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11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11

00:00
10:40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11:温莎基金的轮动策略


 


各位书友大家好, 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昨天我们说到了82年以后,市场开始了一波大行情,其实此时如果你只持有指数,一直拿到2000年,也有每年年化18%的收益。但是这其实只是逻辑上的一厢情愿,而实际之中,即便是如此大的牛市之下,也一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回撤。从而将那些信誓旦旦长期持有的投资者吓退。


 


83年开始,市场的轮动性极强,温莎从银行板块中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一些热门股反而出现了明显的回撤,这时候追热点死的会更快,因为每个热点的时间都非常短暂,你刚追进去他刚好就到高点了。而温莎的做法则刚好相反,他们不断挖掘低估的板块,总能够提前布局,所以一开始进入牛市,他们的反应比较慢,但是慢慢的反而业绩上来了。在83年的第三季度,他们专门挑选从牛市高点大幅下跌的股票去购买,这一年最终的结果是温莎涨了30%,标普上升了22%,约翰说这个成绩不容易,以前温莎只是比较抗跌,但是牛市的时候通常都跟不上,现在他们感到很是欣慰。


 


这时候他们其实也在关注中期政府债券,因为当时这种债券的收益率高达12%,而且是确定性的收益,所以没啥风险。所以他么并不怎么特别强调股票。毕竟股票的波动更大,如果没有更高的收益作为风险补偿,显然股票的吸引力就不大了。


 


他们此时加大买入了摩根大通银行,和波士顿银行,摩根银行牺牲了收益,充当不良贷款的准备金,这种东西你要反过来看,看起来收益大幅下降,但是一旦银行危机没发生,这笔钱就又会变成利润。所以他们决定赌一把,就赌摩根没问题。约翰说,当市场遭遇打击的时候,我们往往不用支付任何溢价,就能买到好公司,当时他们买摩根的时候基本上市盈率只有5倍,股息率在6%,其实跟20204月的工商银行也差不太多。


 


84年又是一个上涨的年份,标普涨了6%,而温莎接近20%,新资金不断地流入,他们的资产总量增长了20倍,也就是说,他们更出名,也有更多的钱可以用来投资了。他们拿这些新增资金,继续买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甚至买到了最大持仓限制。之所以这么有信心,是因为太便宜了,他们的成本,只是当年这两家公司每股收益的2.5倍。而且股息率也接近了5%,这么便宜,大家仍不看好,就是被高油价给惊到了。但其实很快,油价就会暴跌下来。


 


到了85年,福特汽车给温莎带来了85%以上的回报,但此时的市场上,其实还是有很多分歧的,比如利率水平并未降下来,公司的盈利改善也并不是特别突出,所以很多人其实都持币观望,希望等着市场掉下来再去投资,但是就这么抱着钱一直等待,结果股市就越长越高。


 


而温莎却已经看到了未来变好的趋势,所以他们持续的增仓,而且别人不要什么,他们就买什么,比如花旗银行,当时大家担心油价下滑,会造成坏账增加,就像当年的墨西哥事件一样,但其实花旗已经做好了足够多的准备,他已经拿出了2倍多的准备金去预防坏账增加了。所以显然市场对这些银行的反应过度了,原来掉进过一回坑里,这次早就有所防范。


 


这一年温莎业绩太好,所以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申购,这就让他们不得不启动限购,因为新增资金太多,会稀释他们的业绩。对于老的投资者不太公平。


 


到了1986年市场如脱缰野马,继续快速上涨,这一波温莎跟的有点慢,因为他们觉得市场已经有点高了,所以现金留的多了一点,达到了20%。对于这种做法,股东们普遍比较有意见。


 


此时的市场波动很大, 有时候一天就能波动2%以上,约翰说可能是程序化交易的引入促使了这种暴涨暴跌的发生。1986年的业绩他们要比标普逊色,也比同行差一点,但不多,但是如果考虑到他们持有大比例现金,以及买入了不少让人讨厌的石油股,其实也可以接受,他们持有的银行表现出色,花旗涨幅是同期指数的2倍多,汽车股也表现不错。


 


他们又一个办法,也可以看到市场中哪些股票低估,就是在标准普尔中,去看各个板块的比重关系,如果一个版块的比重上涨过高,那么就是过热了,而一个版块如果比重下降过低,那么就是低估了。比如当时他们就看,汽车版块占标普只有4%,所以他们就一直增持。一年以后,市场开始追捧汽车股,刚好是他们抽身而退的时候。


 


