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人类总是太关注于自己而忽略了世界,而命运的圈套很可能就设在下一个转角。”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圈套。
所谓成功与失败,无非是别人有没有掉进他设的圈套,以及,他有没有掉进别人设的圈套。
而我们如何不入局,如何破解此局,才是贯穿一生的课题。
袁枚在《子不语》中讲了一个故事:
杭州北关外有一座房子经常闹鬼,别人不敢买,蔡书生买下了,并且一个人住了进去。
一天晚上,他秉烛读书,果然有一漂亮女子翩然而来,脖子上系着红绸子,朝蔡书生深深一拜。
拜完后,就不慌不忙在房梁间结绳子,结好后,便把脖子伸了进去。
女子还在旁边也挂好了一条绳子,召唤蔡书生来。
蔡书生会意,就把自己的一只脚伸了过去。
女子说:“错了。”
蔡书生一笑,说:
“是你错了吧。你因为错了,才有了今天。”
女鬼听过此话,似有所悟,伏地痛哭,朝着他拜了两拜,飘然而去。
生活就是如此,会常常有意无意设个圈套,等着你钻,世人往往陷于其中而不自知,就被套路了去。
梁上有套,不过是生活,心上有套,那就真是命运了。
人活一世,要有不落俗套的能力,要有与生活周旋的能力。
有些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才有改变的希望。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现象,叫“鸟笼效应”,也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现象之一。
1907年, 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卡尔森教授。
一天两人打赌。
詹姆斯说:
“我一定会让你很快就养上一只鸟的。”
卡尔森不以为然:
“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1个精致的鸟笼。
卡尔森笑了:
“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
之后,来访的客人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几乎都会问:
“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
“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这种回答换来的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
最后,卡尔森教授买了一只鸟。
客人被“鸟笼效应”禁锢,从而影响到卡尔森教授,落入鸟笼圈套。
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枷锁,沉着思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大家总是先自己动手给自己画一个小圆圈,美其名曰人生规划,然后自己跳进去,在圈子里瞎忙。
这个圈子的口号可以是:
“双十一全年最划算,错过就要等一年。”
“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网贷也在所不惜。”
也可以是:
“车是男人的第二张脸,一定要买贵的。”
“世界500强以外的公司,都配不上我。”
……
人就是这样,往往自己给自己铸了一个大鸟笼,一步步中了生活的圈套,入了生活的局,也跳进了生活的坑。
画饼终究充不了饥,套路终究圈不住幸福。
不要落入各种“陷阱”还沾沾自喜捡了个大便宜,商家不是做慈善的,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
更不要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建设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别人可能看了2秒就走了,剩下的还得自己扛。
人生很长,千万不要被生活、被他人、被常规牵着鼻子走,我们要学会跳出集体思考,活出自在人生。
在看在看
11
1
远离生活的套和局,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