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极静笃
【出处】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语义】空灵到极致,寂静到笃定。这是道家认识世界真相的核心方法论之一。
【寓意】 “致虚极”,就是要让自心空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与污染,湛然空明。是把自身的主观意识彻底去掉,达到空和虚的状态,排除自身有限信息和能力的干扰,让事物的真正规律得以呈现。“守静笃”,指的是守住静的状态保持笃定。寂然不动曰“静”,只有守住纯粹的初心,没有私念和私欲,不受外部干扰,保持笃定,最终才能真正接近道的真相。
【素描】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心智的状态可以分成几个层次:一是遇事慌乱、闲时无聊的人。二是一直在忙碌,不敢停下来的人,用忙碌充填着自己内在的空虚。三是遇事不当回事,无事时安闲自在的人,身处红尘琐事,心在天际俯视。大部分人最常规的作法是:遇事一个人冥思苦想,处心积虑,但最终逃不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困境,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修道者,断绝内心杂念,静到极致时,万物规律自动呈现。这就是道家智慧的独到之处,也是不同于世俗思虑的最神秘之处。
在现实的人生中当中,两个极端的事件最能考验人的功夫:一是大喜,二是大悲。大喜大悲之时,都是人的情绪主导而理性最弱的时刻,也是最容易疏忽和做蠢事的时候。不修行的人,大喜之时往往变得轻狂或者洋洋得意,或者自以为是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不同意见,由于过分执着于自己狭隘的见识,从而给自己带来灾祸。有人说,这是因为过于自信,实际上这个表达不够准确,这是典型的自负,也就是只能看见自己的长处,而看不见自己致命的缺点。如果一个组织的领导人陷入这种状态,往往就会给组织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就可能毁掉所有的成就。对于一个个体来说,这种自负的状态会让自己没有可以交谈的朋友,甚至很难有长久的合作者,因为他们心中只有自己,与别人总是在争论,目的就是为自己辩护,而缺乏吸纳别人智慧的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停滞和退化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处在大悲的状态呢?也就是遭遇到了突发的意外或者重大的灾难,这也很容易把一个人打得晕头转向,在这个时候要想按照自己的智力再去把它想明白,已经变得非常的困难了。一个人若是平时有朋友或者有修行的功夫,那么遇到这种重大灾难,就会有人过来帮助我们,给我们提供智力的支持,让我们从那种负面情绪状态下走出来。否则,如果平时做人不好,自己遇到危难的时候也没人出手相救,在这个时候仅仅靠自己一个人的思虑,恐怕就很难找到出路了。你看,在现实中一些遇到重大问题的人,因为没有朋友的相助,往往会让自己的生命出现极其危险的状态,甚至有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悲观绝望,直至做出结束自己生命的这种极端选择。
【真言】在愚蠢的人面前,善于思虑的人往往都被看作是足智多谋的人。在天地大道面前,沉迷于思虑的人往往是一种高级的智障。所谓智障,就是我们自己自以为的足智多谋反而会成为我们领悟真正智慧的障碍。修道虚静到极致,生命就是一个接收器,就能显示万事万物的规律。一个心智做到空灵状态的人,才能够识别和吸纳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智慧的启迪,才能最有效的丰富和提升自己智慧的内涵和境界。
【自省】坦率的说,这个境界不好做到,我想安静,可那么多的念头主动来找我呢,自己的智慧化解不了,想赶它走又赶不走。听修行的师傅们说,这样的功夫只有跟着师傅修行才可以做到。是啊,我们自己处在没有功夫的状态,却又想去追求高级的状态,好像真的很难做到啊!我们也知道,学习修行的人,通常要练习打坐,也就是打掉妄念,坐定自心。如何做到呢?一是通过学习别人高端的智慧来升级自己,二是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来增加对世界的理解,三是学习观察自己的念头并破解自己的念头,因为所有来找你的念头,都是你欠的心债,若是搞不清楚,他就会总来纠缠。一旦搞清楚了,安排好它的去处,并能找到更高级的追求,低级的念头自动就消失了。
成语是文化的基因,道家是醒世的智慧。
心中装进智慧成语,灵魂就会觉醒放光。
让我们大家一起记住道德经成语“虚极静笃”,让我们借此走入智慧的境界,让我们规避掉低级念头对我们的干扰,让心中伟大的追求超越所有的低级念头的纠缠。
现在一听到老师的声音心就静了下来,谢谢老师
落霞与孤鹜齐飞Liu 回复 @1388913paab: 确实一听声音心就静下来了
怎么看到文稿
感谢老师
感恩老师
沙发!
尊敬的听友大家好,源于太多的听众对教授的尊敬,齐教授特别精心制作出更高境界的智慧“免费”送给大家。 谢谢听友们的支持,分享。 http://xima.tv/HH0dZ4?_sonic=0
若无_6b 回复 @问鼎喜玛: 您好!讲解版的书今年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