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前言(节选)

Ep.3《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前言(节选)

00:00
06:11


       在我看来,绝大多数新事物偏爱的是少数人而不是大众。社会是不平衡的,权力的分配是不公平的。在商业领域中,信息经济正演变为“赢家通吃”,像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占据了统治地位并阻拦着任何胆敢入侵的新加入者。如果我们想拥有一个让未来造福于每一个人而非享有特权的极少数人的机会,那我们就需要挑战正统,有一点梦想,超常思考并且敢于尝试不可能。这正是隐藏在第二曲线原则背后的思想起源,也是贯穿本书的主线。

       第二曲线要传递的思想就是,在生活中为了向前发展,有时候彻底的改变是必要的,这意味着开辟一条与当前完全不同的新道路,这通常要求人们对熟悉的问题拥有全新的视角,托马斯·库恩将其称为“范式转移”。真正的问题是,当第一曲线仍在继续时,改变就必须开始。这就意味着掌控着第一曲线的人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未来,或者更常见的是让其他人来领导新的曲线,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会问自己,一切都运转良好,为什么要改变呢?当危机逼近时,改变更容易被接受,但此时资源和时间的枯竭会使得改变更难以实施。

       对于第二曲线而言的好消息是,尽管世界上的某些地区近年来发生了巨变,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一切运转良好。如果我们将现在的生活与过去对比,会发现人类确实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健康、富有、长寿,生活也更优越。平均来看,人们的工资水平是50年前的3倍,而且用这些钱所能购买到的一系列产品会让我们的父辈大吃一惊。最近在蒂罗尔山区的一个会议上,一名发言者惊讶于尽管欧洲内部存在争端,但当今的人们都不愿意离开欧洲。这意味着,按照第二曲线的理论,这正是我们重新思考社会运行方法,同时将我们所创造出的丰富物质进行最大化利用的最佳条件。自鸣得意既是危险逼近的信号,又是一种机遇,而无所事事将会冒着失去所有的风险。

       我试图将第二曲线的思想应用到一系列问题上,从资本和政府到教育与美好生活的定义,以及其他领域。在我的思考中没有意识形态,只有第二曲线的哲学,而这是我们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亟须的新的指引。 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专家,只是把自己看作一位提出问题而不是找到最佳答案的社会哲学家,因此本书并不是一本操作性的说明书,我不会假装自己知道第二曲线在各领域的应用,尽管我提出了很多刺激大家的建议,但其实我更多的是试图引导读者超越常规地去思考。有时候光是提出问题就已经非常关键,更别提找到答案了。这种事不能指望那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专家,他们总是聚焦在一些细节上而忽略了逐渐显现的重大变化。我认为书中的一些章节或许与大家的切身利益更相关,所以这不是一本必须从头翻到尾的书,你可以像点菜那样随意翻看你感兴趣的章节。那些熟悉我之前作品的人也许会注意到我会在书中重复使用一些观点和比喻,包括第二曲线这个概念本身。我从25年前就开始使用这些并未定义完善的概念,它们重构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而且为我们解决难题提供了不少帮助。

        回过头来看我80年的人生,我总在想为什么我很少质疑那些事情的运作方式(至少在前30年是这样的),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我曾以为事物的运行总是理所当然的,而那些权威人士总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并给出忠告。现在我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我遇到的大部分青少年对于眼前的这个世界,以及将来该如何生活这一真正的难题比我有更多的了解,这让我印象深刻。我鼓励他们去挑战现状,质疑传统的智慧,大胆塑造自己的生活。此外,我也希望大人们能做同样的事情,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出来看看自己前行的方向。

       因此,本书是写给新生代的,我希望借此能点燃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在朋友和同事之间展开讨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说过:“我确信与既得利益者所获得的权力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人们的观念被逐渐侵蚀。”大卫·休谟也早就说过,真理是从朋友间的争论中产生的。我同意他们两位的观点。我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摆上美酒的晚餐桌旁与朋友辩论。我们能通过交流改变我们的世界。如果本书能激发更多类似的讨论,那我就心满意足了。不管怎样,我的目的是激发大家,而不是让大家纠缠于细节,我很清楚细节非常关键,但在细节方面会有人比我了解得更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