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一个边际效应递减的世界:为什么经济不能无限膨胀?

第四节:一个边际效应递减的世界:为什么经济不能无限膨胀?

00:00
12:05

首先还是先问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好日子不能一直好下去?为什么经济不能无限的膨胀下去?为什么周期会见顶?为什么月满则亏,亢龙有悔?为什么股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增量资金会越来越少?为什么市场、经济、社会资源、生产力早晚一定会进入存量博弈?为什么存量博弈代表好日子的结束?


简单回答上面的问题:因为一切都是自然设计好的,注定会发生的。


未来一定是向上的,事物的发展一定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未来一定是越来越繁荣的——这些感觉是错误的,这是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头脑中默认的设定,这是后现代社会带给我们的一个bug。


事实并不是这样,未来并不一定越来越好,它可以走下坡路。不要忘了我们对大自然发展方向的解释是有矛盾的,别忘了“进化论”还有一个孪生兄弟叫做“退化论”,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我不是在传播负能量,这背后是有非常坚实的科学依据的。


1


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身高到一定高度就不长了?为什么老鼠不能长成大象的尺寸?


我们从小朋友长到大个子,再逐渐衰老,缩小,最后死亡的过程,就像一架普通的机器,比如蒸汽火车头的运动过程。


先不断的从自然界中吸取各种各样的资源,比如空气,水,食物,然后进入神奇的新陈代谢过程变成能量;再通过身体里的各种网络——器官网络,神经网络,血液循环网络等等送到细胞中。我们需要一个最基本的能量水平来维持这个工作流程,维持每个细胞的工作能力,修复坏掉的部分,再不停的吸入基本水平之上的更多能量,让自己从小朋友长成大朋友。


我们就是这么长大的。这个长大的过程,甚至可以写成一个数学公式。


神奇的物理学家兼生物学家兼复杂学理论家Geoffery West老师在《Scale》(规模)这本书中,给出了这个数学关系:




如果我们身体长大了一倍,体内的细胞数量就增加了一倍,那我们是不是也需要两倍的能量,要吃喝两倍的份量呢? No,你只需要75%的能量增量,而不是两倍。当您的体重增加一倍,比如从80公斤增长到160公斤,只需要多消耗75%的能量,剩下的25%,是节省下来的。


这就是克莱伯定律。或者换一个我们更熟悉的词:规模的经济性,或者规模效应。


您长得越大,身上的每块肉里,每单位容量里的细胞组织,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少。


如果把您身上同样的一块肉植入到一只老鼠的体内,那么这只老鼠需要支持这块肉所需要的能量,就比人类需要的多得多。也就是说一个由100公斤的细胞组成的我们,比100只老鼠对能量使用的效率要高的多。


我们每个人的基础代谢率大概是2000卡路里,如果我们自己把自己全都肢解了,比如肢解成10块,然后把每一块放在盘子里,输入能量,那这10块加起来所需要的能量一定不是2000,一定是大大的超出2000。


我们通过把自己的每一个器官和组织像变形金刚一样组合在一起,协同管理,启动规模经济效用,把自己变成一个高效的运行系统,这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是大大超过每一个器官零件的运行效率的。


2


这样做很好啊,那为什么我们还会衰老和死亡呢?按照这种运行模式,我们不是应该可以靠节省能量来无限生长吗?


很遗憾,答案是相反的。


机器越复杂,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电线和电路系统就越多越复杂。人的身体结构越复杂,器官和器官之间就需要更多的连接网络,毛细血管的网络就越庞大,要能够延伸触达到每个细胞,才能够支持大量的细胞和组织来协同工作。


也就是说,变形金刚这个系统是节能高效的,但是要组成、维持、修复一个变形金刚,中间所需要的电路,网络,中介或者是协同管理的工作,反而消耗了我们大量的能量。以至于到一定程度,这个网络就不得不放弃继续支持新的细胞。


网络是消耗的。要创造和维持复杂秩序和系统的连贯,要使用大量的能量;为了维持和创造秩序,反而会到处制造混乱,这就是熵。人体是个封闭体,容量能力有限,规模效应一旦触达了能量消耗的极点,我们就开始了边际效益递减的过程。


所以我们走下坡路的原因是维持生命的系统,创造了太多的混乱和熵。熵就是磨损,对身体的磨损,对DNA的磨损。要修复磨损,恢复秩序,我们就要投入更多的能量,如果能量投入跟不上磨损的速度,我们就停止生长,进入了纯损耗的衰老过程。


再过不久,我们就死了。




((书内容:或者我们可以用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规模效益的关系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锅一个厨师十分钟内可以做一盘菜,10个厨师,10个锅根据规模效应,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做完。但是如果只有一个锅,两个厨师一个锅可能分工明确五分钟可以做一盘,然而再加一个厨师,这个时间的减少就不明显,如果10个厨师守着一个锅做一盘菜,那么就会造成大量的消耗浪费和损害,造成内耗,以至于整件事情的效益和收益是递减的,最后归零。这件事情是做不成的。))(这一段在讲义中去掉)


3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这不就是一个大企业、金融市场、和复杂经济体的“发展—成熟—衰退”的过程吗?


