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培训效果的方法解密
大部分HR经理,培训经理遇到的最大的工作困惑,就是需要去说服企业的决策者们培训的意义和作用。当然也需要汇报精确的方案制定、实施评估等诸多方法。
就专业度而言,不是这个系统专业出身的领导们,很难听得懂你的下属在汇报过程中的意义所在。就如正常的结果评估结构一样,所有事情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评估的,培训的“效果”也是可以被评估的。所以我们讲责任,讲结果,套用在这个结构上貌似也有些道理。
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结构了。自然科学属性与社会科学属性,各种思潮,新文化,不仔细看看真是傻傻分不清。如何研究商业的人,是经理人的主要课题。古人讲格物致知,经理人的痛苦大概在于“格人致知”吧。怎么“格”呢?一分类,国际目前比较公认的“格”法,就是把人的要素分成了四块,分别是知识,能力,经验,特质。所以你看到的所有的培训需求,基本上是基于这四个维度出发的(单维度,或者几个维度的组合)。譬如参加一个拓展训练,大概提升的是自己的特质层面的,如心态的突破,如情绪的管理。参加一个专题研讨会,则是知识的提升。参加一个经理人的特训营,上认证的课程,则是管理知识和能力几个维度的提升等等。这是不太精确的概括,但方向是对的。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都说是“培训”,“打造”,但很多方法层面却是不符合应有的逻辑。从知识角度而言,最大的敌人是“忘记”;从能力角度而言,最大的敌人是“生疏”,这才有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从经验维度来说,最大的敌人是“僵化”,这才要提创新。从特质的角度来讲,最大的敌人是“无常”。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需要的,不是改变本性,而是懂得驱动和管理“特质”,譬如“情绪管理”,并不是消除情绪,而是管理。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明白了,现代企业培训的对培训的评估认知,决定了你的培训规划。所有把培训定义成“学会”的评估方法,就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受害的还是自己,这样会使得边际投入成本无限放大。学了这个课程没变化,再学一个新的。新的没用,再学更新的。或者干脆,如失恋的少男少女一样,年纪轻轻就对爱情失去了彻底的希望。这样做,对谁又是公平的呢?
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复杂。企业绝对不是在每天的创新中发展的。至少在管理方法上,没有一家企业支撑得了,或者有必要这么去天天创新。真正的解在于“重复”。所以当你培训的效果(即便按照“学会”的方法评估)不好的话,未必是你选择的不对,而是你选择的频次太低。十年不培训,一个月内就像解决所有问题,怎么可能呢?
回归到基本的规律上来,尊重“忘记”“生疏”“僵化”“无常”这四个敌人,才是务实的做法。一次学不会,那就两次。两次学会了,三个月后还得再来巩固和发展啊。从这个角度,任何培训,和你学习背英语单词的规律没什么两样。而且,组织不断变化,人员增加和更迭是常态,千万不要假设你认为的真理,别人就一定理所当然的也认为是真理。由此可见,培训的频次本身,可以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要素。
量到了,或许才真正地有资格讨论业务的结合,落地,发展等其它诉求。所以你看到优秀的500强企业,经常是长期采购同样一门课程,一采购就是5年之久。在别人看来那是多么“浪费”的一件事情。
真的不是浪费,只是你没明白它省钱的地方。或者,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目前的方法,反而可能是最浪费的方法。——可是,谁会告诉你呢?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