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点亮生活

读书点亮生活

玥亮妈妈
8.88万1307

1、读书可以增加谈吐的质量和深度。
知识就像呼吸 一样,吐纳之间,方见人的气质和涵养。最不济也能唬一唬那些一点书都不读的人。获得某种程度上的优越感,而优越感某种程度上又是建立自信的一种方式,这是 读书最明显的一个功效。也是相当一部分人想要读书的目的。

2、读书可以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自我改造和换血。
对 于相同经历和智力的人来说,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最大的不同,是看书的人透过书本所建立的三观要远比不看书的人要广的多的多。对同样一件事情的看法,往往能透过表象直达本质,并且善于总结。当在家庭、学校甚至工厂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你没有足够的途径去感悟这个社会的复杂以及人性的善变,而一部基于现实题材的小说, 就能打破这种禁锢。而当你真正经历人生中很多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对曾经读过的书中的思想进行再次反刍,那个时候,你会更加豁然开朗。

3、读书可以修身养性。
如果前面两个还略带功利色彩的话,这条就完全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就像画家沉浸在自己的画作,音乐家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一样,当你真正从心底喜欢读书的时 候,拿到一本书,那种如饥似渴,如醉如痴的状态会让你喜不自胜,就像谢耳朵喜欢小火车一样。而且一本好书可以让你心灵澄静,不浮躁,不浮夸,遇事不惊,超然物外,像不像坐禅的味道?其实就是这样。

对于一个平常不太读书,但是决定要好好坐下来读书充实自己人来说,很多书,一定是要耐着头皮去读的,哪怕是你觉得“我擦,这都说的神马跟神马啊”也不要丢到一边去,很多大部头的著作就是艰深的,枯燥的,无趣的。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我从五年前就开始读,读了三次,但是每次都读了三分之一就放弃了。太意识流,或者说太琐碎。但是就是这三分之一不 到的内容,在这三年里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的之后,回想咀嚼起来,才慢慢体会到,这书中的看似波澜不惊的描写所传达于外的声音,包含着对生命通透理解的金玉良 言。

我身边有很多人,大家其实都很希望每天拿出那么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去读一些名家大作,丰富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免于世俗的浅薄,但是却鲜少有人能真正做到, 绝大多数人没有耐心去看完一本思想饱满的书,直白的说,大多数思想饱满的书,无论是像《红楼梦》或者《百年孤独》这样的小说,还是像《自由的伦理》《乌合 之众》这样的政治社科著作,对那些沉浸于电视剧,综艺节目或者娱乐追星的人来说,这样的书通通都是丑陋的老妇。远不如看一本时尚杂志或者一本 三流写手的网络小说来的痛快。

知乎上有很多关于选书,读书以及为什么读书等的回答。不过很多人太过急于把读书“去工具化”,总觉得读书是 一件很纯粹事情,应当是某个雨夜手捧圣贤,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与书中的智慧进行某种程度的灵魂的撞击。于是许多人为自己读书的动机不纯(单纯为了把妹或者 让自己看上去博学)而陷入自责,觉得自己终究是与读书无缘,只是把书当做了工具,加上看了两页书之后,就开始磕头打盹,更加觉得眼前的这部古董著作,哪有刷微博,玩微信来的刺激,当读书的意志出现了动摇,再好的书也弃之敝屣了。

因此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大部分是不读书的,少部分人读书,但是是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读,真正喜欢读书,看书,愿意花时间去思考问题的人绝对是少数,少之又少。

但是人作为一个感性与理性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个体。爱好与爱情一样,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而结果就是最终爱上直至愿意为之奉献一生。这也可以 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从小被逼着背三字经,学钢琴,学画画学唱歌,小时候学的痛哭流涕,大了反而庆幸小时候学会了那么多东西。

所以无论你的初衷是什么,只要想读书,那就去读,读的多了,总有一天你会忘了当初自己为什么要去读书,因为你已经爱上读书这种感觉了。并最终养成习惯,古人所谓“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此之谓也。


用户评论
  • 志2496

    感谢您的分享🥰🥰🥰

  • 212747884随心

    相当好,通过樊登老师分享,对于很多书有了进一步了解!

  • 看见未来看见光

    博主,怎么不持续更新呢

  • 1513803idsx

    很好。很方便,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