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爸爸》好书解读
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书香江苏精品听书。
撰文:钟小羽 朗读:谢克
今天要向大家推荐的书是韩青辰女士的经典儿童文学名作《因为爸爸》。
这是一本以儿童视角书写时代英雄人物的少年成长小说。四年级的金果胆小内向,可是他与当警察的爸爸结上了“仇”。金果的爸爸金秋长年奋战在工作第一线,废寝忘食,不知疲倦,是金果同学们眼中的大英雄,凤城老百姓们的守护星。正当金果与爸爸闹别扭的时候,爸爸却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永远地倒在了心爱的工作岗位上。在体验了人生中最痛苦的丧父之痛后,金果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触动,从起初对爸爸的不了解、不理解,到逐渐发现爸爸的伟大。金果在同学们的关爱下,最终走出自我狭小的天地,走向更加广阔的生活……
这部儿童小说书写了当下的时代英雄,在原创儿童文学领域较为罕见。作品借助英雄之子金果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中默默牺牲,乃至奉献生命的公安工作者群体。通过金果灵魂的苏醒,呼唤对英雄的重新认识和解读,旨在引领孩子们在价值多元的年代,如何去观察生活,反思生命,激发每个孩子心中最珍贵的爱他人、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怀。
这本书入选百道月度好书、中国好书9月榜单,入选2017年百道网年度好书,入选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入围2017中国图书评论学会•CCTV“中国好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入选中国出版协会2017年度中国30本好书,入选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2018年向社会推荐的12本好书,入围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60本好书,入选中宣部2017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2017年苏版好书、第八届陶风图书奖,入选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2019年丝路书香工程,入选江苏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阅读活动荐读书单”,入选“金盾文化工程”优秀作品。现已输出突尼斯版权。
以下是文学院教授徐妍女士对这本书的解读:
但凡对当下儿童阅读生活有所观感的人,大概都不得不承认,在空前繁多的儿童读物中,英雄主义文学不再成为儿童的首选对象,更不再是儿童的唯一阅读对象。甚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迄今,英雄主义文学日渐成为儿童读物中的远去的风景。如此大规模地在文学世界中放逐英雄主义文学的原因应该说很复杂,有历史性的原因,也有现实性的原因;有本土性的原因,也有世界性的原因,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英雄主义文学一经在文学世界中严重缺席,对于儿童读者而言,势必会导致儿童成长期的精神失衡。而况,中国现当代文学虽然有过英雄主义文学的叙事传统,但又不断在消解这个传统。无论是基于现实原因,还是历史原因,韩青辰的长篇小说《因为爸爸》都值得被认真关注。
韩青辰当然知道英雄主义文学在今日被放逐或被遗忘的现实处境,正如她在《因为爸爸▪后记》中所说:“在这个喧嚣的物质至上的时代,警察精神无疑崇高、壮烈,可惜他们的崇高、壮烈时而还很孤独”,但正因如此,她才并未将自己从事的工作——“警察队伍里的记者、作家”单纯地当作职业,而是视为一份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神圣工作。曾经创作了《飞翔 哪怕翅膀断了心》《水自无言》等多部深入儿童读者心灵的文学作品的韩青辰,静谧如幽兰,却不做空谷幽梦,而是怀有自觉的现实感。她的长篇小说《因为爸爸》有浪漫豪情,但是经由生活的体验和理性的过滤;它忠实于作家内心的情思,也勇于表达作家的识见,以文学的方式来宣示对英雄主义精神的坚守,由此致力于对现实世界中儿童的精神重建。而这一切的情感和观念皆建立在韩青辰对当下儿童成长心理的准确把握和对当下英雄人物心理的细腻体察的前提之下。所以,这部长篇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作者深扎现实生活的“基本功”,以及“剥笋式”地探勘了这个时期的英雄警察的心灵悲欢和生活实情,进而自然而然地体恤了英雄警察之子这一特殊儿童群落的特殊心理情状,发现一代中国儿童的新质,为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提供了富于建设性的展望。
以上是我对《因为爸爸》所表现的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小说意义的总体评价。而这部长篇小说如何表现英雄主义的特定主题,才是这部长篇小说的意义能否真正实现的保障。对此韩青辰有自觉的认知:“我所面临的难题时如何保证这个主旋律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如何让它亲切动人,既要抚摸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更要抵达他们的内心困境,千万不要落入高大全的概念与俗套”。事实也的确如此,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主旋律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已然形成中国当代小说的历史传统。韩青辰如何在《因为爸爸》中,既接续传统又获得自己的独特的文学世界?这是我阅读时重点关注的问题。
