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十二岁即位,吕不韦以皇上干爸之尊,兼为相国、文信侯,权重一时。史书所载,新王的生母皇太后,时吋与文信侯私通。后来,吕不韦在“舍人”中,找了一个名叫“嫪毐”的人假装太监,送给太后。结果,太后又生了两个私生子,并要求儿子秦始皇封嫪毐为长信侯。
这个时候,秦始皇也是快二十岁的人,忍无可忍,下令逮捕嫪毐。嫪毐知道后发动兵变。秦始皇围攻嫪毐,夷三族.迁太后于萯阳宫,并杀了两个私生子。
在处理这件事上,秦始皇当时并未对吕不韦有所举动。到第二年才免了吕不韦的相国。随后又罢免了他的职位,让他迁往四川。
同时,由于这件事的刺激,经秦廷宗室的提议,旧账新算,决定驱逐各国诸侯的宾客。于是,有一篇为我们后世所流传的名文——李斯《谏逐客书》。秦廷政变的事件,应该说不能完全归罪于少年时代的秦始皇,而是秦人狭隘的本土主义在作祟,是对秦廷长期以来任用外来人才担任政要的反弹。现在趁着吕不韦和嫪毐事件,由秦廷宗室大臣发起,打击外来势力。
类似的事,乃千古以来政治圈中派系斗争的常事。清代三百年间,北人与南人之争,学阀权要间的门派意见之争,朝廷与外藩间的权力之争。而且不但中国如此,欧美各国也是一样,归根结底,都是人性阴暗面的结果。
正当少壮盛年的秦始皇,登位不到十年,就碰上宫廷內部重大丑闻,且当事人就是生母与仲父吕不韦。换了任何人可能都会气疯,所以他把生母(太后)迁出宫廷,并下令如有人敢谏者死。
在这样的严威中,那些死守中国文化孝道的儒生们,居然还是一个接一个地劝谏,因此而被杀者二十七人。这就是历史诟病秦始皇是暴君的第一幕。而正在暴怒杀谏者时,居然又来一个名叫茅焦的齐国儒生。秦始皇听到又不怕死的来了,气得暴跳如雷,大叫拿大锅来,要活活烹了这家伙。茅焦看了一眼现场。一步一步走到秦始皇面前说:“臣闻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问也。陛下欲闻之乎?”秦始皇说:“你还有什么话要说?”茅焦说:“陛下有狂悖之行,不自知耶?车裂假父,囊扑二弟,迁母于雍,残戮谏士。桀纣之行,不至于是矣。令天丁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为陛下危之。”说着,解开衣服,伏在砍头的木桩上去。哪知道,这个时候的少年秦始皇,反而走下宝座,亲自扶他起来,立刻封他为上卿的职位。并且马上亲自驾车,去接母亲回宫。
这是历史上的真实记载。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秦始皇的残暴作风是怎么形成的。这与“大学之道”中“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教育,关系的重点又在哪里? 同时也能看出古代知识分子“择善固执”、“死守善道”的精神......(详解请点击上文音频收听)
点击:进入吉劭居的喜马店铺<<< 购买吉劭居推荐《中国儿童文化导读》
打赏专区 ↓↓↓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啊?
秦始皇也很有能力,性格有点怪
没有秦始皇就没有今天的国家统一
老师讲的太好了
这期好6,好真实
把后人对秦始皇的恶毒诋毁当正史?能有点治学精神吗?吕不韦绝不可能是赢正之父,别胡咧咧了!
骑鳌起因唏嘘 回复 @听友264880499: 别把野史当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