故事原本不会被史书记载,不会被后人知道,很可能就是这几千年历史当中的尘埃。但《史记》却让他们的故事生动鲜活地流传到了今天。


司马迁的胆魄和眼界,成就了《史记》的深度与高度。可以见得,这部史书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都非同凡响。


后人形容《史记》,称赞它“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意思是说,自从《史记》成书之后,往后的史官都是按照《史记》的格式来写史书,比如二十四史。而历代学者们也必须研究《史记》,甚至把它上升到了与儒家“六经”地位等同的高度。


放眼今天的课堂教育,在部编版教材中,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西门豹治邺》、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将相和》等文章,都出自《史记》。而中学课文中,《陈涉世家》《鸿门宴》《荆轲刺秦王》这些课文也都来自于《史记》。可见《史记》的价值存续性有多么强,即使在今天的学校课堂中,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它也是十分重要的。


但如此成就非凡的史书,数千年的历史,难道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吗?


它的作者司马迁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竟然敢如此大刀阔斧地进行史书写法的改革和撰写?


而在成书过程中,《史记》的诞生又有着什么坎坷曲折?


自下一回开始,我们将以《太史公自序第七十》作为开篇,结合作者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过程,正式进入这部“史家之绝唱”的壮阔世界。


我是张国庆,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_北岛离人_

    催更催更,太好听了!

  • 1366831jlbs

    想老师给推荐一下孩子读哪个版本的好呢?小学高年级

    豆神听听 回复 @1366831jlbs: 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

  • starlight星灯

    是讲上下五千年的那个吧

  • sea3680

    😨🙃😣😋🙃😷😪😗🙃😳😣😋😥😣😘😚😜😜😪😋🙃😥😥😪🤗🤗🤗🤗🤗😀😆😅😅😅😇😇🤔🤔🙄😆😆😤🤐🤐😙😇🙄🙃😤🤐🤐🤐🤐🤐🤐

  • 云雪儿g

    好听

  • 花式梅吹

    好听!

  • 清风明月如斯

    太好听了!!!!

  • 刘宇泽2

    沙发🛋️

  • 我是说你

    张老师还是喜马拉雅里正经一点

  • 冷静静静_

    张老师,能推荐一下孩子们读的《史记》是哪个出版社的版本吗?

    豆神听听 回复 @冷静静静_: 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