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思维-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06. 思维-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00:00
04:21

06. 思维-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


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的直观形象性是很突出的,即使到了高年级,他们形成概念、理解教材、进行判断推理也常常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帮助儿童掌握大量丰富、印象深刻、生动准确的感性知识是发展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小学阶段,儿童丰富自己的感性知识主要是在他直接接触环境的过程中和阅读活动中形成的。其他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也是获取知识的机会。


除了增加儿童感性知识的数量外,教师也要关心扩展儿童感性知识的范围。对于儿童来说,感性知识的重要品质还是它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事实,它的概括水平高,在应用时能在头脑中清晰地浮现出来。因此,在组织儿童观察事物、接触实际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使其获得事物的完整表象,并让他们有机会运用这些感性材料。


② 发展儿童的言语。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儿童思维的发展同他们的言语发展密切联系的,因此,儿童言语的发展水平与他们的思维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一般来说,如果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解题过程能用言语表述出来,那么,表明他的思考过程是清楚的,对知识是理解的。


儿童在思考时常常是以内部语言的形式在头脑中进行,而内部言语常常是简化的,压缩的、跳跃的形式出现的。用内部言语思考的优点是使思考快速地进行,但也往往导致思路不连贯,模糊不清。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要求学生用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叙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相应的解题过程。儿童既会实际操作,又能用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表达出来,这就形成思维的一项重要品质---思维的自觉性。


③ 帮助儿童掌握思维方法


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就是逐步提高思维过程中的各种基本能力,如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能力等。其中分析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成分,而抽象概括是思维过程的核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