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常教员
本文主播:田坤
东汉文豪班固的《两都赋》,可能是中国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城市营销文案,无论从哪个时代回看他的作品,这都是夸赞长安和洛阳两座古都的巅峰之作,将当时两座都城的恢宏大气描写得淋漓尽致。
但细究这部大赋,人们发现班固落笔时对洛阳的倾向性更强。
东汉洛阳大致格局
虽然很明显其定位基本是政治和军事中心
但在那个年代已相当发达的大都市▼
其实,《两都赋》并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一篇参与了东汉迁都大讨论的论文。东汉虽定都洛阳,但长安遗老们呼吁迁都长安的呼声从未停止,对皇帝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班固正是借这篇赋陈述了坚持定都洛阳的重要性。
而在这场争论背后,反映的则是洛阳与长安两座古都之间的千年缘分。
长安与洛阳虽然相距不算遥远
但却分属于第二和第三阶梯
如何整合和平衡东西两个地理板块
是秦汉时代国家稳定的关键▼
关中往往是王朝向东征服的根据地
所以定都镐/长安有其合理性
但同时这里也直面西方北方民族
也有着天子守国门的威胁
所以东方有必要搞一个备用首都▼
洛阳在黄河南岸,临近洛水和伊水
相比这一段洪水较多的北岸
南岸不仅水患较少,且周边有地理屏障
作为东西之间的连接点,洛阳盆地最好不过▼
不过虽然洛阳身边群山环绕
但也漏洞颇多,一旦战争失利还是会被长驱直入
所以虽然地形有防御加成,但也绝非固若金汤
(图片:google map)▼
这条运河从隋延续至宋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长安洛阳作为首都地位的交通保障
但由于三门峡一段巨大的运输成本
王朝权力中心也从长安逐渐向洛阳、开封转移▼
洛阳确实是非常安全的,开封则是一个反例
从开封向东直到山东山地脚下的三角地带
可以说是黄河改道灾区的重中之重
(底图来自:NASA)▼
要解释洛阳成为千年古都的原因,
还需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考量它和长安的关系。
地跨第二、第三阶梯的两都制
是秦汉-隋唐时代巩固统一的重要因素▼
一旦确立了洛阳的地位,
长安和洛阳之间就能通过
三门峡水路和崤函古道形成密切的联系,
为王朝提供东、西两个方向的控制权。
这条通道本身并不算通畅
但这里连接着陕西、山西、河南三大板块
在先秦是中原争霸的核心所在
秦的中原之路本质就是打通这条通道直抵洛阳▼
没有长安的洛阳,难以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
没有洛阳的长安,也很难把江山坐稳。
其重要性可以从秦帝国的交通看出来
从咸阳出发的多条驰道中
通向三川郡这条是连接东方六国的关键
洛阳周边也成为秦军和粮草基地的集中地点
这一政治军事安排同样用到汉代▼
为数不多的逆动,是像董卓西迁这样的事件。但这也是因为董卓自知无力与关东诸侯在东部竞逐,主动放弃了统一全国的努力,试图在陕西偏安。如果当时他真的有问鼎天下的野心,一定不会放弃洛阳这么重要的城市的。
而这些历史,都会留下证据,遍布在今天洛阳城的地上和地下。这也成为了洛阳无尽的文旅宝藏。
3号同学,你的嗓子不舒服吗?那么假,哎!换人吧
首都东迁是王朝没落的无奈选择,也成为没落的重要标志
学习了感谢加油三号
洛阳是13朝古都???无知无畏的大便小便
第一
终于讲到我大洛阳了…
是外国人吗
洛阳是13朝古都,无知无畏的大便小便
听
三号嗓音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