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宋朝》第二百六十七集
苏轼与王安石的微妙关系
【提要】
苏轼与王安石都是宋朝最有才华的诗人和散文家,两人不仅在诗文上互为劲敌,政治上的争端尤其令人关注。可就在苏轼遭遇乌台诗案的时候,也正是因为王安石和皇上求情,苏轼才逃过一劫。这种微妙的关系也让后人津津乐道。苏轼被贬黄州后,会发生哪些故事呢?文化学者李亚平,今日为您解答。《说宋朝》,正在播出。
【片头】
这是地理版图最小的中国,也是文化发展最大的中国。这是军事力量最弱的中国,也是经济实力最强的中国。这是一千年前的中国,了解它,知道我们的现在。《说宋朝》可以看,可以听的历史。
【李亚平】
前边我们说到了苏轼在这个乌台诗案当中的一些遭遇,后来因为王安石给皇帝写了一封信,杀文人才子不是太平盛世的气象,也不是一个圣贤君主应该做的事情。他触到了神宗皇帝内心里边比较隐秘的那个欲望,他要自己开创一个太平盛世,他希望在臣民的心目当中,他是一个圣贤一样的天主。毕竟王安石和这位神宗皇帝在一起工作了有七八年,非常了解这位皇帝的心理状态。在那么多想要救,想要帮助的苏轼的人当中,可能王安石的这一句话是最打动皇帝的。就这样呢,苏轼被从轻处分,给他的是什么处分呢?是把他那个贬官到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贬官到黄州之后,他的职务是黄州团练副史,但是对他的处分里边有一个规定,他要在当地地方官的这个监督之下在那生活,同时他不允许过问公事,包括团练副史这个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都不许过问,等于是把他放到那去监管起来了。这是苏东坡第一次在他的那个政治生涯中遭受这种重大挫折,也有史料记载,就是他从监狱里出来了之后,那个人的身体受到了很大的摧残,史书上头做了这样的记载,显然是有这种抗议的成分在。苏东坡去了黄州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他的生活相当困窘,一下子他的收入变得很少很少。他当时他的几个孩子也都出生了的,就一大家子人,那么这个时候,苏东坡对政治,他好像是已经有点心灰意懒,同时他也不知道皇帝对他的这个处罚会持续多长时间,所以苏东坡当时就做了要在黄州长期生活下去的这种打算。所以他就在当地,就是和当地的这个官府这些地方官们商量,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给他一些土地,是承包,是租赁,是怎么样也好,他就准备开荒种地,就靠这个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苏东坡自己也曾经说过,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他说他是一个可以陪天王老子,陪皇帝聊天,同时也能和乞丐们打成一片的这么一个人,就是和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他都能相处得很愉快。所以呢,当地那个地方官也并不为难他,就真的想办法给他了一大块地,苏东坡就在那块地的附近,盖了自己的房子,然后开始耕种那个土地,就在这,就做长期生活下去的那个打算。
因为这块地在他们家的东边,又是盖的这个房子,又是在一面山坡上边,所以苏东坡就自己给自己起了一个号,叫做东坡居士。从此以后,这个东坡一下子就叫开了,所有的人反倒把他原来的苏轼字子瞻,反倒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字,反倒是他的这个号一下子流行开。他就这样在黄州住下来了,小轩窗,正梳妆,相互无言,惟有泪千行,那首词就是在去了黄州之后写的。最著名最著名的词,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个浪淘沙赤壁怀古,仅仅这一首词,就能奠定苏东坡在中国诗词史,文学史上的一个崇高的地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在这一段时间写的一些散文,在文学史上也是占有极高极高的地位,比如说他的前赤壁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他每写一首诗,每作一首词,每写一篇文章,都能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就传送天下。
【下节提示】
宋哲宗继位后,太后听政,司马光掌权,苏轼被召回朝廷。这时苏轼在变法的留与舍之间又和司马光发生了分歧,司马光全盘否定变法内容,而苏轼认为变法中有些内容还是值得参考的。这次和司马光政见不一又会给苏轼带来什么样的遭遇呢?说宋朝,正在播出。
【李亚平】
宋神宗皇帝死掉,去世了之后,那么苏东坡被召回到了朝廷里边,做了他,到了朝廷之后,做那个翰林学士,就是很高级的这些文官,相当于在皇帝身边的这种政治顾问和机要秘书的这个角色。有一天他在皇宫里头值班,在皇宫里值班的时候,那个当时是高太后在垂帘听政。按理说他在皇宫里头值班,他是不能进到内宫里头去的,那天晚上值班的时候,突然高太后身边的人来传唤他,就说让他进到内宫去见太后。那么他进到了内宫之后,太后就是和他聊家常,聊家常就告诉他就说,你知道把你召回首都,完了并且给你任命这么重要的职务,你知道这是谁的意思吗?苏东坡就说,我想我应该感谢太后,是您的恩典,这个高太后说不是的,她说这是先皇帝临终之前,他叮嘱我们,说你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文人学士,一个大才子,他叮嘱我们今后要让你回来做更重要的事情。
史书上记载说,苏东坡一听就哗的一下眼泪就流下来了,就是因为他是在宋神宗那个时代受迫害嘛,那么他没有想到他受了这样,这么严酷的政治迫害之后,其实皇帝还会这样评价他。高太后就说,她说其实宫里边的人都知道,每次皇帝那个心情愉快,吃饭的时候,一边吃一边笑,完了一边就是表现得特别愉悦的时候。他说宫里的人都知道,那一定是你写的什么新诗,或者是写了什么新词,或者是写了好文章之后,那皇帝就一边吃饭一边在读,经常每次读完了之后,都要赞叹不已,都要诵读再三,舍不得放手的这个样子。那一次的谈话,给苏东坡的这个心灵很大的一个安慰,很温馨的一次谈话。当然后来也有历史学家,也就人就谈到这个的时候分析,这个高太后是一个很懂人的心理的一个人,并且有非常丰富那种政治经验和宫廷生活的经验,说实际上那是高太后编出来安慰苏东坡的。因为从史料记载上边看,皇帝后宫当中的这个,不管是太皇太后,还是高太后,还是现在的皇后,其实真正喜欢苏东坡的文章的是这些人,倒不见得是皇帝。当然,皇帝也有可能是比较欣赏苏东坡了,因为当时毕竟苏东坡的文章被举世公认是最好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把他和成就很高的那些古人们相提并论呢。所以这些东西也是有可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苏东坡的命运就从此就变得一片坦途,恰恰相反,他被更深的卷入到了这种变法和反变法的这种政治斗争当中,使他后半生过得非常坎坷。这样的过程,这样的坎坷生活历程是怎么样子的,我们下次再讲。
人要经过苦难,看过苦难,共情苦难,才能理解苦难。苏轼就是这样的吧
错了,密州
江城子做于熙宁八年,子瞻先生在密州任上。(与另一首江城子出猎同期。)夜梦记念王弗逝世十年。 暇不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