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我们说到“徽班进京”其实是二百三十年前的一场危机公关。那么,曹文植、江春遇到了什么危机而不得不要进行公关呢?
原本顺风顺水了大半辈子的曹文植和江春都遇到了人生一大“坎儿”,而且两个人的坎儿还撞在一起了。
之所以都撞在一起,是因为要改朝换代了。
清乾隆五十年,看上去身子骨还算硬朗的乾隆皇帝办了一个千叟宴,所谓千叟宴是乾隆皇帝的爷爷康熙皇帝六十大寿时的一项发明:邀请全国各地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头都到北京来,赏花、看戏、喝酒、吃饭以表示普天同庆,国泰民安。乾隆皇帝一辈子就崇拜一个人,就是他的爷爷康熙皇帝,而且康熙皇帝那个千叟宴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政治意义。这就是把当时还仅有十岁的乾隆皇帝抱在自己怀里,说这个孙子像我。什么意思?隔代指定接班人。这个孙子像我,意思就是这个孩子将来要当皇帝。可这是孙子辈,你总不能让自己的孙子直接接班吧?孙子将来当皇帝,自然他的父亲先要当皇帝才行。因此康熙皇帝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这个孙子像我,实际上是婉转的告诉大家下一届的皇位他打算交给这个孙子的爸爸了。乾隆皇帝的爸爸是谁?就是雍正皇帝。所以现在史学界至今还在争论那个藏在紫禁城乾清宫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康熙遗诏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雍正皇帝篡改了遗诏,其实真的没什么意义。老皇帝在千叟宴上其实已经宣布了,只不过是以隔代指定接班人的方式宣布了而已。
也是当年康熙皇帝的这句“这孩子像我”决定了雍正皇帝死后乾隆皇帝没有任何争执的继承了皇位。因此乾隆皇帝特别崇拜自己的这个爷爷,也一定要效仿爷爷办这个千叟宴。为什么这个时候办,因为这一年是乾隆皇帝登基五十周年,在此之前只有他的爷爷在龙椅上坐的时间最长,坐了五十一年,按照传统礼法,乾隆皇帝必须“不逾越”,“不逾越”的意思就是你不能超过你的先辈。而如果按照这个算法,乾隆五十年意味着乾隆皇帝还有一年就要让位给他的儿子,也就是要改朝换代了。如果说,还有人猜疑会不会真的要改朝换代的话,至少乾隆皇帝在千叟宴上的做法像是真的:当年千叟宴上康熙皇帝大庭广众之下专门抱起还只有十岁的乾隆皇帝,而这次千叟宴上乾隆皇帝也当众抱起了自己的孙子旻宁,并有意说这就是我的皇长孙。这个皇长孙旻宁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既然皇长孙宣布了,那乾隆皇帝的接班人就等于指定好了,那就是皇长孙的亲生父亲,乾隆皇帝的第十五个儿子永琰——乾隆皇帝共有十六个儿子,虽然多数皇子已经死了,但到乾隆五十年的时候,还有包括永琰在内的五个儿子活着,按长幼排序,永琰排在倒是第二个,如果加上各方面的条件,永琰则是五个皇子中大家最不看好的一个。但从孙子辈排序,永琰的儿子、当年9岁的旻宁则确实排在第一。所以乾隆皇帝称旻宁是自己的皇长孙也是对的。所以乾隆皇帝就是用这种隐晦的做法等于说自己就要让位给儿子永琰,换言之也是表明自己已经决定要改朝换代了。
通常我们说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站在后来人的角度,但你如果站在当地人的角度,站在当代当事人的角度则可能是“一朝臣决定了一朝天子”。如果“天子”很弱而朝臣利益一致的话,很可能就是朝臣决定天子的命运。我们前面说到过的汉代、唐代,很多时候就是当权的朝臣决定了天子的命运。所以改朝换代往往也是权臣们斗争最为激烈以至于拼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在乾隆晚期,朝臣中就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以首席大学士阿桂、首席军机大臣福康安为首,这一派人大多数是满八旗、汉八旗的权贵的后代,阿桂的父亲和福康安的父亲都是清帝国的名将,而福康安与乾隆皇帝的关系还非同一般,从小就进入皇宫被乾隆皇帝像亲儿子一般收养。关于福康安与乾隆皇帝的关系民间说法很多,这里我们就不说了。只说这一派人在满清权贵和军队中的影响很大;另一派则是以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和珅为首,这派人大多出身平民,以考试中状元走上仕途的。从两派人的出身就不难看出,从骨子里这两类人就很难合在一起,不仅不能合在一起,而且还相互看不起,相互敌视。那么曹文植呢?曹文植自认为是“逍遥派”,也就是哪一派人都不是。在一个官员需要站队选边的年代,曹文植哪个队也不站,靠的就是他的徽商背景赢得了乾隆皇帝本人的信任。因为乾隆朝中晚期开始,官员贪腐成风,地方官员贪古来有之,但乾隆中后期是反腐官员更贪,地方官是贪老百姓的、领兵打仗的将军贪污的是当兵的军饷,中央派下去追查贪腐官员的督查大员则是将贪官贪污来的钱据为己有。譬如后来人们常常说起的和珅,和珅大部分贪款就是来自被他追查的贪官。所以和珅这一派官员反腐最为坚决,只要抓住贪官就一查到底绝不手软,而且敢于碰硬,管你什么皇亲国戚,有的连皇帝都不好意思抓的贪官他们也抓。曹文植呢?出身于两淮徽商家族的曹文植的家里不缺钱,所以乾隆皇帝相信曹文植不会贪。不贪腐的人自然也就没有太大的当官动力,而乾隆皇帝倒是最信任这种没有强烈的当官欲望的人,加上曹文植不仅有着徽商背景,而且我们前面说到过曹文植还与两淮盐商扛把子的江春私交很深,乾隆皇帝用个银子什么的也方便,所以乾隆皇帝始终将曹文植当成了自己的亲信。而阿桂、和珅两派人也都知道皇帝对曹文植的态度,所以两派也都不会难为洁身自好的曹文植。
