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三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三

00:00
48:37

杨述曾是本书最重要的执笔纂修人,其父杨椿为雍正、乾隆间有名学者,最后定本的《御批通鉴辑览》起自远古伏羲氏,止于明末,一百十六卷,后附南明唐王、桂王事迹本末四卷,即唐王一卷、桂王三卷。 仿《资治通鉴纲目》体式,但“纲”与“目”皆用大字书写,而用双行小字补叙史事、附记轶事异说、注明人物、诠释地名、考辩史实、引述前人注释和评论等等,并间或撰有馆臣的考释评述。正文、《凡例》与批语对包括《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纲目》在内的各种史书皆有指摘,而自称本书“尽善尽美,集史学之大成,实足表里六经,准式万世”,成为撰史、评史的圭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南京土白更堪夸

    《御批历代通鉴》由乾隆皇帝御批敕撰,带有极强的史学御用色彩,其保守倾向不言而喻。但作为盛世君主,其高屋建瓴、审视千古之气魄,又使《御批历代通鉴》无论在编撰体例、历史观,还是在历史评论与南明史研究方面又不乏创新。

  • 南京土白更堪夸

    而清穆宗《四皓安储论》 则对此津津言之,决不怀疑;清高宗斥陈平、周勃为“高祖之罪人”,而清穆宗则称“平、勃虽有安刘之功,亦侥幸成事而已” 清高宗认为唐玄宗焚珠玉锦绣之事恰见其“情伪”, 而清穆宗则盛赞唐玄宗“此举犹有古人慎乃俭德之遗风焉”。 如此等等,可推断清穆宗不曾阅读《评鉴阐要》和《御批通鉴辑览》,在西太后掌实权时期,《御批通鉴辑览》等书已被束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