到了1987年,熟悉美股的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道琼斯指数破了2000大关,当时约翰表示很震惊,市场的热情有些不切实际,因为经济状况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改观,而且从媒体报道来看,似乎非法内幕交易越来越多,各种丑闻不断。这一般都是市场过热的标志。因为只有大牛市里,大家才会有动力去搞这些事情。


 


这时候温莎决定依然持有低仓位,也就是80%的股票仓位。将已经获利的股票套现离场。此时美元不断走弱,商品上扬,市场上铝业,石油涨幅可观,而银行和公用事业类利率敏感型公司,则表现平平。而温莎这些布局都有,铝业和石油都是之前低点买入的,此时刚好大幅获利。然后在这一年开始逐渐出手变现。但也被银行,保险和储贷业协会所拖累,这一年温莎的业绩并不好。然后到了1019日,股灾就发生了,单日下跌20.5%,史称为黑色星期一,温莎也损失惨重,他们也一天下跌了14%,在此情况下, 他们闪电出击,开始利用手中现金,对市场进行增持。


 


到了19881月,他们的抄底行为,已经产出了效果,成绩跑赢标普7个点,这时候,他们开始逐渐寻找新的投资领域,零售类公司进入了他们的视线,此时他们持有了三家零售股票,巡回城市百货,一号码头进口公司还有伯灵顿服装工厂,后来事实表明,前两家公司,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此外他们一年前买的波音,航空,也开始在这个时候产生收益。


 


在科技股方面,他们买入了英特尔的股票。那段时间英特尔由于去库存,所以业绩一直不佳,股价也从37.5美元下跌到了20美元。华尔街对它的表现是非常悲观。但是约翰却说,16%增长率的英特尔突然之间变成了低市盈率的股票,这让我们无法无动于衷。所以这就是他所谓的以极低的价格,买入高知名度成长性公司的机会。很快市场就醒过闷来了。英特尔的股票价格也再次被推升。他们在这支股票上一下就净赚了70%。到了89年的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开始逐渐放为平缓。利率也下来了,通胀率呢也持续走低。此时他们大量的持有汽车股。现金比例也有所提高,结果被市场无情的甩下。约翰他们赶紧卖出之前获利的航空股。买入银行股,希望在利率走低的环境下能够推升业绩。


 


但是他们的计划落空了,整个90年市场的热点呢,还在汽车、金属和航空上,他们持仓过多的金融反而成为了拖累业绩的主要方向,原因是当时的房地产市场不良率上升,造成了一定的银行危机。


 


这一年国际上更重要的事情是海湾战争爆发,这让石油的前景不容乐观。如果油价在28美元上,那么美国将陷入温和的萧条之中。此时温莎的策略以卖出为主。剩下的多为金融类股票。这也成为他们1991年反戈一击的根本。


 


1991417号,道琼斯指数攀上了3000点的高岗。市场又开始情绪高涨。而往往这时候温莎都需要减仓的,此时呢他们把仓位降到了70%。摆出了一副防守的姿态。比如他们卖掉了花旗的普通股,转成了优先股,这东西类似于债券,他们只吃7%的股利,而不接受股价的波动。


 


这一年的成绩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并没有跑赢标普指数,但往往这个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第二年要爆发,确实如此1992年他的持仓都大幅上涨,那些冷门股全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汽车股和银行股都涨了不少。他们此时又开始转向周期的布局,但是这其中有些噪音,市场对于经济有点犹豫不决,让他们的周期行业股票出现了一定的回落,这也造成了温莎的业绩回吐。


 


这时候他们又吃进了飞利浦,估值13倍,这个对于温莎的体系来说,略显偏高,但是每年这家公司可以保证15%的增长,而且飞利浦还拥有宝丽金唱片80%的股权,约翰测算,这笔股权就能收回股价了,飞利浦的其他业务几乎都是白送的。这笔投资为他们在93年赚到了90%的业绩。而同期,市场基本没怎么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约翰开始急流勇退,选择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


 


这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了,我们从约翰聂夫的经历就能总结出,他其实也就买了很少的股票,基本上就是金融,银行,保险,汽车,铝业,化工,石油这几个行业来回来去的做,或者说他的策略就是,把这几个行业都列出来,哪个跌了就买哪个,一直拿到涨起来为止。所以约翰是价值投资者,不如说他是一个周期投资者,他基本就找市场上确定的代表周期的公司,利用周期变化提前逆向布局,低买高卖,然后获得超越市场的收益。那么这些技能你get到了吗?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明天开始新的学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