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真实义》—5 题头真义

《如是我闻真实义》—5 题头真义

00:00
18:01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做一个特别的专题开示——《如是我闻真实义》。





▍圆教正脉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如是我闻」是佛法的命脉,是佛法的总纲领,又是一切万法的灵魂、本体。不管是佛法、世间法、正法、邪法,你离开「如是我闻」,无从谈起。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是行善还是行恶,是不是由本心在起作用?要明白。

《法华经》就是讲「如是我闻」。那佛为了开示这个法讲了八年,都是讲《法华经》怎么重要;受持《法华经》得到什么福报;听闻《法华经》有什么功德;倘若你怀疑《法华经》,是得什么什么罪报……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讲这个法的重要性,是不是?无非是让我们以十分的重视来受持这部至高无上的经王,以期早日成就圆满佛果。

《楞严经》无非是讲一个「如是我闻」,无非是讲一句「阿弥陀佛」,这点我们要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如是我闻」就是「楞严大定」、就是「法华三昧」。《楞严经》从前面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八还辨见,无非告诉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和成就涅槃的根本,再到第三卷讲的四科七大,一一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简单说,不懂楞严大定,以致轮回;懂得楞严大定,必取涅槃。道理非常简单。再到《楞严经》的中间几卷内容,详细讲解「一念不觉有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由此产生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这是整部《楞严经》的重中之重。(详解看《一六八字讲记》)那么,「狂心顿歇,则三缘断,歇即菩提。」如来开示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一是以因同果,二是从根解结。后文殊菩萨受佛敕命,从二十五圣圆通法门中,独选观音耳根圆通法门——这是从根本起修、全性起修、速得菩提的第一法门,初机众生必须按照这个法门来修,才能成就。反反复复就是讲这个「自性本定」,也是一切三昧之王。再到《楞严经》后半部分,讲如何修如何证以及五十种阴魔,仍然是以戒助定、以慧助定而已。

《法华经》就是从正面肯定的方式来赞叹「如是我闻」,《楞严经》是全面由浅至深解释「如是我闻」。《楞严经》是详细地对《法华经》展开开示,《法华经》是对《楞严经》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和提炼。所以,从始至终,就是讲「如是我闻」,你「闻」了没有?闻者,当下明心见性,转凡夫业报身为菩萨愿身,果位是「分真即佛」,也叫「分证即佛」,部分地证到了圆满佛的境界。

要用心体会,佛在遗嘱中为什么要规定每一部经以「如是我闻」开头。佛当年讲法49年,没有一部经提到「如是我闻」,包括《法华经》和《楞严经》,但里面有「如是等」,是不是?「如是等」是不是「如是我闻」?那么佛规定每部经以「如是我闻」开头,良苦用心就是说:我灭度以后,修行人必须以「如是我闻」作为指导纲领。明白了「如是我闻」,等于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

那明心见性以后,境界由浅至深;浅者不落三恶道,深者直到地上菩萨、等觉菩萨,乃至像龙女那样当下成圆满之佛——只用两只耳朵听而已,不离开讲经堂,你即已成就了。这个法称为「心地法门」,叫「全性起修」,跟其它法门不一样。权教还要「解行并重」,因为它那个道理不彻底,似是而非。所以佛把《法华经》《楞严经》以外一切的经典统统说为方便法、不圆满、不究竟之法,就是为了要我们坚信「如是我闻」。

你果真闻得明白,就是「如来」!你现在还没有明白,你叫「如来藏cáng」,因为你心还没有解脱,那个「如来」自在的妙用还藏在迷失的妄想心中。自己给自己对号入座,现在是「如来」,还是「如来藏cáng」?

