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 非主流闺怨诗:节妇吟

090. 非主流闺怨诗:节妇吟

00:00
13:15


非主流闺怨诗:节妇吟


你好,我是混子哥,回到唐朝学唐诗,欢迎收听混子曰:少年唐诗课。


这是咱们的第90堂课:非主流闺怨诗:节妇吟


如果我们细数从古到今的诗人,会发现绝大部分诗人都是男生,女生非常的少。男诗人多嘛,那肯定讲男生的事儿就比较多。那就没有人替女生说话了么?当然不是,不少男诗人也会站在女性的角度来写诗,替女生们讲出她们的心情,讲出她们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这就是闺怨诗。


比如大诗人王昌龄就写过这么一首名为《闺怨》的诗: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到边塞从军,是男人们求取功名的一个重要途径。男人外出打仗,就把妻子留在了后方。这首诗就是站在这些女子的角度写的。开篇先说有这么一个闺中少妇,家里条件不错,不缺吃也不缺穿,没有什么愁事儿。到了春天,这位少妇画了美美的妆,登上高楼,欣赏美美的春色,感觉心情还不错。但是看着看着,少妇忽然看到了路边的杨柳,或许是想起了当年和丈夫折柳相别的场景,她开始后悔,后悔当年让丈夫出门求取功名,导致两人只能两地分居。一个悔字,生动地表现出了她想法的转变——功名利禄什么的都弱爆了,两个人长相厮守才是最重要的。


像这样替女性发声的闺怨诗在古代还有不少,算得上是一种主流的写法。不过并不是所有诗人都会按套路出牌,所以闺怨诗还有很多非主流的写法,那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我们卖个关子,先来看一首著名的非主流闺怨诗:唐朝诗人张(jí)的《节妇吟》。混子哥先给大家读一下: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rú)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有一个男子热烈地追求一个已婚女子,还送了她两颗明珠。这个女子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这个男子,她说:你知道我已经有丈夫了,却又送两颗珠子给我。我对于你的情谊非常感动,还把这对明珠系在我的红罗襦上。然后话锋一转,又说:我家里高楼一座挨着一座,一片富贵气象。老公也挺有本事的,是光明殿上的高级保镖。我知道你的真心光明磊落有如日月,但是,我发誓要和我的丈夫同生共死,相守一生。现在只好含着眼泪把明珠送还给你,很遗憾,没有在还没嫁人的时候遇见你。


看到没,这就是古代版“十动然拒”的故事,一个已婚的女子用非常委婉的口吻拒绝了追求她的男子。不过现在问题来了,张籍为啥要写这首诗呢?难道是他追求已婚妇女之后的记录么?当然不是,这一切还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


张籍生活在中唐时代,小胖子安禄山领衔主演的安史之乱刚刚过去不久。当时的朝廷被叛军结结实实地胖揍了一顿,全靠有小弟帮忙才勉强缓了口气,这些小弟就是各地的节度使。一些节度使回头看了看威望实力一落千丈的老大,决定不听朝廷的话了,自己收税自己征兵,实际上就是当土皇帝。


这些节度使也深知发展才是硬道理,想发展又离不开人才,所以他们又开始招揽各种有才能的人来帮助自己,其中有个叫李师道的节度使就盯上了张籍。


这个李师道势力非常大,也经常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化人和朝廷的官员。而张籍这个人,非常反对藩镇割据,觉得和朝廷唱对台戏的节度使不是好节度使。所以张籍面对李师道的勾引,表示不约。但又怕得罪人,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婉转地拒绝了李师道。


这就是闺怨诗的非主流玩法,诗人会假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张籍的意思也很明显,自己会像诗中的女子一样,忠贞不二。


事情发展到了这里,看起来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张籍守住了自己的底线,没有离开朝廷;李师道虽然被拒绝了,但是张籍的用词非常委婉,李师道的面子也得以保全;我们呢,也通过这首诗学到了诗人写闺怨诗的一些小套路。一起看起来都挺完美的。


但是总有一些人,看问题的角度十分刁钻,他们会说:这诗里的女主人公收了人家的珠子,还说“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样的女子还算不算节妇呢?


