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目睹过什么是“十里洋场”,也目睹过城市贫民和无家可归的流浪人群。抗战期间,上海沦为“孤岛”,市区绝大部分地方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还有英法等其他国家控制的租界。大家都害怕日本人,有时候小孩子哭闹,只要大人一说:“日本人来了!”小孩子连哭都不敢哭。所以我们小时候对日本人的恐惧是根深蒂固的。我记得每家每户的玻璃窗上都贴着米字格纸条,怕轰炸声把玻璃震碎了,我的印象中连窗帘都是黑的。
在我的记忆里,大人们会给孩子们讲文天祥、岳飞、戚继光的故事,当时的儿童读物主要是这样一类鼓励爱国的书,连积木上也印了这些个英雄人物。在父母和家人的呵护下,我们兄弟姐妹小时候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的印象中,父亲还时常教我们背诵《古文观止》,带我们去看电影。静安寺愚园路附近有一个百乐门影院,我就在那里看过美国好莱坞电影《出水芙蓉》和《绿野仙踪》,后来还看过苏联电影《第三次打击》。
听家里人说,就在我出生那年的年初,也就是1938 年1 月,因为寒潮入袭上海,有上万人被冻死、饿死。据说到了1939 年,情况更加严峻,大多数市民的生活也变得格外艰难,原因是米价疯涨。上海人主要的粮食是大米,由于通货膨胀、筹备军粮,还有游资的囤积和政府的限价,导致了米荒。〔2〕1949 年前的上海街头,经常有要饭的乞丐,我至今还记得在上学路上亲眼看到过路边饿死的难民。一天早上我看见有个经常在同一地点要饭的人,就倒在了那里。很多乞丐都是从外省逃难来的。淮河地区经常闹水灾,安徽一带的难民就逃难到上海来,但是在上海这样的地方也没有他们的生路。
那段时期还听说了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上海米价疯涨,买不到米,而对生了小孩的家庭来说,最好的营养品就是用大米熬的粥,普通市民都想尽办法出去弄米。听说,有一家的月婆子出去买米,可是出门后一连几天也没有回来。家人十分着急,以为她去乡下什么地方买米了,但是没想到其实是被日本人抓去了,从此再没有了音讯。这实在是童年记忆中一件令我感到震惊、恐惧而难忘的事情。
还有一件令我无法忘怀的往事,就发生在我们和外婆居住的公寓楼里。有一天晚上,我听到外面有日本兵的叫喊声和汽车声, 瞬间就感到特别恐惧。楼道里非常吵闹,大人说有日本兵正在搜查。这种吵闹声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荷枪的日本兵从楼里押着一批人往外走。透过门缝,我注意到被抓的全都是高鼻子的外国人。日本兵把他们塞到停在公寓门口的卡车里,就扬长而去。我当时并不知道日本兵为什么要来公寓抓人,年幼的我不懂也不会问。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过来。很可能是“珍珠港事件”以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向日本宣战。那天晚上日本兵的突然袭击,应该是来抓捕和我们住在一栋楼里的美国人。
1945 年8 月抗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个消息传来,上海各界组织了各种庆祝活动。那一刻,整个上海兴奋得不得了!中国胜利了!上海人简直高兴得都狂热了!我那时候已经七岁了。在这七年里,我虽然年幼无知,但受到大人的影响,和所有人一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信念:“绝不当亡国奴!”现在敦煌研究院和日本方面合作的项目很多,我们也能合作得很好,有些日本学者确实非常热爱敦煌艺术,也为莫高窟的保护做了很多切实的贡献。但是我有时想起小时候的这些事情,还是觉得不能完全释怀。
哈哈,原来我和樊先生住得这么近,曾先后在愚园路的树下走过,在百乐门的影院看过电影,忽然觉得我的心也离樊先生很近……敦煌,祖国的瑰宝,如樊先生般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几十年如一日在艰苦的大漠戈壁守护莫高窟的艺术殿堂,让人肃然起敬!愿樊先生健康长寿!
星空史话 回复 @约塞美地的夏天: @喜马社区
很安心
我听过好几个名家的自传,他们都是从小家庭环境优渥,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或者母亲都是名校毕业。这也许就是人家说的阶层固化吧。樊锦诗先生比我早出生半个世纪,但他小时候优渥的生活条件也不是我时候能企及的
老流氓的小跟班 回复 @1351505bahe: 家庭条件还能是一个基础和外因,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家里条件好的,出败家子儿的也不少……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樊奶奶小时候的家庭条件好好啊
太喜欢这个节目了,内容好,读的好
我们现在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
确实,日本人的暴行到现在可能甚至几代以后中国人都不能释怀
听完了一遍,翻过来再听👏了不起的莫高窟人,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那就是保护莫高窟,令人崇敬。主播辛苦了,我一遍一遍的听,把您的声音刻在脑子里啦
星空史话 回复 @乐儿兔_ug: @喜马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