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源。
今天我们的课程目标是:
通过分析对立原型的方法,去精读司马迁「理想类型」这个系列的6篇文章
精读方法:「寻找理想类型」
涉及篇章:
《吴太伯世家》(31)《屈原贾生列传》(84)《伯夷列传》(61)《韩世家》(45)《宋微子世家》(38)《田儋列传》(94)《东越列传》(114)。
相关电影:《赵氏孤儿》
一、通过对了原型更好理解「理想类型」
「理想类型」这个概念,最早是大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
基本原理就是说:
我们想要理解一个概念,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两个对立的原型,然后我们站在这两个原型的角度去理解一个现象或者人物,他们就像一面镜子和标尺,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
二、「理想类型」系列文章重点提示
① 《屈原贾生列传》是最重要的文章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屈原明显也属于司马迁当做偶像来崇拜那个系列的。
② 《吴太伯世家》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编年史
整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吴太伯的故事。
吴太伯的篇幅很短,只有几百字,大意是: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太伯是老大,老四季历是周文王姬昌的父亲。
周太王喜欢老四的儿子姬昌,太伯和二弟知道周太王的心思之后就出逃表明自己无心做王,正是这样的谦让才有了后来周文王夫子建立的周朝。
但司马迁写吴太伯是为了给另一个人提高威望,季札才是司马迁要写的重点。
季札是吴国的王子,他和吴太伯做了一模一样的事情。季札和孔子号称是南季北孔,也是儒家的创始人之一。
他一生除了出使各国开展谈判之外,还到处宣扬仁政和周礼,也因此奠定了他在儒家历史上的地位。
③ 《伯夷列传》的主角伯夷和叔齐有着和吴太伯、季札一样的经历,这篇文章不长,而且大段都是孔子和其他人对两个人的评论,包括和颜回的对比。
大家在阅读的时候,重点关注这些评论。
④ ⑤《韩世家》和《宋微子世家》写的是战国时候的七雄之一韩国和春秋战国时期五霸宋国的编年史。
(可以当成是韩国创始人韩厥、宋国创始人宋微子和春秋五霸宋襄公的传记来看)
⑥ ⑦《田儋列传》和《东越列传》在这个系列的文章里没有那么重要,可以不用着急阅读。
可以了解下《田儋列传》里「田横五百士」的故事。
三、重点领读《屈原贾生列传》
这篇文章是屈原和贾谊的合传。
因为贾谊曾经凭吊过屈原,所以司马迁把贾谊也列了进来。
1,核心论点
我们先翻到最后,看「太史公曰」。
太史公曰里面透露了两个信息:
① 司马迁读过屈原的大量文章,《离骚》、《天问》、《招魂》等等,悲叹屈原的志向;
② 他还亲自去了屈原沉江的地方,感慨涕泪,想见见屈原。
由此可以知道《屈原贾生列传》有两个重点:
① 屈原是重点,贾谊的故事是附带的,屈原是司马迁的偶像与人格榜样;
② 屈原很爱国,而且是他自己选择的爱国。
生前不得志,道德很高洁,写的一手好文章,是司马迁从古人那里寻找安慰的三个最重要标准。
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
这三个标准,屈原全都符合。
2,重点细节盘点
① 屈原为什么被放逐:
屈原原本是楚国贵族,是楚怀王的左徒,上官大夫诬陷屈原居功自傲,于是楚怀王就疏远屈原了;
②《离骚》的由来:
自己道德高洁,主上却昏聩不能听,还有小人蒙蔽主上,于是他忧国忧民,创作了《离骚》;
③ 楚怀王陷秦:
因为屈原被放逐,之后楚怀王就一再地犯傻。
先是被秦国的说客张仪骗取了600里土地,后又被秦昭王骗到秦国,被扣,至死未归。
这里司马迁抒情:「此不知人之祸也」。
这不是夸屈原了,是在贬损楚怀王,这也再次印证了司马迁写屈原是在说自己。
④ 屈原投江:
楚怀王的继承人顷襄王继位之后,小人继续诋毁屈原,把他流放到了江边。
渔夫问他怎么落到这般田地?
屈原说: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吾独醒。
于是做了一首《怀沙赋》,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
⑤ 贾谊是怎么被陷害的。
贾谊的故事结构和屈原的一模一样:也是少年成名,被汉文帝找见。
但是很多人嫉妒他的才华,说贾谊的坏话,于是汉文帝不听他的话,把他贬到了长沙王那做太傅去了。
⑥ 贾谊到了长沙之后,做了《吊屈原赋》,这篇被司马迁几乎全文抄录。
⑦ 多年之后,汉文帝有想起贾谊来了,但「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不过汉文帝还是欣赏贾谊的才华,让他去辅佐小儿子梁怀王。
但此后汉文帝再也没听过贾谊的任何一条建议,尤其是削藩的建议。
终于在梁怀王骑马摔死之后,贾谊哭泣而死。去世的时候才33岁。
3,合传的结构特色
整个故事结构:
贾谊的故事,就是屈原的翻版。
写作的逻辑框架都一样:
很有治国才华——被小人陷害——创作文章表达志向,道德高尚同时忠于主人——最后都相当于是殉主了。
这是《史记》一类文章的写法,大量的合传都是用的这个手法:
把命运相似之人的故事整理出条理后放在一起。
「明日内容彩蛋」:
根据已掌握的精读方法去读作者心中「英雄与革命者」系列相关篇章的内容,了解这群人的特点以及司马迁为什么这么评价这些人。
「相关篇章」:
《项羽本纪》(7)《陈涉世家》(48)《晋世家》(39)《伍子胥列传》(66)《苏秦列传》(69)《刺客列传》(86)和《季布栾布列传》(100)。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