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圣杜甫(下)
你好,我是混子哥,回到唐朝学唐诗,欢迎收听混子曰:少年唐诗课。
今天是咱们的第64堂课:情圣杜甫(下):博爱之情。
上一集,咱们讲到,梁启超先生将杜甫称为情圣,认为他感情细腻敏感,是个性情中人。咱们将杜甫的情,分为世俗之情和博爱之情。世俗之情,咱们上一集讲过了,那么这一集,咱们就来讲讲杜甫的博爱之情。
杜甫被称为诗圣,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和人民,充满了博爱的精神,并写出了无数反应现实的诗篇。
杜甫的博爱之情,还得从他的诗来感受。
咱们讲杜甫生平的时候说过,安史之乱爆发后,民不聊生。而杜甫用他的诗,将这一时期老百姓苦不堪言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在这一时期杜甫创作的诗篇里面,有一组诗特别有名,这就是三吏三别。
所谓的三吏三别,是六首长诗。
三吏,指的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指的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这六首诗,非常能体现杜甫的博爱之情,主要表达了两种感情:
一种是地方官吏蛮横的征兵,使得老百姓们苦不堪言,甚至家破人亡,表达杜甫对于老百姓的同情。
一种是老百姓虽然过得艰苦,但是依然支持平叛的战争,表达杜甫对于平定叛乱终将获胜的坚定信心。
咱们以其中两首为例,来看看分别看看杜甫的这两种感情。
先来看杜甫表达对老百姓同情的一首,《石壕吏》。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讲的是,杜甫寄宿在一户人家,半夜有官吏来抓壮丁,老头赶紧跳墙躲起来了,老太太去开门。官吏催得紧,可是这一家人的三个儿子,已经全都上前线了,剩下儿媳妇和小孙子,连穿的都不够。最后老太太主动跟官吏去了军营,至少还能做个饭。
按理说,战争时期的征兵,也不会把一家里面所有的男性劳动力全都征走的。可是这一家的三个儿子都已经上了前线,二儿子甚至都已经战死了。老头子成了家里面唯一的男性劳动力,而为了保护他,让他来照顾儿媳妇和小孙子,老太太自己上了前线。
这一家,用家破人亡来形容都不为过。而像这样的家庭,在那一时期,一定是不少的。叛军固然可恨,而朝廷不体恤老百姓,地方官吏更是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这也让人感到非常愤怒。
下面,咱们再来看下一首,杜甫表达对平叛的坚定信心的一首:
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wàn)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zhāng)?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cáng)。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jiāng)。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róng)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jiē)贫家女,久致罗襦(rú) 裳(cháng)。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wǔ),与君永相望。
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一对新人刚刚成亲,丈夫就要上前线去打仗。新娘子当然不舍得丈夫走,悲痛欲绝。但是最后,她还是鼓励丈夫努力作战,早日平定叛军,为国家出力。
当然了,这首诗,很可能是杜甫的艺术想象,他塑造了一个既有儿女情长,同时又深明大义的女子形象。既表达了对这对新人的同情,又表达了为了国家而牺牲的家国情怀。
梁启超先生对于杜甫的三吏三别,有这样的形容:“这些诗是要作者的精神和那所写之人的精神并合为一,才能做出。他所写的是否他亲闻亲见的事实,抑或他脑中创造的影像,且不管他……做这首《石壕吏》时,他已经化身做那位儿女死绝衣食不给(jǐ)的老太婆,所以他说的话,完全和他们自己说一样……有人批评他是名士说大话,但据我看来,此老确有这种胸襟,因为他对于下层社会的痛苦,看得真切,所以常把他们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
关于杜甫的同情心,还有一首小诗,特别生动有趣,我给大家读一下: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这首诗是写于杜甫在四川那边颠沛流离的时候。他住的地方有几棵枣树,旁边的寡妇经常来这里打枣吃。后来杜甫搬走了,把房子让给了一个姓吴的亲戚。这个亲戚一来,就扎起了篱笆,不让那个寡妇来打枣。于是杜甫就写信给这个亲戚,委婉的劝他不要这么刻薄。
整首诗写得非常通俗,就像聊天一样,其实这只不过是件生活琐事。但是这件小事,非常能体现杜甫的博爱精神。要知道杜甫自己,那时候都已经穷困潦倒了,可是他还能关心身边的穷苦人,这种博爱精神是非常难得的。
此外,最能表现杜甫博爱精神的,是杜甫在成都时期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说的是,有一天刮大风,把屋顶上的茅草吹飞了,结果被几个熊孩子捡走了。本来这家里就破,现在更破了,又冷又漏雨。自从战乱以来,一家人过的这叫什么日子!
如果这首诗,就写到这,那杜甫就称不上伟大了,杜甫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这首诗的最后一段,才是点睛之笔。
要是有千万间房子,让天下的人都住,都能过好日子该多好啊!要是能有这一天,我冻死了都知足!
这就是杜甫,在他自己受苦的时候,他的心里,却并非只有自己。他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他是一个心忧天下的人,他在自己吃不饱的时候,还能想到全天下的劳苦大众。这一点,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杜甫就是这样一个博爱的人,而正是因为他的博爱,才使得他名垂千古,成为一代诗圣。杜甫的博爱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代言之一。
好了,我们给今天的课做个总结:
杜甫是一个有着博爱精神的伟大诗人,他的三吏三别是名垂青史的伟大篇章。作为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杜甫因他的博爱而伟大。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我为你精心准备了知识卡片,帮助你总结和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就在下方的全文阅读里,推荐你看一看。好了,咱们下一期再见。
喜欢杜甫的,给我点赞
哎,这次居然没有情圣杜甫中
那时花开_618 回复 @TQ天漓: 你好呀
时而滑稽之不亦乐乎 回复 @mrsheet: 图片评论
是第59课,不是64课
猴屁股疼 回复 @小彧彧彧: 呵呵,看题目
又慢啦,以为我能坐上沙发🛋️,结果马上作做掉了😭,以为能坐椅子💺🪑,被99个混子死党挤啦下来。以为还能坐上地毯,结果就不用我说了吧?!以为还能坐上地板,结果马上被人踢走。。。我太难了!!!
猴屁股疼 回复 @爱听书的阳阳小朋友: me too,兄弟
我是第15个听这集,我截屏了
你们好快啊
听友219624706 回复 @panpipi: WC,无情
好听生音很好五星好评
,点击l# http://img04.sogoucdn.com/app/a/200678/b29ee0a73dc7c072e3407c017dd98322.gif r#查看表情
熊猫乐乐007 回复 @llo5t2b9wc48r9jzhr9y: MC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