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继续来讲东方朔,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其实在《西游记》里边也写到东方朔了,《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孙悟空毁掉了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为了医活这棵树,他到海外去找神仙,在方丈山就遇到了东方朔。这时候的东方朔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已经修成神仙了。当时他正跟自己的师父在方丈山修炼,那么东方朔的师父是谁呢?他的师父是东华帝君。一听这名字,很多朋友是不是想起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东华帝君身份可不一般,他跟另一个神仙是两口子,他是西王母的夫君。西王母也就是我们大家说的王母娘娘,很多人都觉得王母娘娘跟玉皇大帝是两口子,这是不对的。
西王母和东华帝君是两口子,从这个关系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东方朔偷西王母的蟠桃,西王母不生气,里边有点特殊关系,要看东华帝君的面子,自己夫君的徒弟当然是要给点面子。通过这个传说故事,大家也就看到了,人们把东方朔归于道家。确实东方朔的观点、东方朔的思想充满了道家的哲学味道。
上一次他的诫子书我们讲了一半,这次把另一半咱们讲完。东方朔是这么说的,“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爱露锋芒的人会有危险,有好名声的人能得到华彩。众望所归的人活得忙忙碌碌,他的日子就会比较辛苦,而自命清高的人失去人和,他就会没有朋友。接下来,东方朔就做总结了,“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大家注意,这里的自尽指的是凡事走极端,说极端的话,做极端的事,那么这样的人肯定不会长久,立见衰竭。所以这句话里边,东方朔强调的意思就是:凡事留有余地就不会匮乏,凡事走极端就不会长久。
说到留有余地这个话题,我就想起了《庄子》里讲到的一个故事。话说有一个小徒弟,他跟着师傅学做神像,他就发现师傅做的神像都是大鼻子小眼睛。一眼看过去,鼻子都是大大的,眼睛都是小小的,这徒弟就不明白了。他问师傅说,你见过神仙吗?师傅说当然没见过。徒弟说,既然你没见过,你为什么把所有的神仙都做成一样的长相呢?
师傅就教育徒弟说,你要考虑一个问题,眼睛做小一点,将来不合适了可以扩大,但是一开始把眼睛做得特别大,将来不合适了,你就没有办法缩小。同理,鼻子一开始做大一点,不合适了,将来咱们可以拿刀子把它给削小一点,但如果一开始就做得特别小,将来不合适了,你根本没有办法把它弄大啊。所以,这种大鼻子小眼睛完全是为了留有余地,应对将来的变化。我们绝对不能做那种尖酸刻薄之人,说话办事都要留有余地,这个就是道家的思路,为人处世要按照大鼻子小眼睛的方式去留余地。
接下来,东方朔这段话说的就比较神妙了,“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大家感受一下,是不是觉得云里雾里的,有点听不明白。这段话的关键点是四个字“一龙一蛇”,它对应的是庄子当中的一个典故。我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大家就理解这段话了。
话说有一次,庄子带着弟子游于山中,碰到一群人在伐木。让人感觉到奇怪的是,对面有棵大树枝繁叶茂,但是伐木工人根本就不去砍他。庄子就派学生上前去询问,为什么别的树都要砍,唯独这棵树不砍呢?伐木的人就说了,这棵树长得挺大,但是不成材,砍了也没什么用,所以我们不砍他。
听完这话以后,庄子回头跟弟子们就说,你们看看这棵树因为不成材,所以避过灾祸,得以尽终天年。从山里走出来以后天已经黑了,庄子带着弟子就投宿到一个老朋友的家里边,朋友热情款待,喊手下的仆人杀一只雁给大家炖了吃。这个仆人就走过来问,有两只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 ,咱们要杀哪一只呢?庄子的老朋友就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听完这段话,庄子回头又跟弟子们说,你看这只雁因为成材,所以避过灾祸,得以保全性命。弟子就疑惑了他问庄子,先生啊先前山中之木,因为不材,得以避过灾祸尽终天年。眼前之雁因为不材而死。那么请问先生,到底是成材好,还是不成材好呢?庄子笑着说,要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处于木雁之间。大家注意到这儿就形成了一个成语叫“木雁之间”。庄子的意思就是说,要看情况看对象,遇到砍树之人,你就做那棵不成材的树;遇到杀雁之人,你就做成材的雁,这样就能避过灾祸,保全自己。一定要有变化,一定要看情况。