但自打乾隆皇帝在千叟宴上变相的宣布要改朝换代时情况就不一样了。你想不站队、不选边,最终却被人推到了你做梦都想不到的阵营中。
事情发生在千叟宴后的第二年,这一年夏天浙江省冒出个贪腐案:浙江平阳县的知县、也就是现在的县长黄枚被人检举揭发在地方上横征暴敛民愤极大,而由于官官相护、且黄枚自认为朝中有人而还要对检举人打击报复。其实黄枚贪污也就几万两,但朝中有人则引起了和珅这一派专治各种不服的官员们的兴趣。结果一调查,这个黄枚正是当朝首辅阿桂的干儿子,于是这个案子就闹大了,最终黄枚被执行死刑而阿桂也因这个干儿子受到了记过处分。这个黄枚案和曹文植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个黄枚不仅是阿桂的干儿子还是曹文植的外孙女婿,所以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也让曹文植受到了牵连,也以“徇私包庇”被留任查看。“留任查看”在乾隆年间倒也不算什么重罚,关键在于你由此被划入了阿桂阵营,而偏偏阿桂脾气还很大,连自己的干儿子黄枚都护不住让他觉得很没面子,索性辞职不干了。已经成了阿桂“干亲家”的曹文植没有办法,只好也以自己母亲生病需要他回乡照顾为由递上了辞呈。
古代社会由于提倡孝道,官员的父母死了需要回家守孝三年,而还没听说母亲病了就可以辞职回家的,但是大概乾隆皇帝也对曹文植辞呈的真正原因心知肚明,也不想让曹文植卷入官场上险恶的缠斗之中,于是居然就批准了曹文植的辞职申请。
终于脱离了越来越险恶的环境,这让回到江苏扬州的曹文植总算松了一口气。但刚刚松了一口气,另一口气又提到了嗓子眼:作为徽商领袖、曾经富可敌国,也是曹家世交、甚至是曹文植做官主要依靠的江春要破产了!
两淮盐商不是很有钱吗?最富的时候,清帝国的收入百分之四十就来自于两淮盐业的税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几乎来往开支都是来自两淮盐商的“孝敬”。除此之外,乾隆中后期为了完成乾隆皇帝“十全武功”的夙愿,仗是越打越多,越打越长,越多、越长、越大意味着军饷开支越来越大,而这也需要两淮盐商“助饷”,偏偏在乾隆朝后期,黄河、淮河、长江频繁决口,光一条黄河,两年内就三次决口,银子从哪来?还得让两淮盐商“垫付”。而最要命的是近两年来海啸频繁发生,两淮盐场的堤坝被冲毁,这使得两淮盐业面临着一场灭顶之灾!
说到两淮海堤就又不能不说到当年的晋商了。
晋商明代就得到了两淮食盐特许经加权,到清代康熙初年清政府在度确认了晋商拥有了两淮盐业的特许经营权,这使得当时财力最为雄厚的晋商扩大盐池并筑建坚固的海堤,由此使得海盐生产规模达到了全国第一位,并以薄利多销垄断了全国的食盐市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徽商由于没有前期那么巨大的投资,由此使得徽商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拿到食盐,同时可以拿出大量的金钱来满足政府各种需求。但也是清帝国的各种需求毫无节制,使得海堤几十年没钱进行必要的维护,当海啸来临时海堤崩塌,盐池也就变成了一片汪洋。盐商一下子落到了无盐可售的地步。此时的中国沿海各地,已经有了不少的盐场,因此两淮盐业无盐可售还不至于影响全国的食盐供给,然而两淮盐运使司的官员和两淮盐商们却麻烦大了。盐运使司如何向户部汇报?说是海啸摧毁了海堤?那一旦上面追查为什么这些年不加固海堤又如何回答?而即使上面不进行追查,只要求你们马上修筑海堤,银子又从何而来?让盐商们摊派?看不到前景的盐商们肯出这笔巨额费用吗?事实上,当曹文植回到扬州时,原来的二十三家大盐商,已经关门了七家,剩下的十六家也在考虑歇业转行,你再让他们“孝敬”,恐怕得再跑掉一半的盐商。
而最麻烦的还是作为总商的江春,作为总商,很多孝敬银是先由他垫付再向其他盐商收取的。现在很多垫付出的银子收不上来,更主要的是有大量的盐税并没实缴,在财务上这可以叫做挂账,但一旦有人认真起来那就是透漏税款啦。乾隆三十三年那起惊动全国的两淮盐税亏空案又被人们记起,那起案子曾让皇亲国戚都掉了脑袋。而现在又到了要改朝换代的时候,而现在受宠的和珅一派官员又是特别喜欢抓大案的。一旦再度爆发亏空大案,那就不知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了。
这就是曹文植和江春共同面临着危机。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曹文植还得回到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去。可刚刚辞职又怎么可能再回去呢?于是就有了后来曹文植和江春联合导演的“徽班进京”。而徽班进京也是曹文植、江春在人生中的最后一搏。
坚持给主播投票
hao
还有3集呢,等待更新
打卡支持原创
hai
支持原创
等更新
打卡
打卡
节目的知识面很宽👍
听友237432350 回复 @听友237432350: 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