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勇
栎风,原名唐勇,男,1972年生,毕业于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阎良区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关山文学创作基地会员,陕西作家摇篮签约作家,高建群长山创作基地会员,现从事企业高级管理工作,喜好文学创作,多以散文著长,《母亲的愿望》、《分的趣事》。《淡淡玉米香,浓浓思乡情》等文被配乐朗诵后,在喜马拉雅电台等反响极佳,《躺在草垛上看星星》等文被《大秦文摘》等网络平台刊载。散文《乡趣》等在《今日阎良》报发表,有作品收录至文集《风清水绵陌上花》《清风夜雨》《中国当代经典散文选》。
父亲的自行车
作者:唐勇
编配:蓝总
在我们村子里,父亲是第一个骑上了自行车的。
自行车是母亲的陪嫁,是用父亲家里给的二百元彩礼买的,是当时全村唯一的一辆自行车。那辆凤凰牌的自行车是二八加重型的,能带人能载物,在农村很实用。为了保护漆面儿和车子的完好,父亲便用绿颜色的绝缘胶带把自行车周身的钢管儿缠了一遍,再配了一只全包围的人造革沟座蒙子,脚踏上还绑了皮革保护,就连车闸杆儿也套上了塑料软管。这样全副武装和装扮之后的自行车越发地漂亮和结实耐用了。
“叮铃铃......”随着几声清脆的铃声。车轮闪着银光明晃晃地过来了,很是惹眼。
自行车成了村子里的稀罕物,村子里有好多年轻人不知道啥时候趁机学了“驾照”。新女婿去岳父家出门送节‘’像这样的要紧事,都来我家借车子。父亲上班在本村小学,路也不远,每次都会爽快地答应。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被父亲经常带去外出和走亲戚。总是坐在车子的横梁上,双手抓住车头,吹着风、看着景,虽然屁股被颠得有些疼,但看到小伙伴儿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心里还是幸福满满地。
坐在车后座上就相对舒服多了。因为我年龄小,必须像骑马一样地骑在后座上,双手抓了沟座架子,虽然很平稳但也存在危险。有一次就被车轮子夹了脚,肿痛了好几天,此后便坐前大梁外出了。
小时候,父亲的自行车横梁就是我的专座。坐车子走过亲戚,也在夜间和父亲去看过戏、看过电影。不管到哪里去,只要说一声走,我就自然快速地跑到自行车前,被父亲左手扶着车把,右手弯了手臂在我腰间轻轻一抱就坐了上去。路程短了还行,要是走的太久,下了车子往往是双脚麻木,不能走路,得缓好一阵子。但为了坐车子外出,我总是乐此不疲。小时候,我觉得家里的吃食和生活用品都是那辆自行车驮回来的,所以和它就有了亲近感。
别人借车子是最令我心烦的事儿。不单是因为我没有了车子可坐,更重要的是看着别人用车子载着很重的物品时既生气又心疼。每次有人借车子,我都撒谎说车子坏了不能骑,但每次父亲都不管我的感受,照借不误。
自行车是我家唯一的一件值钱家当。每次别人还回来车子后,父亲都会在院子里仔细地清理和擦洗泥土,或者紧紧辐条圆圆圈,极其认真地检查维修一遍。村里人都说父亲心细,自行车都用床单盖着。父亲说:“有人还专门做了木架子架着呢,我不会做么”。
父亲干净细心的文人气质,在有了我和妹妹之后,是村子里儿女双全的“好命人”,又因为这辆凤凰车子的原因,骑着“凤凰”引“凤凰”,村子里好几个年轻人娶媳妇儿结婚时,带媳妇儿的事儿就落在了父亲的身上。父亲总是像模像样地收拾利索,车子前面绑着红绸子扎成的红花去完成这项神圣的使命。
1981年,也就是农村土地下放实行责任制以后,父亲换第二辆自行车。父母辛辛苦苦在田里大干了一年后,我家生活一天天地变好。收入多了,父亲就打算把已满十岁的那辆自行车换掉。
父亲托人找关系取得了一张自行车的购物票。骑自行车戴着大我五岁的姑姑,过渭河去距家六十里路的临潼县零口镇供销社买车子。这次买回来的自行车是上海永久牌儿的,父亲说寓意美好生活长长久久。