注意,我们判教的依据不是根据天台宗,不可与天台宗的「六即佛」概念混淆一谈。智者大师在世时,听说自己创立的三观和《楞严经》的主旨非常相似——是相似、而非等同于《楞严经》的主旨,于是建造拜经台,向西求了十八年;遗憾的是,一直到圆寂,都没有见到《楞严经》。《楞严经》是在智者大师圆寂以后将近一百年才传到中土的。《楞严经》经题讲全了,叫做《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什么是「如来密因」?什么是「修证了义」?什么是「自性本定」?这个「自性本定」和天台「止观」有根本的区别。不学《楞严经》,这些道理是无法透彻的。所以这就决定了天台三大部不是非常圆满的,还差一点点。希望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面对一切的问题。我们的依据是交光大师所著的《楞严经正脉疏》和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这两部大作在历代祖师所作《楞严经》的注解中,是最为权威、无可争议的。两位祖师在注解中,对天台三观有非常明确的评价。

但是,智者大师被后人尊称为「东方小释迦」,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不是智者大师对天台宗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历代天台祖师的薪火相传,我们今天弘扬《法华经》会更难。而且,天台历代祖师中,也有很多受持《楞严经》。每一个祖师大德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法缘。佛法是不断继承和发展的,我们要实事求是。

大家看《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

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四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四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三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三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二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二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注意,佛跟弥勒菩萨讲,我讲如来寿命长远时——当年佛讲这一品2000多字,最多用半个小时——仅仅半个小时,修行人证果了。六百八十万亿,这个数字大不大呀?现在地球人有多少啊?连七十亿都没有,更没有八十万亿;那由他是六百八十万亿的一百多倍,后面还跟着恒河沙,又是个天文数字——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什么?不见少法生,不见少法灭。这最低是阿罗汉果位,超越六道轮回。

看这里,佛有没有讲,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大众又回去修了一百万年,然后又有多少人证什么果?有没有啊?是不是当下证果啊?下面呢,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这往后我不全读了,也就是说千倍这样的人证到「初住位」的菩萨,微尘数倍这样的人证到「回向位」的菩萨,无量倍这样的人证到「地位」菩萨,乃至「十地」「等觉」。

最后两句,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等觉位」。哪一四天下呀?就是一个太阳系,这么大国土的太阳、地球、月亮、星星、树木花草,化成微尘数,多不多啊?这么多证到十地等觉,中间七地、八地、七信位、八住位多得很,这些是不是圣位菩萨呀?

《法华经·法师品第十》讲: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楞严经》讲:发明便解脱,是不是明白道理就成佛了?《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是不是成佛了?「照见五蕴皆空」是不是明白道理啊?明白道理了就成佛了。《佛说阿弥陀经》讲: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有没有讲已发愿者,经过三年唸佛今往生;今发愿者,经过四年拜佛当往生;当发愿者,经过五年持戒当当当……往生?有没有?

再看《法华经·譬喻品第三》: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转无上,教化诸菩萨。这里是不是舍利弗自己给自己授记的?

除了舍利弗,其他声闻弟子无一不是这样。《法华经·信解品第四》第一段: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希有心,欢喜踊跃,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颜,而白佛言……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希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这是不是自己给自己授记啊?是。怎么样自己给自己授记呢?我听到了稀有之法!我听到了稀有之法,我就清楚自己,无量珍宝,不求自得,是不是成佛了?

成佛不成佛自己知道,在佛法里叫「解脱知见」,是「五分法身功德」(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一。不是等佛来授记,你才解脱了!你现在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明白了一心三藏,你知道自己生生世世都解脱了!

《楞严经》的经题讲全了,叫做《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首楞严」是什么?一切事究竟坚固,不动不坏,不生不灭。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能坏得了谁?你能灭得了谁?「六度万行」等无量法门是不是包括在「楞严大定」里啊?你与一切的万法已经圆融为一体,与任何万法没有对立。不贪即是「布施」,不染即是「持戒」,不嗔即是「忍辱」,不懈即是「精进」,不动即是「禅定」,不昏即是「智慧」。「一乘寂灭场地」在哪里?是不是「当下一念」?所以圆顿大教是「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我们听经闻法开智慧当下成就「分真即佛」,然后继续加功用行,深入观照,念念入智慧海,成佛不遭歧路。千万不可以断章取义,否则没有一个法是圆满的。

《如是我闻真实义》。

▍圆教正脉。 回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