接下来庄子进一步教育自己的弟子说,你看天上的龙,它是有变化的,如果条件具备,它就飞腾上天、吞云吐雾、遨游四海,令万众景仰。但是如果条件不具备,它就伏身于草莽之间,跟蝼蚁为伍,跟蚯蚓为伴。这个时候龙就变成了一条小蛇,根本不会有人在意他。一个有才华的人,他的为人处世也应该是这样的,该显露就显露,该隐藏就隐藏,这叫龙蛇之变。
大家看,这段故事就形成了两个成语,一个叫木雁之间,一个叫龙蛇之变。其核心思想就是找准时机,判断情况,比如拿我们的日常工作来说,假如你遇到了一个砍树的领导,你就应该收着点,否则的话他对你毫无保护,过度使用,最后你就崩溃了。不过,如果你遇到了一个杀雁的领导,你就应该放着点,赶紧表现出你的才华,表现出你的水平,否则他就把你给淘汰了。一个人无论是在江湖上行走,还是在社会上立身,都要有这种收放自如,从容自在的状态。
说到这大家来看东方朔这句话,“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说的也是这个意思,高明的人,处事的方法是保持龙蛇之变,该显露的时候显露,该隐藏的时候隐藏,既能在天上喷云吐雾做龙,也能在草莽之间安安静静做蛇,一定要看准情况的变化,把握时机,采取最合适的方式,千万不要固执拘泥,不懂变通。
我觉得他的这十六个字说得特别漂亮,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这里边包含着与时俱进,刚柔并济,也包含着随机应变,进退自如。那么实际上在东方朔自己的日常言行当中,随时随地都体现着这样的思想、这样的方法。
我来举一个小例子,有一次有人在汉武帝的上林苑猎杀了一头鹿,汉武帝就震怒了,他准备治这个人死罪,而且情绪激动,谁劝谏也不听。当时,东方朔走上前来,他告诉汉武帝,陛下杀人杀得好,我觉得他该杀。
汉武帝就有点惊讶,因为他觉得东方朔走上前来,肯定是要为这个人求情的,没有想到他不但不求情,而且支持自己。周围的人也觉得有点纳闷。在大家的惊讶和纳闷之中,东方朔接着说,陛下,在杀这个人之前,请允许我历数一下他的罪状。汉武帝说,他的罪状明摆着,就是猎杀了皇家上林苑里的一头鹿。东方朔摇摇头说,陛下,他的罪状比这个可重多了。汉武帝说,好!你讲一讲。
东方朔说,此人有三大罪:第一,你让皇帝因为鹿而杀人;第二,你让天下人以为皇帝觉得鹿命比人命还宝贵;第三,鹿活着还能抵御匈奴的进攻。现在鹿死了,人也死了。 将来匈奴进攻的时候,谁来抵御?说完了,东方朔点点头,回头跟汉武帝说,他的罪状我已经历数完了。陛下,你可以动手了。汉武帝眨巴眨巴眼睛想了想,然后就把这个人给释放了。
所以大家看到了,东方朔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解决尖锐矛盾的过程中,总是能够看情况看对象,选取恰到好处的方法。而且我们大家发现了,他分寸拿捏得特别好,什么时候刚,什么时候柔;什么时候正式,什么时候轻松;什么时候严肃,什么时候活泼;还有什么时候显露,什么时候隐藏,他都把握得特别好。从东方朔的《诫子书》里面,我们确实能学到很高明的为人处世的智慧。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解读历代家书家训,咱们下次接着说。
学习了,木雁之间,龙蛇之变,看领导再表现。
东方朔和鹿的这个例子,有一个前提,就是汉武帝是因为鹿的事本身发怒要杀这个人,还是以鹿为借口趁机杀这个人。如果是后者,劝不了的。
老师你好,你这样讲的有点乱,你能不能按照朝代顺序开讲,你这样东一下西一下有点乱
赵老师,背景音乐有点干扰,可否调小声一点?
赵教授,渡人水平高,只渡有缘人。磅礴正气,诙谐智慧,理论旁征博引,现实地气烟火气,游刃于天地间。
让我想起来无间道
音乐声音喧宾夺主!
感恩赵老师,讲的特别好,感恩您!
反反复复听了三遍,受益匪浅,以后为人处世保持木雁之间的方法论。
赵老师,背景音乐有点干扰,可否调小声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