“这车子好,能载一百八十斤重”,在同样用绿色的绝缘带装扮完成后,父亲端详着车子自言自语。
又过了几年,已尝到了致富甜头的父亲也不甘受穷,为了生活过得更好一些,辞去了自己的民办教师工作,骑上他的永久牌“二八大驴”去做生意。
父亲能吃苦,经过一番打听后,准备去渭南贩竹笼。那段时间,父亲每天天不亮就骑上套绑几十个笼的自行车晃晃悠悠地出了门,恰似一堵墙在移动。扭来拐去地消失在村头的土路上。听说父亲是要把那些竹笼带到清河南的村子去转乡叫卖。饿了,吃一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就近讨水喝。很难想象平时买东西不会讨价还价的父亲,竟然也会去做买卖。不知道走了多少路,也不知道转了多少村子。但是,每天还必须在下午前卖完,然后再骑行近百里去往渭南市,批发明天卖的竹笼,赶天黑回家,第二天继续转村叫卖。
凭借着父亲的文人形象,又或许得益于他不会讲价,他的竹笼卖得异常的快。每天看着父亲早出晚归、高兴地忙碌,我也很开心。而那辆自行车上,永远都像绑着一堵“墙”,一个厚重的希望。只是,因为自行车常年出大力流大汗,零件的老旧与损耗,使得人骑上去会咯吱吱地响,父亲常打趣:“这车子除了铃不响,到处都响”。
我上初中那年,父亲受聘于新兴中学,又回到了他热爱的课堂,再次从事教育工作。每周一次的往返学校,父亲载货带物的车子后座上又换成了我,我又成了他驮载的新希望!有一次,因为我学习成绩不好,父亲批评我:“我一天来来回回地带着你上学放学,还不如带一笼瓜卖了有收获”。我觉得父亲自行车上带的从来都是生活的希望!
初一的暑假,我开始学骑自行车。主要是不想再被父亲载来载去的,我要学会自己独立骑行。
大热天的中午,父亲不外出时,自行车就被我偷偷地推出去,在废弃的砖窑场上学骑。不知流了多少汗摔了多少跤,从蹬着溜到掏腿骑行,再到跨上大梁,再到上沟座蹬半圈儿。一个署假我就学会了骑自行车。通过学自行车我体会出一个道理,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所谓的成功都是在不断地实践中历练成长起来的。人生很多事情都是要亲自去实践,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直至获得成功。
再后来,父亲的工作转正了,我也工作了,家里的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了。我和父亲都骑上了摩托车,现在又换成了汽车。父亲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在完成它历史使命后,也悄然隐退了。三年前,翻盖老宅,那辆已锈迹斑斑的自行车,也连同其他废品一起处理掉了。
从“凤凰”引来“金凤凰”,到“永久”的“长长久久”,我家的好生活都是自行车转出来的。美好的生活在长长久久的演变,自行车,这个我家的“功臣”,也好像逐渐淡出了我们脑际,但又好像一直在某个角落永久的转动着。
如今,每次回老家,我都喜欢独自一人到村口走走,看一看曾经骑行经过的田间小路,看一看村口那几棵垂挂着我童年梦想的大树。恍惚间,在烈日下,两侧长满玉米的乡间土路上,身着磨得发白的蓝色四兜儿上衣的父亲,还蹬着那辆咯吱咯吱响的自行车,车后座上依然带着我,一路颠簸着向我走来……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下架。
咱们上学那会这种自行车也不少
蓝总音苑 回复 @u9dvrqhwr1ft47padxdb: 是不少,但好多家庭也是买不起的
终于更新了
蓝总音苑 回复 @弯弯弯弯: 不容易啊 哈哈
听着听着好像又和你们一起去蒲城了!😄👏👍👍👍
蓝总音苑 回复 @听友243478199: 哈哈哈 谢谢您
👏👏👏
这个声线,实在优美。
蓝总音苑 回复 @柳柳115: 那就好 谢谢美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