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道》 展厅精讲

《大海道》 展厅精讲

00:00
41:33

      公元13世纪初,南宋王朝海贸正值繁盛之时,广州港位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上,是重要的节点,百年前帆影绰绰,这里见证了一条“大海道”的繁荣。一艘满载瓷器的福船缓缓驶离泉州港,它的目的地可能是南洋,可能是印度,更有可能是遥远的阿拉伯。
每一次出海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其高昂的回报吸引着无数人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这条充满传奇的“大海道”。这只福船在行驶至今中国广东阳江海域时不幸沉没了,但它却成为了一颗“时间胶囊”,成为了一个大时代的缩影,它就是“南海I号”。


       “南海I号”出水瓷器汇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这和两宋时广州的贸易地位不无关系:北宋时期曾设立广州、泉州、杭州三路市舶司,职能类似今天的海关,还开辟了三个月可往返印度洋的航线。到南宋初期,广州市舶司的海上贸易收入位居三路之首,属于名副其实的大型海内外商品集散地。宋朝时曾任官制局检讨官的毕仲衍(1040~1082)在《中书备对》里记载说,明州(今宁波)、杭州两港口收购了一批乳香,共5376斤,广州则一次就收了近35万斤,占总数的98%;唐宋时期来华的印度商人甚至以广州作为中国的代称:唐僧义净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支那国》条注曰“支那即广州也”;北宋僧人赞宁在《高僧传》中则说:“印度俗呼广府(广州)为‘支那’。”



       “南海I号”出水了众多让人眼前一亮的金闪闪的首饰:随“南海I号”沉入海的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等黄金首饰,被打捞起来时甚至没有生锈。曾亮相《国家宝藏》栏目,长达1.72米的鎏金腰带,腰带重566 克,呈麻花状,由四股八条金线编织而成,带钩呈长条形,表面饰璎珞纹,后有方孔连接腰带,腰带的另一端有四个小环,方便调节松紧。有学者结合腰带的长度、构造等信息分析,认为该腰带为中东地区器物的样式,腰带主人可能是一位中东富商。



       “南海I号”采用整体打捞方案,运输至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进行科学发掘。两艘万吨级的打捞船忙碌不停地作业,将一个特制的沉箱下放到水底,用于将沉船整体打捞出水。沉船掩埋在海底1米深的淤泥中,是一个长30米,宽10多米,高3—4米,连带海底凝结物重达3000吨的庞然大物。“南海一号”的发现和打捞,其意义不仅在于找到了一船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本身,它还蕴藏着超乎想象的信息和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