企业和经济也有新陈代谢,就像生物体一样。


年轻的公司和经济可以爆发式增长,而成熟的大公司和经济体增长会越来越慢,最终走向消亡。企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要从社会中吸收能量——各种资源,生产要素,资本,人力资源,还有新的想法,创新和技术;然后消耗这些资源和能量来维持现状、维持经济机器正常运行,或者吸收更多能量来增添新的生产力、新的动能,让经济持续增量增长。


增长的主要衡量指标是资本的回报率,回报率会随价值挖掘的深入而下降,长期趋零。随着企业和经济体长得越来越大,内部网络也会越来越复杂,内耗越来越多。这个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早晚会面对一个极点,在接近这个点的过程中,内耗将变得巨大,能量不能再支撑,最终增长停滞甚至崩溃。


《易经》“乾卦”第六爻有分教:“上九,亢龙有悔”。


意思不是天上正在飞着一只后悔的忧伤的龙,“悔”的意思是劫难,前一句是“飞龙在天”,当一件事情到了极限,再这么发展下去,可能就要呵呵了。


4


但是重点来了。经济的发展,和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有一个巨大的不同:我们会衰老会死亡,因为我们是个封闭系统,能量容量有限,但是经济是一个开放系统,理论上容量是无限的。


当经济体发展“飞龙在天”接近极限时,人类可以通过创新巧妙地避免“亢龙有悔”的发生,我们会做出一些重大的范式转移,比如说颠覆式创新。我们会重新设定时钟,让它重新开始计时,重新塑造这个世界。


我们已经这么干了很多回了。几千年来,已经通过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创新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工业革命,蒸汽机,电话,计算机,电脑,互联网,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每一次技术发明,都是一次巨大的范式转移,重新设置经济这架机器,让我们有了开放式的增长。


这个过程慢慢就变成了一个规矩,一个定理,如果想保持这种开放式的增长,就要不停地创新,不停地范式转移。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很多人也已经注意到了:创新,当然能使我们摆脱崩溃的可能性,跳开马尔萨斯陷阱。但如果我们跟随这个规矩和定理的话,创新速度就必须越来越快。


创新加快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经济发展要求更快的创新和范式转移。1000年前可能需要100年才发展的创新,现在只需要25年,下一个创新可能只需要20年,然后是10年.....如此类推,越来越快。大家注意,这个创新不是从iPhone 8到iPhone 9哦,而是计算机诞生一样的巨大转变。


于是我们就在一个不断加速的跑步机上,上气不接下气,总有一天会心脏病发作的。


5


金融市场也一样,完全遵守这个规律。


在信用货币时代,当分配资源和使用资源的方式已经承载不住期望值和欲望,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创新就出现了。


在经济通缩,产能出清后,资本回报率低的时候,量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发明,的确可以提高杠杆效率,加快经济恢复。然而,后面的剧情一样会遵循上面的规律,量化宽松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终于到了一个极点,原来的创新货币政策就像弹簧被拉到了尽头,无限膨胀却对刺激经济没有任何作用,开始内耗。


然后就变成了现在这副样子。


怎么办?我们需要全球货币政策的一个重大的范式转移,重大的创新,重大的转变,才能够把全球经济从悬崖边上拉回来,或者直接进入一个新游戏。前一阵子,万众期待的Jackson Hole会议上,鲍威尔提出了平均通胀目标(AIT),很遗憾,它依然不是能救所有人于水火的巨大创新。


所以,创新当然可以避免崩溃,但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案,因为它有一个上限,狂奔到一定程度,我们的心脏病就犯了。也就死了。




6


啊,好绝望啊,那该怎么办呢?


只要我们衡量一切的指标和范式还是“回报率”和“增长”,整个社会的目标就永远不会是人类的进步与可持续性,而依然是不停的要求回报率,更多的回报率,和更更多的回报率。


以GDP高低、赚钱多少、生产力规模大小为衡量的这个范式,几十年前跟随新自由主义而诞生,我们发明了这个范式,进入这个范式,这个范式引导我们走向开放式的增长,也是这个范式,终将引导我们走向不可避免的崩溃和消亡。


解决方案当然有,只要我们愿意改变对整件事情的想法,不再以GDP、生产率、回报率和赚钱作为衡量标准。最后真正能救我们于水火的范式转移和创新突破,也许不是技术,不是黑科技,也许应该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范式转移,改变我们对“成长”这件事本身的看法。


比如开心、快乐、幸福和生活质量。


嗯,我这是在讲故事吗?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目标确实像是在听童话故事。但是有证据表明,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让所有人看到了这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他就是特朗普。


不是说他会给全人类带来新希望,而是因为他的出现,居然神奇地改变了美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改变了文明的美国政府,改变了建立在理性、平等基础上的美国文化——这些全让特朗普老师完全掀翻了。


他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一种范式转移的可能性,那些大家视为真理的价值标准,规矩,文化和逻辑,一切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


他打开了潘多拉的电饭锅,把一个范式转移的催化剂,生生钉进了在美国人民的无意识中。




如果,我只是说如果,世界上会出现一个有魅力的领导者,一个愿意把增长扭转向非量化指标,比如说幸福率的人,再采用特朗普老师的颠覆式治理方法,也许真的会实现呢?


我们这个星球上有这样的领导者和国家吗?嗯,也许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年代茶馆

    成 住 坏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