与儿童成长小说一样,《因为爸爸》选取了成长中的儿童作为小说主人公并担当叙述者。但《因为爸爸》中的儿童主人公金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长中的儿童,而是一位与英雄警察父亲相处很短暂就失去了父亲的特殊儿童。这位特殊的儿童主人公和叙述者就像是一位在人群中丢失了风筝而一路令人心痛地追赶风筝的儿童,羽翼未丰,心中满盈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荣耀和伤痛。这意味着这部小说从始至终就扬弃了主旋律写作的模式——依据观念来塑造人物、讲述故事,而决计依凭现实生活本来的样子来塑造人物、展开情节。小说中的人物命运被放置在金果的视角下进行讲述,既具可靠性,又具有限性。在金果看来:她的成长过程中所拥有的一切荣耀和伤痛都归结为一个原由——“因为爸爸”。因为爸爸,金果无法拥有小伙伴们一样的正常的童年,就连高烧、生日都不能与爸爸一同度过。“等爸爸”构成了金果的成长期的希望与失望。金果为此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心理变化。也因为爸爸,金果拥有了小伙伴们所没有的荣耀和打击。她在爸爸牺牲后被名校名师以及他不相识的人们所呵护,一路被送到好学校,遇到好老师。她也为此经历了小伙伴们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金果的视角下,金果的成长过程中不止有爸爸这位英雄警察,还有温柔的妈妈、铁打的外婆,重情义的林叔叔等,这些人物各有其位、各有功用,共同参与了金果的成长仪式。总之,这部长篇小说中包括金果在内的所有的人物心理都是透过金果这一特殊的儿童叙述视角来传递的,而这一特殊的儿童视角最终依据的是现实生活本来的样子。
不过,这部小说如果只是满足于金果对英雄爸爸的思念和怀念,以及只是讲述金果在家人、社会的关爱或误解中的成长过程,那将很可能成为一部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而很难成为一部对英雄主义主题有所突破的好小说。这部长篇小说区别于以往的主旋律小说的特别之处在于:在人物塑造上,它以逼真的细节、生活化的语言寄予了韩青辰对新世纪中国的新型父子关系的一种想象、即:新世纪中国父子之间可以存在不解,但平等、深情,且深具伦理血缘和精神血缘的新质。这样,如果说这部长篇小说中描写的爸爸的履历、“爸爸的大红荣誉证书”、爸爸的葬礼等细节描写显然接续了以往主旋律小说的英雄主义主题,那么这部长篇小说中描写的“将小手卷进爸爸的大手,玩小袋鼠与大袋鼠”的逛超市、骑大马等细节显然呈现了以往主旋律小说所稀缺的亲情关系。可见,韩青辰在《因为爸爸》中这种接续不是让英雄主义主题原样复现,而是让英雄主义主题重新复活,即让英雄主义主题充溢生活气息是韩青辰在《因为爸爸》中对英雄主义主题的新解。
这部长篇小说的结构具有高难度的探索性。按理说,对于一部长篇小说而言,特别是长篇儿童小说,如何将英雄主义主题内在化,这是一个非常考验作者功力的地方。因此,我在阅读这部长篇小说的初始,就很好奇韩青辰如何平衡英雄之父与英雄之子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我很钦佩韩青辰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所设计的回忆叙事和现实叙事相交织的小说结构,虽然这一小说结构自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被探索以来,早已被一代代作家所反复操练,的确算不上是新的小说结构,但韩青辰还是在这样一个常用常新的小说结构中试图探索新路。按照英雄主义文学的叙事逻辑,英雄警察之父不可能活着陪伴孩子一生,但什么时候牺牲、怎么牺牲?并不是很难处理的事情。因为牺牲的时间通常被放置在故事开端不远的地方;牺牲的原因不能不寻常,也不能太不寻常。相当难处理的是:英雄牺牲后这部长篇小说的结构怎么办?这部长篇小说的故事结构不仅借助于梦境、口述、日记等叙事方式实现了英雄之子对英雄之父的追忆性小说结构,而且依凭这样的回忆叙事与现实叙事不断交替的方式完成了英雄的一次次再生,也实现了英雄之子的一次次成长。当然,这部小说的结构也并非完美得无懈可击。或许是由于作为记者的韩青辰深深地感动于那些第一手的小说素材,她在布局这部长篇小说的结构时偶有负重之感。
最后,这部长篇小说难能可贵地探索了属于这部小说也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主义文学的叙事美学。《因为爸爸》既坚持主旋律小说的崇高美,又坚持让崇高美根植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日常生活的崇高美不妨被概括为这部长篇小说的叙事美学。例如:金果百天的“全家福”就极具这一美学意蕴。
《因为爸爸》的问世,对于今日中国儿童而言,不可能一夜之间如畅销书那样被追捧。它或许如小说中的英雄一样经历一个被儿童读者逐渐认识的过程。其实,在“80后”的成长期,英雄主义文学就已经在文学世界与相当数量的读者心中不告而别了。在“90后”的成长期,英雄主义文学就更是难以招架各种商业化产品的冲击。至“00后”的成长期,英雄主义文学被漠视仍然是现实世界中一个现实。但中华民族若想重新复兴,英雄主义文学不仅不该在文学世界和儿童读者心中缺席,而且需要被高度重视。干脆说,英雄主义文学在今天,重要到无法轻描淡写的地位。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