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真相4:做投资最重要的不是赚多少收益!而是性价比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市场真相,昨天我们说到了,作者通过3大策略,分别投资市场上上一年表现最好的版块,最差的版块,以及各买10%,分散投资。获取版块均值。不知道大家怎么想,你认为哪个策略会跑赢,结果可能大家想象不到,20年之后,平均投到各个版块的均值投资,大幅跑赢其他两个策略。而到1999年,也就是大牛市顶点的时候,前一年表现最优的版块跑赢市场,其次是均值策略,第三才是选择最差版块投资。随后他又分别用三年数据测试,基本大同小异,当他用5年数据测试的时候,结果变了,前五年表现最优的版块,获得的长期回报最高。这时候很多人懵逼了,数据为啥冲突了,作者说,起码这个数据表明,投资过去表现最差的版块是肯定不行的。那么到底是均值投资更有效,还是选择最优秀的版块投资更有效,这个还得引入两个概念,一个叫做标准差,一个叫做最大跌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投资性价比,你承担了多少风险获得了这个收益,比如一个是固定每年给你10%,另一个是暴涨暴跌,最后也是10%,那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固定的10%,否则暴涨暴跌之下,很容易被整成神经病,最后也赚不到这个钱。这也是为什么P2P能那么火爆,动辄都是几千亿的规模的原因。所以相同回报,波动更低的投资,肯定是更好的投资。
那么,从数据比较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选择最优版块投资,无论是标准差和最大跌幅,都要比其他两个策略大的多的多。也就是说,这个投资方法性价比比较低,你可能根本就拿不住。所以最终结论就是,选择版块这个非常困难,那么选择个股可能就会更难。想靠精选行业和个股跑赢市场,概率非常低。远不如择时的胜率更高。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都开始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来解决投资问题,而巴菲特这样的精选个股的反而越来越少。因为市场本身就越来越有效,大家水平都提高了,计算机也广泛应用了,靠信息差得出的机会,已经基本快看不见了。
其实投资基金也是同样道理,有的基金在一个阶段表现更好,并不是因为他的策略好,而是因为这段时间行情的表现更适合他的策略,所以就产生了更好的业绩,而投资者如果总是追着这些热门的基金跑,其实就是在低卖高买,你刚买进去了,结果发现,市场的风格变了,不再适合这个策略了。就比如很多人之前都买了食品饮料行业基金,确实在2016年到2019年表现极为出色,但是在2019年底,市场风格已经变化,不再青睐这些大蓝筹,大白马。所以很多人都赔了钱。相反一直被大家抛弃的,认为是垃圾的中小创策略,却在2019年底开始迎来爆发。
作者也用了上面测试版块的方法,做了一个对于基金的测试。选表现最好的,最差的,和均值三个策略进行对照,结果是选择过去表现最好的基金,未来收益表现最差。均值组合最差组差不多。但均值组显然标准差和最大回撤更小。也就是说波动更小,性价比更高。所以,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有销售经理跟你说,你买这个基金吧,他过去表现可好了,那你就可以张口喷他了。说明这哥们什么都不懂,基本上把你当成爹坑。但是老齐估计,如果让您去买表现最差的基金,你应该也不太敢这么干,心里这道坎,估计也是过不去的,所以我们还是那个建议,尽量用宽基指数就行了。尽量不要选择行业,和主动基金。如果非要选择主动基金,选择那些长期表现较好,短期表现平庸,甚至跑不赢指数的为最好。当然也还要分析他们的策略和风格,比如有些做价值的,当成长风格要来的时候,就不能再投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作者解释4点,1基本面变了,也就是万事万物皆有周期,周期变了基本面就变了。2供应变化,一个行业成为暴利行业,必然会引发大规模的跟风者加入,竞争者增加,利润必然降低。3是策略拥挤,大家一看这个行业能赚钱,就会有更多相同的策略,发出一致性预期,反而推高了建仓成本。这就会削弱未来的预期回报。4情绪导致价格错误,一类策略或者一个行业很热门的时候,就会有无数投资者一拥而入,造成情绪过度亢奋,从而形成定价错误。比如2019年下半年,你会发现,什么都能解释成利好茅台。
