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崇拜”将我们的社会带向何方?

“效率崇拜”将我们的社会带向何方?

00:00
09:41

本节目由喜马拉雅独家播出


主播:许诺

微博/公众号:许不诺

书目:《效率崇拜》

作者:加拿大政治学家、国际关系专家贾尼丝·格罗斯·斯坦

 


 

节目精选:


后工业社会究竟有何特质,能赋予效率如此显要的地位?效率对我们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追求效率?在《效率崇拜》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揭开现代效率概念的层层面纱。

 

1990 年关于效率的索引有8527 条,到了2000 年,已经超过5.5 万条。由此看来,在过去10 年里关于效率的写作增长了近700%!

 

现代效率概念的发端,正逢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精神兴起和18 世纪英格兰商业活跃之时。亚当·斯密在观察了工厂里的别针生产过程之后明确地使用了这个概念。别针的生产需要18 道不同的工序,比如剪线、磨尖、拉直等。斯密计算过,如果由一个工人来完成所有的任务,他一天最多能完成20 枚别针。然而如果把这些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工人,工厂里的每个工人平均每天能生产4800 枚别针。斯密揭示了市场和劳动分工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

 

市场的存在促成了劳动的分工,其伟大之处在于我们可以把分工做到非常细致。一个乡下的工匠可以是马车工匠、房屋木匠、广场建筑工或者是一个制橱柜的、雕木头的,每一件这样的活计在城里都可以成为单独的生意。

 

亚当·斯密的思想是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对公共产品思考的分水岭:公共产品可以通过市场里高效的私有交换来获取。随着工业革命和生产自动化的到来,效率完全地嵌入了公共意识之中。

 

随着现代科学革命性地改变了我们对自己、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对我们自身的可能性的观感,效率的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机器的发展和改进拓展了人类可能性的边界,先是要控制,而后要统治自然,并且激活了关于效率的讨论效率能提高生产力,能以同样的成本几乎无穷无尽地生产越来越多的产品。机械世界观造就了用来描述可衡量、可量化以及可生产之物的语言。机器越发接近人类,而人类越发接近机器,结果是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新的工厂语言。渐渐地,这种语言满溢出来,渗透到我们对自己、对工作管理的描述里,最终渗透到对国家本身的描述中。

 

19 世纪早期人体能量的研究者们认为人是超级高效的机器。德国生理学家埃德蒙·蒙克认为人体马达与其他机器相比是最完整的力学机器;其他机器热能转化为动力时消耗达90%,而人体在做功时只使用了40% 的化学物质。这些19 世纪的生理学家指出,在最省力法则”——人体能量转换的内部节约原理的作用下,人体能够达到极高的效率。

 

这些19世纪的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在我们的人体内有一个转换能量为做功的高效系统。效率并非外部强加而来,并非异类。我们的效率是固有的、天生的、非凡的。效率是我们的属性;从我们的属性我们的身份,这是自然的进阶。

 

后来,工业场所的科学管理带来了新的福音,20 世纪伊始时,宣扬这份福音的最著名的是弗雷德里克·温斯洛· 泰勒。他站在厂房里,手里拿着纸和时钟,观察着工人们,心中笃信每个工人的每个行为都能被归纳为一个机械原理,然后可以提高效率。泰勒认为,更大程度地保留人的精力,可以让一个工厂或公司的产出最大化。所有的工作都可以更富成效,劳动的成果也可以分享,这样雇主和工人的利益就会趋于一致。卓别林曾在他的经典电影《摩登时代》里入木三分地讽刺了装配生产线以及工人们受到的压榨。

 

作者说,生产力是当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岩。生产力高的经济体可以为它们的国民增加、创造财富。但是生产力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当某个有用的产出——一台计算机、一个大学学位——通过降低投入而实现时,生产力就提高了。比方说,如果我们采取成本比教师薪酬更低的远程学习技术,为同等数目的大学生提供与先前同样的教育,使用的教师数量却更少,那么大学的生产力就得到了提高。你可能注意到了考量生产力时使用的关键词同样。理所当然的,要理解同样的含义,而且要对质量进行衡量。

 

如果同样的投入能带来更大数量的有用产出,生产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样成本、同样大小的教师团队若能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提供同等质量的教育,其生产力也改进了。同样预算的医院若能治疗更大数目的病人,而且效益等同于治疗小数目的病人,生产力同样提高了。当人们更充分地使用手里的资源,包括他们的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成果的数量,就提高了生产力。

 

我们当今的讨论已经背道而驰。当代的改革者们指责说,同样的公共领域官僚机构现在已经成为公共产品高效服务的障碍,而不是解决方案。改革者们认为,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是政治,不是被特殊利益挟持的或者是追求自身利益的官僚机构,而是允许公民们自由追求个人利益的市场。效率之轴从其外在客观标准那里脱离开来,开始转向作为消费者的公民们的内在满足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诺迪_to

    许诺

    许不诺 回复 @诺迪_to: 你好啊

  • 诺迪_to

    很好听,加油

    许不诺 回复 @诺迪_to: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