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

南京土白更堪夸
4.46万200

乾隆三十三年敕撰,共一百一十六卷,(附唐桂二王本末三卷)。编年记事,上起太昊伏羲氏,下讫明代,清高宗亲作御批,又称《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此书在史书中虽无特殊价值,但剪裁和内容组织上都很精当,篇幅适中,既不像《纲鉴易知录》那样仅具梗概而略显乏味,又不像《资治通鉴》那样篇幅浩大,头绪繁多,难于卒读。

是清代通行的历史读本,民国初年也颇为流行。王文濡又补入清代史事,称为《增修补正正续历代通鉴辑览》,共140卷。

最后定本的《御批通鉴辑览》起自远古伏羲氏,止于明末,一百十六卷,后附南明唐王、桂王事迹本末四卷,即唐王一卷、桂王三卷。 仿《资治通鉴纲目》体式,但"纲"与"目"皆用大字书写,而用双行小字补叙史事、附记轶事异说、注明人物、诠释地名、考辩史实、引述前人注释和评论等等,并间或撰有馆臣的考释评述。正文、《凡例》与批语对包括《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纲目》在内的各种史书皆有指摘,而自称本书"尽善尽美,集史学之大成,实足表里六经,准式万世",成为撰史、评史的圭臬。

《御批通鉴辑览》在编纂和修订中,于义例、书法、是非褒贬等极其认真,对史实也不乏精湛的考辩,却仍未能全脱官修之书众手不齐之弊,《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荟要》两种版本及《评鉴阐要》所载清高宗的批语数量各不相同、在一些重要内容上互有遗漏,文字也有错讹,盖写定之时各书未能协同校对。

书中内容亦有与《凡例》抵牾处,例如《凡例》明确批评贺善等人的史论"文芜义浅",要"并加刊消,以省繁文",而卷二十二却引贺善评汉光武帝的赞语,称相信图谶为其"盛德之累",这恰与清高宗在上一卷的批语相违背。

御批通鉴辑览序》经精心结撰,对清以前的历史作一系统的清理,成为官方述史、论史的的圭臬,而居于尊崇的地位。清高宗自诩其书"于凡正统偏安、天命人心、系属存亡,必公必平,惟严惟谨,而无所容心曲徇于其间。观是书者,凛天命之无常,知统系之应守,则所以教万世之为君者,即所以教万世之为臣者也",将此书看成为万世君臣的政治教科书。而辑录清高宗批语的《评鉴阐要》,《四库提要》称其"圣鉴精详,无幽不烛……斥前代矫诬之行,辟史家诞妄之词,辨核舛讹,折衷同异,其义皆古人所未发而敷言是训,适协乎人心天理所同然",是"读史之玉衡"、"传心之宝典",甚至认为此书一成,起到"日月著明,爝火可息,百家谰言,原可无存"的作用。 按照这个说法,清以前的任何历史名著,均无法与之相比。

 免责声明:本书院为非营利性机构。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rn2188@sina.com

用户评论
  • 尘埃落定的1314

    向您学习,我也读起来,每天坚持读三国。只是没有录,

  • wxr300124

    了不起都读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