我们再提醒一下,超强的近期业绩表现,并不代表基金经理有多强,更不代表他的策略有多正确,甚至超强的业绩表现,超越市场很多的那种,反而很可能是个反向指标。同样,短期跌幅很大,被市场超越很多的基金,也是反向指标。说明这些基金,在未来有超预期的回报。
过往业绩能不能证明未来业绩呢,这个只能说不一定,有的基金经理确实可以保持持续的业绩强劲, 但也有更多的例子表明,业绩不错的基金,未来会一败涂地。所以相关性没那么高。所以整个市场的影响,要明显多于基金经理们的技巧的影响,就像在大海里游泳一样,你水性好不好,其实作用并不大,主要还是看你是逆着浪,还是顺着浪。市场是由人的行为组成的,人的行为有重要的反身性。也就是说,他在现在的业绩太好了,可能恰恰是他未来业绩较差的原因。所以如果你只要能做到不追高,你至少打败95%的投资者。有一句话一定要记住,每个时代的蠢事各有特色,但其实基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们总觉得过去发生的事情,在未来也同样会一直发生下去。所以对自己脚下发生的地动山摇漠不关心。大家要特别注意那些,什么国家不会让股市跌的言论,这种言论一出,并且大多数人深表认同的时候。就说明市场快撑不住了。老齐家里有几个长辈,90年代的时候就炒股,这些人是非常经典的反向指标。家庭聚会的时候,我都会试图把话题引向股市,然后看看他们的反应。如果他们表示含糊,那么说明股市相安无事,如果连股市都不想聊,也不愿意谈自己的投资,说明对亏损已经死心,市场基本见底,如果告诉我最近又赚了多少,并主动说出自己的持仓,还信誓旦旦的强调国家不会让股市跌。那我就基本该减仓了。指标非常准确,但你不能告诉他,否则就不灵了。
作者讲错误的计量不如不计量,如果你的表坏了,但是你不知道,这可能比你没有表更加糟糕。你以为时间还早,但其实已经迟到了。这种事在投资中经常出现,我们以为自己的系统很完美,但其实他只是侥幸而已。比如在2008年,那么多垃圾债,被包装成AAA评级,结果机构投资者就闭着眼睛买了,这就相当于表坏了,自己还完全不知道。·
我们之前也讲过了很多对冲基金,平常看起来他的策略很好用,没什么风险,收益也稳步增加,但是突然之间市场可能一个波动,他的策略就被打穿了。比如之前讲过的梅利韦瑟的长期资本,全诺奖经济学家团队,制造的数学模型极其稳定,在市场上一直是大赚特赚,但是最后极小概率的事情发生了,一下让长期资本覆灭。风险敞口暴露,整个华尔街都面临了危机。
这说明什么?说明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你认为极小概率的事情,未必就不会发生。就好比我们吃野生动物,多大的概率会被传染上疾病?可能上亿次都不会有一次中招,但是一旦中招,就造成了灾难。
所以我们心里要有这个准备,看起来很好的一些策略,可能会在极端的情况下,偶尔发生惨烈下跌。有些还能爬起来,但有些恐怕就再也缓不过来了。所以一个好的策略,不但要我们考虑过往业绩回测,也要考虑极端风险和隐藏风险。
那么要怎么衡量他的隐藏风险呢?首先就是相关性,也就是这个基金跟市场的走势,是否是一样的,如果基金表现很好,而市场也表现很好,那么就要引起怀疑了,也许并不是基金有多出色,而是这个市场最近有利于他的表现。跟市场相关性高,就表面一旦市场陷入调整,这个基金也会大幅下跌。而那些相关性不高,市场大跌的时候,他也不怎么跌的,这种基金更值得信赖一些。
其次是贝塔值,比如贝塔值是0.7,也就意味着指数涨1%,那么他就涨0.7%,贝塔值可以平抑指数的波动。越低越稳定,越高波动越大,所以越是觉得市场高了,就应该更多投资贝塔值低的基金。这样回撤会更小。明天我们继续讲,如何界定投资风险的问题。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