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川革命烈士尘封的诗文,感知红色生命忧国忧民的情怀。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早期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袖、五卅运动期间著名烈士刘华。
刘华,字剑华,生于1899年,四川省宜宾县泥溪镇人。1923年8月,刘华进入上海大学附中半工半读。在校期间刘华如饥似渴地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探索马列主义真理。在邓中夏、瞿秋白等人的教育和引领下,同年11月刘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刘华与邓中夏一起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二月罢工”并取得胜利,从而声名鹊起。随后,他被工人拥戴为上海日本纱厂工会委员长,并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参加并领导了五卅运动。11月29日被捕,之后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未果。12月17日,刘华遭“秘密枪决,灭尸不宣”,牺牲时年仅26岁。
刘华牺牲的第三天,上海总工会向全国发表通电,要求全国工人悼念“我们最亲爱最勇敢的领袖”“踏着我们领袖的血,继续奋斗!”12月3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在头条用醒目标题刊出《悼刘华同志》,盛赞“刘华同志及其他积极奋斗的战士,领导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向帝国主义和军阀示威,造成了这半年来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并称刘华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刘华烈士有着怎样的革命意志和情怀?我们先从一封家书来了解他:
二叔:
我的工作是非常紧张的,也是非常光荣的,我的敌人是帝国主义、中国军阀。苟一息尚存,我要与他们斗争到底。失败不过一时挫折,据我看来也算不了啥。凡是不怕困难,终有公理战胜蛮横的一天。因为既经我们认清了的前途是光明的、伟大的,而况此时工人拥护我、党信任我,应该完成党的任务,岂能与敌人作白刃战时为了私事就随便抽身回家呢。
二叔,请你向家里人说,劝他们不要挂念我。中华民族必须解放,工人必须斗争。时艰敌迫,革命是流血的事情。我处此,纵流到最后一滴血,也在所不惜。
侄儿刘华跪拜
在信中,刘华对自己的二叔说不能为了私事抽身回家,那么,刘华烈士写这封信的背景到底是什么?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党史中寻找蛛丝马迹。
五卅惨案发生当晚,中共中央在上海开会,决定组织行动委员会,建立各阶级反帝统一战线,发动全上海罢市、罢工、罢课。同时,决定公开上海总工会组织,刘华任副委员长兼第四办事处主任。
此时的刘华烈士担当革命重任,但那个时候,他的身体实际上是不允许承担太过繁重的任务。因为长期为革命而奔波,刘华的肺病复发了。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期间,刘华四川宜宾老家又遭土匪洗劫,家人遭难,他的哥哥催他赶快回家处理家事。刘华回信说:“须知有国方有家也。”坚持抱病领导上海工人运动。家人久盼不归,刘华烈士的二叔有写信让他回家先养好身体再工作。于是,刘华烈士给二叔写下了这封回信。
当时的刘华虽然年仅26岁,但他早已是身历数职的党的工运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工作的艰辛繁巨损害了他的健康,叔父带着家人的关爱希望他回家一趟,这本是合情合理的亲情诉求。但刘华却在迫在眉睫的党的工作和亲情的关爱之间作了清晰的理性权衡:“岂能与敌人做白刃战时为了私事就随便抽身回家呢?”
其实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顾念家庭和亲情也属宝贵的情怀。但革命者之所以能够超越这种常人的情感守望,乃是因为他顾念着普天下劳苦大众的亲情,顾念着这世间的千家万户。这种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精神超越离不开革命者对革命意义的深切理解,“我的工作是紧张的,也是非常光荣的”“中华民族必须解放,工人必须斗争”“革命是流血的事情。我处此,纵流到最后一滴血,也在所不惜”。刘华烈士在自己的生命和党的工作之间毅然选择了最富有生命意义的工作。不论人们是否能够理解这种生命意义,都无法否定烈士对关乎自己信仰的最有意义的生命抉择。
这封回信尽管只有短短几句,但言简意赅,字字恳切,说理充分,表意决绝,浓郁的亲情与坚定的革命信念热烈交织,实在是一篇剖心明志、荡气回肠的生命宣言。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