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临淄王李隆基登场

66. 临淄王李隆基登场

00:00
23:30

从这一节开始,临淄王李隆基登场,此后的近半个世纪,唐朝都在他的影响之下。


基本数据:685年出生,762年去世,在位45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处女座。排行老三,人称李三郎。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刻薄寡恩、睚眦必报。693年,李隆基8岁时,其母被杀,大概由他的姨妈抚养照顾。


有一些小时候的逸闻趣事被记载一下。比如他在宫中被人取个外号“阿瞒”——是否少年老城或行为诡诈,被人以曹操命名?他7岁时就敢呵斥金吾将军武懿宗:“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他奶奶武则天很喜欢他。


之前在中央担任一些中级职务,比如右卫郎将、卫尉少卿等。707年因为李重俊政变,被安置到潞州做别驾,这一年李隆基22岁。他离开长安时的心情不知道怎么样,大概一方面很迷茫,不知道前途在哪里,另一方面又跃跃欲试不肯就此罢休。


武则天四个儿子,长子孝敬皇帝李弘没有后代,李隆基一度过继给伯父做后代;次子章怀太子李贤有一个儿子李守礼;中宗有四个儿子:李重润、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相王李旦有五个儿子:寿春王、衡阳王、临淄王、巴陵王、中山王。皇帝的的儿子是亲王,相王的儿子是郡王,地位稍低。其中临淄王就是李隆基。他在皇室中的地位并不高,职务更低,在中央担任卫尉少卿,品级是从四品上。等到被赶到潞州,潞州别驾不过是从四品下的中级官员。而且不但没升,还降了。


为什么李隆基会走上夺权道路呢?除了形势所迫,他的爸爸是相王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他自己对自己有期许——这是中古时期特有的政治氛围。武则天时期铸造九鼎,其中最大的是永昌鼎。根据姚崇的记载,永昌鼎铭也是唯一由武则天亲自书写的,其铭曰:“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因为武则天铭文中提到李隆基的名字“隆基”,一直到后来,很多人,包括姚崇,都认为这是玄宗能够当上皇帝的重要祥瑞。大概玄宗也默默地自以为自己有天命。到了武则天后期,李隆基的住宅在隆庆坊,中宗死后之后改元唐隆,都被认为符合李隆基的名字。小孩子的自我期许一点点膨胀。到了710年,“上益自负,乃与太平公主谋之”,于是发动了政变。


在潞州,李隆基也没什么事可做,于是到处游玩,结交朋友。比如张暐,“景龙中为铜鞮(山西沁县)令,家本豪富,好宾客,以弋猎自娱。”“会临淄王为潞州(山西长治)别驾,暐潜识英姿,倾身事之,日奉游处”。王毛仲,高句丽人。虽出身奴仆,性识明悟。玄宗为临淄王,常伏事左右。及出兼潞州别驾,又见李宜德趫捷善骑射,为人苍头(奴隶),以钱五万买之。景龙三年(709)冬,玄宗还长安,以二人挟弓矢为翼。


玄宗在潞州时,出现了大量祥瑞,至少十九种,《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上党十九瑞应图》。《旧唐书》记载:“州境有黄龙白日升天。尝出畋,有紫云在其上,后从者望而得之。前后符瑞凡一十九事。”这些祥瑞大多数是李隆基登上皇位后渲染的,为了证明自己受命于天,当皇帝理所当然。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正月,李隆基再次来到潞州,侍驾而来的有张说,张九龄等名臣。初九进入潞州后,宴请父老,改当年故居为“飞龙宫”,命张说写《上党旧宫述圣颂》,勒石树碑,张九龄写《圣应图赞》,并且免除了潞州五年租税。开元十三年(725),李隆基泰山封禅回程中又绕道第三次到潞州;开元二十年(732)再次到潞州。潞州作为其龙潜之地,被格外重视,唐玄宗自己写有《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并序》、《赐崔日知往潞州》等诗文。


709年,得到机会回到长安后。这一年,中宗将祀南郊,来朝京师。将行,使术士韩礼筮之,蓍一茎孑然独立。礼惊曰:“蓍立,奇瑞非常也,不可言。”到了首都,李隆基阴聚才勇之士,谋匡复社稷。他广为结交北门禁军的中低级军官。初,太宗贞观中,择官户蕃口中少年骁勇者百人,每出游猎,令持弓矢于御马前射生,令骑豹文鞯,著画兽文衫,谓之“百骑”。至则天时,渐加其人,谓之“千骑”,分隶左右羽林营。孝和谓之“万骑”,亦置使以领之。玄宗在籓邸时,常接其豪俊者,或赐饮食财帛,以此尽归心焉。王毛仲亦悟玄宗旨,待之甚谨,玄宗益怜其敏惠。这些军官很多跟他成了一起喝酒的朋友,在后来的政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李隆基回到长安,少年英豪,气魄非常。《唐语林》记载:“玄宗为潞州别驾,入觐京师,尤自卑损。暮春,豪家子数辈游昆明池。方饮次,上戎服臂鹰,疾驱至前,诸人不悦。忽一少年持酒船唱曰:‘今日宜以门族官品自言。’酒至,上大声曰:‘曾祖天子,祖天子,父相王,临淄王李某。’诸少年惊走,不敢复视。上乃连饮三银船,尽一巨馅,乘马而去。”


李隆基走的是结交下层、武装夺权的道路,和其父亲的体制内夺权有区别。他所结交的,基本上是豪侠、军官、游士等,很多甚至是体制外人士。但是正是靠这些人,不遵循游戏贵族,突然发难,夺取了政权。比如王琚。玄宗在藩邸时,每岁畋于城南韦杜之间。尝因逐兔,意乐忘反,与其徒十余人,饥倦休息于大树下。忽有一书生,杀驴拔蒜,为具甚备。上顾而奇之。及与语,磊落不凡,问姓名,王琚也。自此每游,必过其舍。或语,多合上意,乃益亲之。及韦氏专制,上忧甚,密言之。琚曰:“乱则杀之,又何虑焉。”上遂纳其谋,平国内难,累拜琚为中书侍郎,预配享。


跟李隆基一样的至少还有一个谯王李重福,蛰伏在均州,可惜没能返回长安——中宗驾崩后,韦皇后都不允许他回来。709年李隆基返回长安时,“时流人皆放还,均州刺史谯王重福独不得归,乃上表自陈,……表奏,不报。”等到李隆基政变的时候,他只能带着人前往洛阳,希望占领洛阳,再一决雌雄。可惜失败身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且听风吟_iya

    这个序号怎么从128到67呢?

    邙洛山 回复 @且听风吟_iya: 我录的号小,喜马拉雅要拆开所以号多

  • 迷惘的唐史官

    妇女终结者李隆基

  • 吴生sz123

    唐朝怎么了,都是儿子造老子的反

  • 描图鸭嘴笔

    玄宗就是标准的,相处起来高开低走的人

  • 止于当止

    最后口误,中宗遗孀

    齐安道一 回复 @止于当止: 没有问题

  • 迷惘的唐史官

    老师,您有时间能详细讲一讲后突厥崛起、营州之乱这些事儿么?省的有些人心里没、数,整天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