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坏血》|《滴血梦碎 演久必败》(书评节选)

Ep.4《坏血》|《滴血梦碎 演久必败》(书评节选)

00:00
05:37


       伊丽莎白和希拉洛斯的故事足可以当作一部传奇来阅读,其迅速崛起,以及随后从神坛坠落,前后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可谓“其兴也勃,其败也忽”。她的崛起,有其个人特质的作用,更迎合了大众对时代创业英雄的想象。硅谷出了史蒂夫·乔布斯,出了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还有马克·扎克伯格,缺的是这样一个白手起家的女性创业者形象,伊丽莎白的出现适逢其时:19岁的年轻美女,放弃常青藤名校的学业,梦想以一己之力改变行业乃至世界,拥有迷人的个人魅力……当然,她的成名,其中还有一种大众对“黑科技”的迷恋。这些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黑科技”层出不穷,奇思异想不断挑战我们的常规思维,似乎任何突破、任何意外都是“一切皆有可能”。伊丽莎白“滴血成金”的“黑科技”,在人们心目中也不令人意外。正是对创业英雄和“黑科技”的双重迷恋,加上伊丽莎白自身的个人特质,造就了一部“坏血”传奇。

 

       除此之外,伊丽莎白的短暂“成功”,还在于她对美国创业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充分利用。首先是维持企业的非上市公司地位,从而规避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开义务,只需要取得投资人的信任,源源不断地获取资金,维持公司的运转。其次在公司管理上实行极其严格的保密制度,防止产品研发进度和造假欺诈的事情外泄,在这方面,她所依赖的手段主要是恶意诉讼。美国原本是一个法律诉讼极为平常的国度,诉诸法律是最常用的救济手段,然而法律是公正的起点,却远非终点。当代美国诉讼成本高,打官司可能倾家荡产,令一般人望而却步。恶意诉讼有一个专有名词,即所谓“反公众参与策略诉讼”,在并无实际证据的情况下提起诽谤、违反信息保密义务一类的诉讼,以旷日持久、成本高昂的诉讼令对方屈服。连理查德·富兹这样身家千万的成功企业家,也在希拉洛斯的高压之下,慑于可能付出的代价而无奈束手。尽管美国许多州都有对于这种恶意诉讼的反制法案,但反制做法本身即需要成本,比如本书中富兹的律师要发起反制,居然额外需要50万美元,令这种反制失去了意义。


       在生物技术专业背景的人士看来,伊丽莎白的骗术不难发现。本书中,对希拉洛斯的技术提出质疑的,几乎都是这样的专业公司或专业人士,例如诺华公司之类的制药巨头,早早察觉希拉洛斯的技术不靠谱,这些公司对此类技术都有严格的验证程序,在验证阶段即将希拉洛斯拒之门外。而连锁药业巨头沃尔格林的高管们若是肯多听一听他们以2万5千美元每月的代价请来的实验室检测专业顾问凯文·亨特的意见,想必也不至于蒙受高达1.4亿美元的损失。


       生物医疗领域的研发历来以开发进度缓慢、检验周期长、资金投入大而著称,如果核心技术长期无法实现突破,很有可能步希拉洛斯之后尘。在希拉洛斯丑闻之后,此类公司更容易遭受质疑,融资难度加大。例如谷歌旗下的生物医疗科技公司Verily即被质疑多款此前宣传的产品如纳米颗粒、隐形眼镜等无法实现商业化。而作为同行,便携式血液检测设备的开发者更是直接受到希拉洛斯丑闻的冲击。伊丽莎白所描绘的便携式小剂量血液检测愿景并非完全是空中楼阁,否则不至于有那么多的专业人士前赴后继投身于希拉洛斯,业界也有多家公司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其中不无阶段性成果。希拉洛斯的丑闻对于这些公司必然产生一定影响。在希拉洛斯丑闻之后,业界需要思考如何设计更为合理的融资和风险分担机制,防止造假,又为真正的创新提供支持、为投资人负责。


       阳光之下,并无新事。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依然是专业的事应当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在希拉洛斯的骗局中,没有一家专注于生物技术领域的风投公司上当,对于他们,希拉洛斯的做法实在太过可疑。他们明白指尖取血与静脉取血的重大差异,明白从一滴血中完成数百项检测的难度。他们知道没有坚实的基础研究为支撑,没有经得起同行评议的学术上的突破,这样的技术不可能实现。


       注:本段内容作者为《坏血》中文版译者成起宏,@豆瓣timeregister。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