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李牧强军习骑射以战匈奴

【021】李牧强军习骑射以战匈奴

00:00
09:59

《说丝路》第二十一集


李牧强军习骑射以战匈奴


【片头】


这条路上风吹黄沙,曾汇聚了无数商贾贤达,这条路上金戈铁马,曾埋葬了多少帝国荣华。这是财富流通的古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这条路在中国历史的身后,却又是中国发展的未来。说丝路,创造一条新思路。


【李亚平】


前面我们介绍了在游牧民族的这种军事力量和农耕民族的军事力量发生碰撞的时候,最开始经常是农耕地区的军事力量被打的没有还手之力,而且打出来的深重的恐惧心理。那么公元前330多年,匈奴人和赵国之间的这种争斗当中,其实也是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局面。在这个情况之下,在赵国那边,除了在军事上面,比方说在骑兵战术,在这样的一些马上的骑兵和步兵发生这种冲撞的时候,如果是这种近身格斗,步兵经常不是他们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因素造成的?肯定是有。没有其他的这种文化和文明因素方面造成的?我们所讲到的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改变自己的文明,某种文明和文化,然后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的这样的一场变革,好,请大家看一个特别直观的东西。大家知道我们在先秦时代,在赵国和在其他的国家里头,人们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吗?请看。是这个样子的,叫做宽服大袖,他的整个衣服非常宽大,就穿起来可能比今天最夸张的那个女孩子的大连衣裙,拖地连衣裙可能大概就是那个样子。然后男人的袖子有这么宽,今天的眼光看可能也傻得不得了,但是当时可能会觉得这样特别有风度,战场大袖一甩起来,这是战国时期现在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壁画,你看典型的这种宽袍大袖的服装,他就给我们提供了证据,证明在那个时代男子的服装可能就是这个样子的,穿着这样的服装,怎么打仗,怎么骑马,怎么在战场上奔腾驰骋,这是很难想象的,对吧?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前我们的衣裳一般都是宽服大袖这样的服装在先秦时代是最流行的装束,他甚至被纳入了礼制的范围,是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些重要的活动礼服的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


【李亚平】


上边穿着一个是叫衣,下边穿的叫裳。衣裳,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事实上裳非常像筒裙,他是上边的衣服半截,完了下边的半截就跟一个筒裙一样,就和我们苏格兰人穿的传统服饰的格子裙子就有点类似那个样子的。这样的一种服饰,你穿在身上,你要想骑马去打仗的话,想必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对吧?那么因为在这之前我们没有骑兵,我们打仗的时候如果记载不错的话,可能主要是用战车,用战车和步兵。后来曾经有研究战争史和军事史的人也在怀疑,战车它究竟在战争当中的实际作用到底是什么,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的。大家知道古代的战车是没有胶皮轱辘是没有充气轱辘的,轱辘都是一个木制的木头制的这么一个轮毂,那么或者是金属的在中间的这么一个轮毂,这种轮毂你在坑坑洼洼的地方走,这个战车怎么才能够才能够发挥它的战力?没有充气轱辘,没有橡胶轮胎,就是一个很硬的东西。在地上马拉着他跑的时候,颠簸的程度左右摇摆,上下颠簸的程度得到什么程度,你在上边两军怎么打仗,到草原上去看,到处都是沟沟坎坎,凸凹不平的这样的一种情况,怎么打仗?所以确实有战争史和军事史的研究者们在质疑,所以说它战车那个东西其实很有可能是被后代人把它想象出来的,在战场上驾着战车,完了射箭拿着什么打仗,很有可能当时战车最主要的作用后勤保障是运送粮草和辎重,然后在军队晚上驻扎的时候,用战车做成一个做成一个壁垒,然后保护整个宿营地,它很有可能是起到这个作用。我们不去管它,但是我们要知道就是在和匈奴人正式对抗。赵武灵王正式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前,其实在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区,它基本上是没有骑兵战术的。赵武灵王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决定要大规模的进行这种这种改革,就是要在全国范围之内,至少是青壮年男子就要学习,就要学习匈奴人的服装。




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街东湖北连匈奴西北与令狐、娄烦为界,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善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赵国常吃败仗,眼看着被别国兼并,于是赵武灵王吸收了胡人军事作战方面的长处,开始实行胡服骑射。他号令全国,把袖子改窄,练习骑射,并带头穿着胡服去会见群臣。


【李亚平】


当时在赵北部边防第一线的最高统帅叫李牧。


李牧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他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打败了匈奴,接着又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亚平】


他作为最高统帅,他在前方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就下令他他的部下的军队谁都不许出战,把城门给我关严了,匈奴人怎么挑战都不要应战。然后他下了一个非常严厉的命,命令有青年出战者杀无赦,谁都不许出战,这个时候匈奴骑兵打过来了之后向他挑战,就用了非常多的办法嘲笑他吗?他说得像女人一样胆小什么,甚至到后来匈奴人到了他们的城下之后就跳下马,在草地上喝酒、唱歌、跳舞、睡大觉,但是李牧就夏令营不许出战,其实他不是不许出战,他关在城门后头,他在抓紧一切时间在训练他的部下们,做什么?骑射,也用战马,然后同时马上格斗,大强度的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就在做出一副特胆怯的样子,在坚城之下就是不出战匈奴人做野战的时候,那是一把好手。从历史上边看,不光是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是什么女真人都是这样,野战是一把好手,但是攻坚他们攻城攻坚战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那么在李牧和匈奴人之间,后来他们之间的战略态势是怎么发生逆转的?发生在什么情况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下次再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95378008

  • 6bta

    关于胡服骑射,有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笔者根本没有提及,一,当时的生产力哪有那么多布匹做那么宽大的衣服?二,即使没有骑兵,只是步兵作战,难道就会穿那么不便的衣服?日常工作就穿这样?个人判断可能更多是高层礼服。胡服骑射更多是农业民族学习游牧民族尚武思想和组织管理。游牧尚武与农耕保守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生产环境下的必然产物,赵国强大是因为立足自身,学习变革,而不是一味全盘照搬游牧文化,不应该借此贬低农耕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