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怀若谷
【出处】第十五章:“旷兮其若谷。”第四十一章:“上德若谷。”
【语义】意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谦虚博大。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寓意】大道生育万物,万物都是她的造化,如同母亲对待自己的儿女,绝无嫌弃。修道者,效法大道的品性,胸怀宽广,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人和承受各种不同的事。越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感觉不同,越是天地大道给我们最独特的启示和启迪,越是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智慧境界。
【素描】现实生活中,总有心眼儿小和心眼儿大的人。心眼儿小的人,随便一点事儿就会撑破他的心,就会让他心神不宁,容不了人,也容不了事儿,自然也就成不了事儿,也交不下朋友。心眼儿大的人,能容一般人不容之事,能交一般人不交之人,自然朋友遍天下。对人智慧的考验,就看你能否喜欢一般人厌恶的人,就看你能否包容一般人排斥的人,就看你能否借任何事情来成就宏大的目标。有副对联说的也是类似的意思: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人们写在弥勒佛像两旁的一副对联,只不过下联并非能够准确表达弥勒佛的胸怀。对于成佛的人来说,对众生满怀慈悲,世间哪有可笑之人?对于觉悟成佛的人来说,又怎么可能去笑话世间的众生呢?
当然,我们还必须把握好包容之心的两个方面:一是有的人能忍很多人和事,崇尚一个“忍”字,心字头上一把刀,但是也要小心,能忍固然是人生中一种难得的功夫,但仅仅停留在能忍的地步,就浪费了自己进步的机会。因为能忍,只是人走向智慧的一个过渡状态,忍住了,关键还要能够懂得和理解。人们常说,所谓的理解,就是能够理解那些不能理解的人和事啊!否则,忍得久了,要么会伤着自己,因为这种人这实际上是一种压抑,并不是真正的懂得和理解,所以这样一味的压抑着,往往就会在某个时刻突然爆发,说到底还是没有真正懂得让自己要去忍的那些事情和人的特殊规律。二是包容不能变成纵容,否则包容就会变成一种让别人变坏的坏品质,当然一旦造成这样的局面,自己也会成为受害者。因此,包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一方面是在学人之长,用人之长,另一方面也是在扩大自己的心量和智慧的内涵。但如果对方是那种典型的坏的做法和品质,即使事发时能够包容,不让自己发作,但事后也要去想想,如何通过自己和一种机制让对方能够进步并改掉坏的毛病,只有这样,才能利人利己,才符合天道的法则。
【真言】一个人的度量,就是一个人的财库,也就是财富的宝库。能够悦纳不同的人和事,都能增加自己的财富。心力能够覆盖的,能够懂得和理解的,才真正是自己心灵的领地。命苦的人,通常都是看起来胃口大而肚量小,吃的多而消化吸收的少。
【自省】过去以为,虚怀若谷这样的品质是说那些大人物的。现在终于明白了,只有首先虚怀若谷,才能让我们这些不甘心做小人物的人有希望变成个人物。原来以为自己爱憎分明是一种优点,现在越来越发现,这更多是自己的一种心胸狭隘,更多时候是自己自以为是,这就导致了自己的心量和智慧无法持续的扩大和增加。使用这种模式很多年了,浪费了多少生命啊?!要发奋,此生要做最好的自己!
成语是文化的基因,道家是醒世的智慧。
心中装进智慧成语,灵魂就会觉醒放光。
让我们大家一起记住道德经成语,“虚怀若谷”,让我们的心胸能够包容各种各样的智慧和千万种人生的财富,成就自己富裕而充实、圆满的人生。
👍
讲得太好了🙏
一路听来,十分受益,感谢老师!
这一讲,受益太多😄😍了。感恩齐教授,感恩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