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老吴其人其文 点亮生活 江建军著
人物印象
老吴大名银珂,其人其文夏花般绚烂,墙里墙外,早已芳香四溢,远近闻名。
与老吴相识,若说是源于其文,源于共同的写作癖好,毋宁说是源于一种叫做“命运”的巧手安排,让他这“大秀才”与我这老伤兵越走越近,越处越铁,成为互不设防、彼此掏心掏肺的挚友。或者说,命运是夺去了我的光明,毁掉了他的双肾,又把我们撮合成难兄难弟,相互支撑着对付命运的黑手。
与我这盲者相比,老吴躲在镜片后的两眼,虽能敏感地捕捉一朵荠菜花,一棵丑树,一幅画,一只飞鸟,装点着他的美文,但他的身体却常常与之作对,常常逼迫他放下手中的笔,全力应付在医院与“鬼门关”之间的“拉锯战”。他的腹部,就像安装了拉链,一会拉开,放进一个不知谁人的肾。没管得了几年,又不行了,别人的玩意在他肚子里作怪,只得拉开取走,再换一个进去。没几年,新换进的又在他腹中捣蛋,把他折腾得死去活来。拉链只得再一次开启、关闭,把别人的玩意统统扫荡干净,重新隔日去医院跟透析室的美女护士们打交道。他就这样在池州、上海、郑州走了一程又一程,走到现在,走得连最初为他换肾的主刀医生都不敢相信他还活着,且活得精彩。而他最初的病友们,几乎无疑例外都走累了,走到一个叫作“天堂”的地方就永久地歇下了。只有老吴,依靠隔日一次血透,加上坚韧不拔的求生意念,毅然决然地走着,走进方格稿纸,走进芳草地,走进网络、博客、报刊和千家万户,走进一个又一个心灵世界……
老吴在他的文章里转述过慈悲鸟的故事,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一只慈悲鸟呢?他常常举债外出求医,但每每看到比他更困难的病友,他会悄悄给点钱。钱虽不多,却能温暖被病魔摧残得渐渐冷去的心。看到有人经济、精神与肉体都不堪承受、寻死觅活的时候,他会陪陪人家,跟人家拉拉家常,出出点子,直至人家情绪稳定才放下心来。都说“人在做,天在看”,或许上苍果真看到了老吴的慈悲,才没急急慌慌带走他,而是把他变成了一只精神上的慈悲鸟,用他的文字,他的情感,他的感悟去酿造心灵的鸡汤,分发给需要的人们。
踏着凋零的几片落叶,冬的脚步越走越近,仔细听听,其间还有老吴的脚步声,他又来接我去公园散步,享受冬天的阳光了。
去年冬天,老吴女儿如愿考上了大学,他的身体状况也渐渐好起来,只要天气晴朗,他总要来接我去公园晒晒太阳,并据此写下了《一起享受冬天的阳光》。文章见报后,当即被作为范文,选入本地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岂止中学校园与中学生,我这有着20年“写龄”的盲者,也常常借助电脑,反复研读他的作品,以求从中汲取养料,丰富自己,从而真正懂得珍惜生命,在黑夜里寻找光明的方向。
捧读老吴的文字,很难想象它们是出自一个长年受疾病困扰,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中年汉子之手。那些平平常常、谁都认识的方块字,经老吴巧手组合、编织成的美文,分明让我看到了我故乡的“黄山松”:它们长在峰顶、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有着无比坚忍顽强的生命力。它们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千姿百态,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黄山松”,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个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倘若它们成片成林,山风吹来,阵阵松涛,又是那么的威武豪放,震撼人心。渐渐地,老吴数十万字的作品,展现出的精美画卷、筋骨与灵魂,与我记忆深处的黄山松重合,融为一体。
结识老吴其人,是我之大幸;未读老吴其文,必定是你的大憾!
(发表于2011年12月9日《池州日报》副刊)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