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在问大家,究竟是怎么看待这个女子的。前面我们说过,在各种各样的闺怨诗里,我们能看到古代女性的思想和生活。而在这首诗中,后世对于女主的评价,其实反应了各个时代女子的地位。不信?混子哥接下来就给你好好讲讲我们是怎么从一首诗看出古代女性地位变化的。


在讲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件古时候的史诗级大杀器:封建礼教。啥是封建礼教呢,说白了,就是每个人的角色说明书。你是什么身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对于女性来说,干了你该干的,你就是节妇,干了你不该干的,你就不是节妇。至于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每个时代都不大一样,总体来说,封建礼教越严格,对女性的束缚就越大,女性的地位也就越低。


所以这个问题一出现,《节妇吟》的评论区就吵开了锅。有人说这就是节妇的做法,有人说这根本不算节妇,各说各有理。总结一下各个时代的观点,大概以南宋为分界线,分成两个阶段:

南宋以前,女子没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所以张籍在写了这首诗之后,就把它命名为《节妇吟》,说明他还是认可女主角是个节妇的。在北宋,有个叫姚(xuàn)的也支持这个说法,在他所编的《唐文(cuì)》中,把《节妇吟》放在了“贞节”目录里。


但南宋以后,画风突变,人们对这首诗的看法发生了180度大转弯。比如明朝的唐(rǔ)(xún),他觉得女主的行为是在失节的边缘疯狂试探,这个“节”已经很危险了。不过这还算客气的,明朝还有一个叫(qú)佑的,觉得女主这拒绝得也太不坚决了,干脆就续写了一首诗,叫《续还珠吟》:


妾身未嫁父母怜,妾身既嫁家室全。

十载之前父为主,十载之后夫为天。

平生未(xǐng)窥门户,明珠何由到妾边。

还君明珠恨君意,闭门自(jiù)(lián) (lián)


大概意思是我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额不对,出嫁时候靠老公,十年前爹地做主,十年之后老公就是我的天。我平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个明珠怎么会到我的身边?把这个破珠子还给你,都怪你让我有了不检点的嫌疑,我只好关起门来边哭边自责...按照瞿佑的观点,你得这么说才算是守节。你看,女生出门逛个街都不行,是不是有点我们熟悉的封建陋习那味儿了?

当然还有更狠的,清代的沈德(qián)编了本《唐诗别裁》,里面压根就没收录这首诗,他说这首诗里的女主根本不算节妇,属于文不对题型的,所以就没编到书里。


其实我们回过头来还可以考虑一个问题,这首诗是张籍用来拒绝别人挖角用的。如果女主都算不上守节,那张籍又算不算是忠诚呢?对于这一点,明末清初有个文人,叫贺(yí)孙。他说:“张籍用这首诗拒绝做官,大忠臣一个;而女子用这首诗拒绝求爱,那却算不得什么节妇。”从这样明目张胆的双标,足以体现当时女性地位的低下。


那么问题来了,广大女同胞招谁惹谁了,怎么一过南宋,这地位是嗖嗖嗖地往下降?这就和南宋时候的理学有关。


朱熹,理学派的集大成者,他说人的本性其实贼好,但是后天的各种欲望却会让人迷失了本性,所以社会上才有那么多坏人。要想改变,就得减少我们欲望。他的这套说法慢慢地融入到了封建礼教中,人们受到的束缚就更多了,而在女性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还有的观点认为,因为南宋经常被周围的少数民族,比如金国啦,蒙古啦这些国家暴捶,看谁都得叫爸爸。统治者一看老这么挨打,人心都散了,应该好好想个办法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封建礼教的强化,对民众更强的束缚,刚好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于是就这样一直到明清,加强版封建礼教深入人心,女性地位的暴跌也就不奇怪了。


怎么样,讲到这儿,大家是不是对古代女性的生活和地位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实不仅仅是闺怨诗,每首诗的背后,都或多或少会反映出一些当时的风俗习惯。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出诗背后的故事,那么唐诗三百首就不仅仅是唐诗三百首了,而是一部生动又真实的古代生活百科全书。


好了,下面我们来做个总结:


1.  古时候,一些诗人会站在女性的角度来写诗,反映女性的喜怒哀乐,这就是闺怨诗;

2.  有些诗人也会自比女性,借女子的口吻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对于古代诗歌的研究和刨析,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古代人是怎么生活的。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我为你精心准备了知识卡片,帮助你总结和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就在下方的全文阅读里,推荐你看一看。好了,咱们下一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熊猫乐乐007

    喜欢混子曰的在右上角集合(ノ"◑ڡ◑)ノ"

  • 魔法师基德

    电热毯真好,正好最近天冷了ಥ_ಥ

  • TQ天漓

    电热毯真好,正好最近天冷了ಥ_ಥ

    1593216lnui 回复 @TQ天漓: 图片评论

  • 死神Sans23458796

    厚礼谢!!!快加到相册

  • 水蓝小公主

  • 1393613btip

    奥利给

  • 猴屁股疼

    好听😁……但很娘们啊!😑

  • 洛梦海
  • 那西色斯666

    👏👏👏😻😻😻😻😻👏👏👏👏👏👏👏😻😻😻😻😻👏👏👏👏👏👏👏👏👏👏👏👏👏👏👏👏👏👥🦵🦵👁💋🧑🧑🦾

    海马自娱自乐 回复 @那西色斯666: 这么大一条小生命在路上呢……在一起就是幸福就是你想不通

  • 水蓝小公主

    芙宁娜 回复 @水蓝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