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如此看重别人的评价?剑桥大学心理学家揭开赞扬与责备的秘密
精华笔记
本书作者特丽·阿普特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作家,在剑桥大学任教,她的多部作品都曾经入选《纽约时报》年度优秀作品。这本书也得到了《泰晤士报》、《卫报》等知名媒体的强烈推荐。书中,作者用30年的研究成果,向我们揭示赞扬与责备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第一、为什么说评判是人类的天性?
人天生有种能力,叫心智直观。这种能力让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行为判断他们的目的,推测他们的感受。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心智直观是保证人类生存的必要因素,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要依赖身边亲近的人才能生存。如果不能敏锐地识别出他们对我们的态度,就根本无法活下去。
评判不仅是我们的天性,我们的大脑中还发展出了两套独立的评判体系,一套是赞扬,一套是责备。赞扬能让大脑产生催产素和内啡肽,这些令人愉快的激素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让我们更愿意和对方在一起。责备激发的则是被排斥和被驱逐的恐惧。
第二、我们的评判体系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 家庭的评价习惯
赞扬多的家庭中,孩子因为能长期得到表扬,所以更容易对别人和自己宽容,也总能看到自己好的一面。面对他人的责备,孩子也能自己判断对错,不会因为别人的贬低而丧失自尊。
责备多的家庭,家人之间看不见彼此的好,却总能挑出对方的毛病。孩子很容易对赞扬反应迟钝,就算别人夸奖他们,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己做得多好。相反,这些孩子可能对责备很敏感。
2. 早年的朋友
当我们走出家门,我们最早认识的朋友,会帮我们审视并且修改自己在家庭中建立的评判体系。同时,他们也会让我们学习新的赞扬和责备的规则,进而扩充原有的评判体系。
朋友的评价对我们的另一大影响,是保护我们的自尊,让我们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价值,不受别人负面评价的影响。
3. 社交媒体
(1)社交媒体会让人沉溺于对快感的追求,却无法让人得到真正的满足感。
(2)人们很容易被网上的恶意留言吸引,进而攻击别人,思维也更容易窄化。
第三、赞扬与责备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1. 持续赞扬、控制责备,是婚姻成功的重要因素。
(1)有效赞扬的基础是聆听。在赞扬伴侣的时候,你要能理解对方真正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把赞扬变成实现自己的目的,施展权力的手段。
(2)要学会如何责备。具体来说就是,要掌握好赞扬和责备的比例,避免责备走入误区。
2. 无处不在的职场偏见
偏见职场上几乎无处不在。这种偏见不仅来自于他人,也会变成我们自我评价的一部分。
职场偏见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偏见来自于大脑的一种学习机制。我们的头脑从过去的经验中吸收知识,来预测未来可能遇到的情况。这种学习模式帮助我们认识新东西,学习新技能,但也会造成偏见,从而扭曲我们的评判体系。
在职场,我们很难改变这些偏见,所以更需要在公司层面采取措施,减少职场偏见。
书 名:赞扬与责备
作 者:[英]特丽·阿普特
主 讲 人:乔乔
主讲人简介:专栏作者
主 播:叮当fm
策 划 编 辑:李雪清
总 编 辑:徐苑
对人评价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更好的适应生存的方式,宝宝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音声色相去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值得信任,评价一个人有赞扬和责备两种,赞扬能使人身体产生催产素和内啡肽,让人更愉悦,家庭的评价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如果家庭缺少了赞扬,那孩子容易性格孤僻,容易怀疑自己,未来遇到一点点的批评会产生悲观情绪,也会对别人的赞扬不感冒,早年时朋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们会在我们难过的时候安慰我们,也会鼓励我们做事情,网络社交更容易让人们产生朋友和敌人的界限,从而导致人用语言攻击对方,视敌人的痛苦如无物,现在大数据更是把人喜欢的类型视频等推荐给类似的人,更容易造成人的极端性格,婚姻生活中,持续的赞扬是关键
婷婷美的 回复 @婷婷美的: 就事论事,别上升到人身,尊重别人才会获得尊重,点滴的影响对孩子未来影响很大很大,责备与赞扬过了都不好,要把握一个度,像对待朋友一样的态度对待儿女和父母,取长补短,友谊很重要,它在亲情判断力产生矛盾时起到润滑作用。
我我我我我觉得这个文章真的很好,跟过去的自己经历很像,很多人应该听的像废话,但是真正做起来,很多人做不到,并没有学以致用,希望自己完get到行动上
这一段的内容实在是分析的相当精辟, 网民们无形中被恶意操纵,却不知不觉, 这一节告诉了 我们如何做一个良善的网民, 保护自己也尊重他人。
基本上是废话。
小熊馒头 回复 @海恩_4655: 请保持空杯心态
这喷麦太难受了
说的真的很好,现在真的正在遇到对孩子和老公的责备过多,赞扬太少。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觉得是自己真的在影响孩子和老公
太文字话了,念经呀
自卑与超越,也是类似的
这些都是表面技巧,人品才是根本。
评论里说本书是废话?恰恰相反,我在喜马拉雅的评论里就能经常看到本书讲到的例子,比如同样是发表意见,女性主播经常被评论说抢话和聒噪,但同样表现的男性主播就不会被这样评论。尤其是年轻声音比较尖的女性更是明显,相对的声音低沉些的女性被这样评论的情况就会少一些,但仍然比男性要多。 尤其是,当你指出他们可能存在的偏见之后,他们也不会反思,而是说他们的观感就是如此,而不能理解观感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如果不会反思,那么确实所有社会学观念都是废话。
00160162 回复 @茜_oj: 你误会了,我没有说表达权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