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子曰:“吾说夏礼,杞①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②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王天下有三重③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④,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⑤,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⑥,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⑦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⑧有誉于天下者也。
【注释】
①杞(qǐ):周武王伐纣后,封夏人的后裔于杞。
②宋:周武王伐纣后,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
③三重:郑玄注“三重,三王之礼。”三王指夏、商、周。但此处亦或指上面提到的议礼、制度、考文三件事。
④上焉者:指古代的礼仪,如夏礼、殷礼。
⑤下焉者:指圣贤的礼仪,如孔子本人所理解的。
⑥缪(miù):同“谬”。谬误。
⑦射(yì):同“?”,厌烦。庶几:几乎。夙夜:日夜。见《诗经·周颂·振鹭》。
⑧蚤:同“早”。
【译文】
孔子说:“我要讲夏朝的礼仪,现在杞国的礼仪不足以考证了。要讲殷朝的礼仪,只有宋国还保存着一点它的踪迹。我学习的是周礼,现在用的正是周礼,所以我遵守周礼。”
统治天下有三点,做到的话就会很少出错了!上古的礼仪虽然很好,但因为没有效验,没有效验就没有人信,没有人信,民众就不会遵从;不在位的贤人所提倡的礼仪,虽然很好但因为没有尊贵的地位,所以不被人信任,不被信任,民众也就不会遵从。所以君子的道是从自身出发,表现在民众中,对照三王的礼仪也没有差错,建立在天地之间而不会相悖,在鬼神面前也无可质疑,千百年以后等着圣人检验也不会有困惑。对证鬼神而没有疑问,是了解天意;千百年后等着圣人检验也不会困惑,是了解人意。所以君子举动能成为天下的先导,办事能成为世间的法则,说话就成为众人的仿效。在远处使人仰望恭敬,在近处则不使人厌烦。《诗经》说:“在那里没有厌恶,在这里没有倦烦;几乎日夜操劳,永远保持名望。”一个君子如果不这样做,就能早早获得天下的赞美,那是从来不会有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准备听一百遍。感恩老师
心存光明 回复 @不怨你我: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